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词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迢远 撒手人寰 湮没 畏葸不前(sǐ)
B.疟疾 苌弘化碧 横梁 嫁奁(lián)
C.青蒿 切中肯紧 椽子 不落言筌(quán)
D.窸窣 烟视媚行 接隼 如翚斯飞(huī)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吾从而师之
B. ①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②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C.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②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D.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善假于物也
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荷塘月色》是一篇 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抒写作者在政治形势剧变之后,在严酷现实的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情绪以及对未来美好自由的向往。
B.温州之行,朱家人收获颇丰:参观了朱自清的故居,还游览了 魂牵梦系多年的梅雨潭。
C.我爱朱自清的《春》,他把春的美丽、春的气息和春的 生机都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D.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的传承,没有任何文化遗产像姓名文化那样,与我们每一个人 休戚相关。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
A.而又何羡乎 B.相与枕藉乎舟中
C.客有吹洞箫者 D.舞幽壑之潜蛟
5、以下选项中倒装句式特点不同的是( )
A.高余冠之岌岌兮 渔樵于江渚之上
B.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亦将有感于斯文
C.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
D.凌万顷之茫然 有穴窈然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读书、藏书、书写是书斋的基本功能。后来,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鉴赏常在这里进行,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讨也常常在这里进行。书斋是以个人名义建立,以主人和密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书斋姓“文”,所以别名称作“文房”。
早在春秋时期,与朝廷兴建的学校——“官学”不同,诸子百家兴私人讲学之风,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这应该就是书斋的雏形。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均有自己的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因此,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唐代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书斋往往是民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它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以形成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
书斋有三大特点。一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做学问的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二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是书斋主人个性得以施展的空间。在这里,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迸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书斋宜明朗、清静,不可太宽敞。明净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窗外四壁,藤萝满墙,中间摆上松柏盆景,或剑兰一二盆。石阶周围种上青翠的芸香草。书斋中宜设长桌一张,放古砚一方,置笔筒一个,墙壁上挂古琴一把;书斋右边设一书架,书架上陈列《周易古占》等书及字帖画卷。人独坐于书斋之中,或对日吟诵,或秉烛夜读,于书斋里享受一份清福,从学问中得到一份快乐。
进入21世纪,人们对传统的兴趣在逐步衰减。有些人认为,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然而,从文化发展的宏观趋势上看,在新的时代,书斋仍将成为现代社会持续存在的文化现象。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必然促进精神文化生活品味的提高,这为书斋的普及提供了基础。
今天,历史传统和科技时尚在现代书斋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书斋》)
【1】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传统“书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斋是文人读书、藏书、写书、作画以及从事其他文化艺术活动的地方。
B. 书斋姓“文”,其中所设书桌、文具、字帖画卷等都体现了主人的兴趣爱好和精神追求。
C. 书斋空间一般较小,大多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环境优雅,明朗清静。
D. 书斋是私人讲学的地方,白天是课堂,晚上便是书房。
【2】下列对“书房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这句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书斋是私人空间,置身其中,可以充分展示个性,施展才华,并且从学问中得到快乐。
B. 书斋的格局、布置和装饰大多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也正是中国文人一直追求的精神境界。
C. 书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已深入到中国文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并将永远存在。
D. 书斋往往是传统民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历代文人在这里辛勤耕耘,研究学问,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书斋发源于春秋,兴起于汉代,成熟于盛唐,杜甫草堂就是成熟时期文人书斋的典型。
B. 汉代是书斋的形成期,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的文化艺术活动都在自己的书斋中进行。
C.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作者担心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
D.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品味的提高和书斋的普及成为必然趋势。
7、名句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晒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段,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众宾客的愤怒和同仇敌忾。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战国策·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英雄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2)吾师道也, ? (韩愈《师说》)
(3)苏轼在《赤壁赋》中写身体好像在广阔的空中驾风飞行,不知道哪里是尽头的句子是“ , ”,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超然之乐。
(4)《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沽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以行路为喻,从反面阐述学习必须善于积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学者不管师者年龄大小,而向其专心学道的立场。
(4)《劝学》以螃蟹作为反例说明学习要专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忆庐山旧居
处默
粗衣粝食老烟霞,勉把衰颜惜岁华。
独鹤只为山客伴,闲云常在野僧家。
丛生嫩蕨粘松粉,自落干薪带藓花。
明月清风旧相得,十年归恨可能赊。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即回忆多年前在庐山旧居时的粗朴穿着、粗糙饭食和优美的山水风光。
B.“衰颜”表明诗人在庐山时年龄已大,但“勉”“惜”透露出晚年生活的不幸。
C.颔联中描绘的“野鹤”“闲云”富有人情,表现了诗人的惬意闲适、悠然自得。
D.全诗紧紧围绕“忆”字,所写庐山旧居胜景动静结合、高下搭配,富有层次感。
【2】有人评论诗歌的结句“一‘恨’有余音”,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凶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成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 B. 将数百之众将:将领
C. 隳名城,杀豪杰隳:毁坏 D. 赢粮而景从赢:担负
【2】下列句中“以为”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铸以为金人十二
B. 自以为关中之固
C.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D.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下列各项中选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文字写秦始皇统天下。秦始皇用武力统一天下,使国势达到极盛;又用暴政统治人民,暴虐也达到极点。
B. 作者依次从政治、军事、文化、险固的地理形势等方面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显出暴政,意在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埋下伏笔。
C. 第二段文字写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第一段渲染秦“攻”时的强大,意在与秦灭亡之迅速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中心。
D. 秦国面对强大的列国联盟,能以弱胜强,统一天下;面对平凡的陈涉,反被一击而溃。原因在于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其帝业,传之万世以至无穷。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心理学认为,希望“亲密无间”是人的本能,同时心理学家也提出“人际距离”的概念,比如,和父母或知己在一起,属于“亲密距离”,在社交场合,属于“社交距离”。调查显示,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在与父母、老师、同学及他人交往、交流中存在障碍,感到“吃力”。
对于人际交往的“吃力”感,你做何感想?请你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