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宿州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秦王购金千斤、邑万家 夫晋,何厌

    B. 将军可谓深矣 使工以药淬

    C. 未发,太子迟之 愿大王少假借

    D. 乃欲以生劫 而右手持匕首揕

     

  • 2、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风姿);以(畸形)为美,正则无(景色)

    B.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告诉)大(号召)以(用绳捆绑)天下之梅也

    C.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砍掉)直,(去掉)密,(铲除)正

    D.予本(指责)文人画士,甘受厉(辱骂),(开辟)病梅之馆以(存放)之

  • 3、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张良出,要项伯 D.距关,毋内诸侯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行李之往来   B. 樊将军偏袒扼腕而进曰

    C.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 夫人之力不及此

  • 5、下面句式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①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②举孝廉不行 ③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④连辟公府不就 ⑤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⑥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A.①③⑥/④/⑤②

    B.①③⑥/②④/⑤

    C.①③④⑤/②/⑥

    D.①③⑥/②④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千百年来技艺工匠的劳动实践即其生产的物质文明成果遍布人类生活以及审美的各个方面,同时在精神文明层面形成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工匠文化。工匠精神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对职业劳动的奉献精神。几千年来从事技艺劳动的各种工匠,其社会地位并不高,然而,千百年来工匠以业维生,并以技艺为立身之本,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全部心血,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技艺,创造了灿烂的工匠文化。工匠精神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在干中增长技艺与才能。弘扬工匠精神,就要提高我们的爱岗敬业精神,无论是三峡大坝、高铁动车,还是航天飞船,都凝结着现代工匠的心血和智慧。

    (摘编自龚群《工匠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材料三: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庄子》中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道也,进乎技矣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推动。社会对各种人才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劳动者努力进取的方向。我国虽然有尚巧工的传统,但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2019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要形成相应体制机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在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

    (摘编自陈昊武《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百年来技艺工匠创造了灿烂的工匠文化,工匠文化的核心是工匠精神。

    B.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是对劳动的奉献,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C.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而且蕴含着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

    D.面对当今复杂的社会,我们每个人不仅要践行工匠精神,也要成为一名工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三峡大坝、高铁动车、航天飞船……这些都是凝结着现代工匠心血和智慧的辉煌成就,展现出对传统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B.只要弘扬工匠精神,企业就能提高创新能力,打造国际品牌,国家就能成为制造强国,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

    C.工匠精神不在于技术,而在于要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

    D.技术工人是支撑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也决定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要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3】如何更好地弘扬工匠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诗人借《诗经·小雅》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比兴手法表达了如果贤才能来投奔,自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的想法。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人生无常之伤感,但意志并不消沉。

    (3)中国古典诗词中,诗人常通过“鸟”和“鱼”意象来寄寓心志,表达追求,其中尤以二者并举来书写情志最为出色,比如诗句“____________”等。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指出当我们见到“贤”与“不贤”时,我们应该怎么去做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说六朝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时只剩凄凉秋色,反映词人吊古伤今情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3)《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自己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国家,可以达到“____________”的效果。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祺赞为“雄跨古今”。

    (3)在古代诗歌中,“冰雪”以其洁白无瑕、晶莹剔透而被赋予纯洁忠贞、坚强美好等品质,成为诗人人格的写照,如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______________”。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逝去,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春暮寄家

    李绅

    洛阳城见梅迎雪,鱼口桥逢雪送梅。

    剑水寺前芳草合,镜湖亭上野花开。

    江鸿断续翻云去,海燕差池拂水回。

    料得心知寒食近,潜听喜鹊望归来。

    [注]①李绅祖籍江苏无锡。②差池,上上下下。

    【1】下利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作者归家时的地点和时令,也暗示了时间的变化。

    B.颔联通过描写野草青葱茂密,野花遍地开放表达归家的喜悦。

    C.颈联写候鸟报时,描写大雁高飞北去,海燕掠水而回的场景。

    D.尾联想象寒食将近的时候,自己归家后静听喜鹊叫枝头的情景。

    【2】金圣叹批注此诗时,曰“殊不知先生正是逐递纪程,逐日纪景”“真为最明白、最精细之家书也”。请结合诗歌的前两联赏析这一特色。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5】在出使契丹这件事上,许将体现了哪些过人之处?请简要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死有命,富贵在天。

    辞书上说:命运是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有人说:命运是生命的一种运行方式。生命平常地运行,就是平常的命运;生命异常地运行,就是异常的命运;生命超常地运行,就是超常的命运。

    命运与环境有关,改变了环境,便能改变命运;命运与选择有关,把握好选择,也就把握好命运;命运与机遇有关,抓住了机遇,也便抓住了命运……

    也有人说:生活中,你对“命运”有何认识呢?请以“命运与      ”为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先把标题补充完整;2.不少于800字;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