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期末莆田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项中,词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迢远     撒手人寰     湮没     不前(sǐ)

    B.疟疾     苌弘化碧     横梁     (lián)

    C.青蒿     切中肯紧     椽子     不落言(quán)

    D.窸窣     烟视媚行     接隼     斯飞(huī)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吾从而

    B. ①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②斧斤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C.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秦   ②强国请服,国入朝

    D. 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善于物也

     

  • 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荷塘月色》是一篇 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抒写作者在政治形势剧变之后,在严酷现实的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情绪以及对未来美好自由的向往。

    B.温州之行,朱家人收获颇丰:参观了朱自清的故居,还游览了 魂牵梦系多年的梅雨潭。

    C.我爱朱自清的《春》,他把春的美丽、春的气息和春的 生机都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D.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的传承,没有任何文化遗产像姓名文化那样,与我们每一个人 休戚相关

  •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

    A.而又何羡乎 B.相与枕藉乎舟中

    C.客有吹洞箫者 D.舞幽壑之潜蛟

  • 5、以下选项中倒装句式特点不同的是(  

    A.高余冠之岌岌兮 渔樵于江渚之上

    B.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亦将有感于斯文

    C.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

    D.凌万顷之茫然     有穴窈然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读书、藏书、书写是书斋的基本功能。后来,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鉴赏常在这里进行,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讨也常常在这里进行。书斋是以个人名义建立,以主人和密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书斋姓“文”,所以别名称作“文房”。

    早在春秋时期,与朝廷兴建的学校——“官学”不同,诸子百家兴私人讲学之风,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这应该就是书斋的雏形。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均有自己的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因此,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唐代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书斋往往是民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它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以形成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

    书斋有三大特点。一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做学问的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二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是书斋主人个性得以施展的空间。在这里,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迸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书斋宜明朗、清静,不可太宽敞。明净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窗外四壁,藤萝满墙,中间摆上松柏盆景,或剑兰一二盆。石阶周围种上青翠的芸香草。书斋中宜设长桌一张,放古砚一方,置笔筒一个,墙壁上挂古琴一把;书斋右边设一书架,书架上陈列《周易古占》等书及字帖画卷。人独坐于书斋之中,或对日吟诵,或秉烛夜读,于书斋里享受一份清福,从学问中得到一份快乐。

    进入21世纪,人们对传统的兴趣在逐步衰减。有些人认为,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然而,从文化发展的宏观趋势上看,在新的时代,书斋仍将成为现代社会持续存在的文化现象。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必然促进精神文化生活品味的提高,这为书斋的普及提供了基础。

    今天,历史传统和科技时尚在现代书斋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书斋》)

    1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传统“书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斋是文人读书、藏书、写书、作画以及从事其他文化艺术活动的地方。

    B. 书斋姓“文”,其中所设书桌、文具、字帖画卷等都体现了主人的兴趣爱好和精神追求。

    C. 书斋空间一般较小,大多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环境优雅,明朗清静。

    D. 书斋是私人讲学的地方,白天是课堂,晚上便是书房。

    2下列对“书房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这句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书斋是私人空间,置身其中,可以充分展示个性,施展才华,并且从学问中得到快乐。

    B. 书斋的格局、布置和装饰大多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也正是中国文人一直追求的精神境界。

    C. 书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已深入到中国文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并将永远存在。

    D. 书斋往往是传统民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历代文人在这里辛勤耕耘,研究学问,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书斋发源于春秋,兴起于汉代,成熟于盛唐,杜甫草堂就是成熟时期文人书斋的典型。

    B. 汉代是书斋的形成期,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的文化艺术活动都在自己的书斋中进行。

    C.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作者担心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

    D.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品味的提高和书斋的普及成为必然趋势。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名句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晒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段,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众宾客的愤怒和同仇敌忾。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战国策·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英雄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2吾师道也, ?   韩愈《师说》

    3苏轼在《赤壁赋》中写身体好像在广阔的空中驾风飞行,不知道哪里是尽头的句子是   ,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超然之乐。

    4《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沽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以行路为喻,从反面阐述学习必须善于积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学者不管师者年龄大小,而向其专心学道的立场。

    (4)《劝学》以螃蟹作为反例说明学习要专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忆庐山旧居

    处默

    粗衣粝食老烟霞,勉把衰颜惜岁华。

    独鹤只为山客伴,闲云常在野僧家。

    丛生嫩蕨粘松粉,自落干薪带藓花。

    明月清风旧相得,十年归恨可能赊。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即回忆多年前在庐山旧居时的粗朴穿着、粗糙饭食和优美的山水风光。

    B.“衰颜”表明诗人在庐山时年龄已大,但“勉”“惜”透露出晚年生活的不幸。

    C.颔联中描绘的“野鹤”“闲云”富有人情,表现了诗人的惬意闲适、悠然自得。

    D.全诗紧紧围绕“忆”字,所写庐山旧居胜景动静结合、高下搭配,富有层次感。

    【2】有人评论诗歌的结句“一‘恨’有余音”,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凶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成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   B. 数百之众将:将领

    C. 名城,杀豪杰隳:毁坏   D. 粮而景从赢:担负

    2下列句中“以为”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以为金人十二

    B. 以为关中之固

    C.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D.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下列各项中选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文字写秦始皇统天下。秦始皇用武力统一天下,使国势达到极盛;又用暴政统治人民,暴虐也达到极点。

    B. 作者依次从政治、军事、文化、险固的地理形势等方面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显出暴政,意在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埋下伏笔。

    C. 第二段文字写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第一段渲染秦“攻”时的强大,意在与秦灭亡之迅速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中心。

    D. 秦国面对强大的列国联盟,能以弱胜强,统一天下;面对平凡的陈涉,反被一击而溃。原因在于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其帝业,传之万世以至无穷。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心理学认为,希望“亲密无间”是人的本能,同时心理学家也提出“人际距离”的概念,比如,和父母或知己在一起,属于“亲密距离”,在社交场合,属于“社交距离”。调查显示,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在与父母、老师、同学及他人交往、交流中存在障碍,感到“吃力”。

    对于人际交往的“吃力”感,你做何感想?请你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