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期末白山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沌(hùn)     强(juè)     稻(shàn)     摈弃     望洋兴叹     莫名其妙

    B.文(fàn)     意识(qián)     永(juàn)     嬉游     残羹冷炙     和颜悦色

    C.子(chuán)     帖(yùn)     徕(cú)    峥嵘     雷历风行     梳妆打扮

    D.文(xí)   (xǔ)     (yuán)     坐落     声名狼藉     义无反顾

  • 2、“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

    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 3、下列对古诗词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C.“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的“孤帆”采用了借代的修辞,通过描写诗人目送友人乘船离开的情境,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 4、下面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余额宝转入时系统繁忙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网络不给力造成的,请尝试更换环境或连接WIFI,如果未能解决或依然有异常,请致电人工客服协助处理。

    B. 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 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C. 中国周边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大国战略遏制的综合影响,热点问题特别是争端升温带 来的风险,以及分离势力和恐怖主义势力制造的暴恐活动等。

    D. 中国航天2015年航天发射持续高密度完美收官,全年共实施19次航天发射任务,将45颗中外航天器成功送入太空。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开河

    梁衡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大学毕业生必须先到农村劳动锻炼。我从北京毕业后到内蒙古临河县劳动一年,就地分配到县里工作。想不到,我还没有打开行李,就受命带民工到黄河岸边去防凌汛。

    凌汛是北方河流解冻时的专用名词——我是第一次听到——特别是气势磅礴的黄河,冰封一冬之后在春的回暖中慢慢苏醒,冰块开裂,漂流为凌,谓之开河。开河又分文开”“武开两种。慢慢融化,顺畅而下者谓之文开河冰骤然开裂,翻江倒海者谓之武开,这时流动的冰块如同一场地震或山洪引发的泥石流,你推我搡,挤挤擦擦,滚滚而下。如果前面的冰块走得慢一点,或者冰面还未化开,后面的冰急急赶来叠压上去,就会陡立起一座冰坝,横立河面,形成类似电视上说的堰塞湖。冰河泛溢,人或为鱼鳖,那时就要调飞机炸冰排险了。无论文开还是武开都可能有冰凌击河堤,危及两岸,所以每年春天都要组织防凌汛。我就是踏着黄河开裂的轰鸣声走向社会的。

    我这一年在河套平原生活劳作,虽未与黄河谋面,却一直饱吸着黄河母亲的乳汁。每当我早晨到井台上去担水时,知道这清凉的井水是黄河从地下悄悄送过来的;当夏夜的晚上我们借着月光浇地时,田野里一片噼噼啪啪庄稼的生长拔节声,我知道这是玉米正畅快地喝着黄河水。在河套,无论是人还是庄稼都是喝着黄河水长大,片刻不曾脱离。生活于斯,你才真切地体会到为什么黄河叫母亲河,是她哺育了我们这个古老的农耕民族。沿黄河一带的农民说:枣树一听不到黄河的流水声就不结枣了。

    我受命之后,匆匆奔向黄河。一辆毛驴车,拉着我和我的行李,在长长的大堤上,如一只小蚂蚁般缓缓地爬行。堤外是一条凝固了的亮晶晶的冰河,直至天际;堤内是一条灌木林带,灰蒙蒙的,连着远处的炊烟。最后,我被丢在堤内一个守林人的小屋里,将要在这里等待开河,等待春天的到来。一般人对黄河的印象是飞流直下、奔腾万里,如三门峡那样湍急,如壶口瀑布那样震耳欲聋。其实它在河套这一段面阔如海,是极其安详平和、雍容大度的。

    我白天在河堤上和民工们厮混在一起,晚上就回到自己住的林间小屋里,静悄悄地好像退回到另一个世界。后半夜一钩弯月挂在天边,四周静极了,风起沙扬,打在窗户纸上沙沙作响,大黄狗不时地汪汪几声。微风抚过林梢掀起隐隐的波涛,我这个小屋就像大海里的一只小船。我怎么也睡不着了,突然想到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一个人过夜,而且还是在万里黄河边的旷野上。

    我辗转难眠,就去想那些类似今夜光景的诗篇。苏东坡有一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不好,太凄苦了。我虽分配塞外,但还不似苏轼发配黄州。又想起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现时大漠孤烟,河堤上吃肉,倒有几分身在沙场的味道。你看,堤外漠漠层林,堤上车马工棚;千万里大河东去,枕戈静待凌汛。那么,凌汛过后的我又将漂向何处呢?

    一天,当我照例巡河时,发现靠岸边的河冰已经悄悄消融,退出一条灰色的曲线,宽阔的河滩上也渗出一片一片的湿地。枯黄的草滩隐约间有了一层茸茸的绿意。用手扒开去看,枯叶下边已露出羞涩的草芽。风吹在脸上也不那么硬了,太阳愈发地温暖,晒得人身上痒痒的。再看远处的河面,亮晶晶的冰床上撑开了纵横的裂缝,而中心的主河道上已有小的冰块在浮动。又过了几天,当我迎着早晨的太阳爬上河堤时,突然发现满河都是大大小小的浮冰,浩浩荡荡,从天际涌来,犹如一支出海的舰队。阳光从云缝里射下来,银光闪闪,冰块互相撞击着,发出隆隆的响声,碎冰和着白色的浪花炸开在黄色的水面上,开河了!一架值勤的飞机正压低高度,轻轻地掠过河面。

    不知何时,河滩上跑来了一群马儿,有红有白,四蹄翻腾,仰天长鸣,如徐悲鸿笔下的奔马。在农机还不普及的时代,同为耕畜,南方用水牛,中原多黄牛,而河套地区则基本用马。那马儿不干活时一律褪去笼头,放开缰绳,天高地阔,任它去吃草追风。尤其冬春之际,地里还没有什么农活,更是无拘无束。眼前这群撒欢的骏马,有的仰起脖子甩动着鬃毛,有的低头去饮黄河水,有的悠闲地亲吻着湿软的土地,啃食着刚刚出土的草芽。忽然它们又会莫名地激动起来,在河滩上掀起一阵旋风,仿佛在放飞郁闷了一冬的心情,蹄声叩响大地如节日的鼓点。我一时被眼前的情景所感染,心底暗暗涌出一首小诗:

    河边马

    俯饮千里水,仰嘶万里云。

    鬃红风吹火,蹄轻翻细尘。

    时间过去半个世纪,我还清楚地记着这首小诗。那是我第一次感知春的味道,也是我会写字以来写的第一首小诗。

    我激动得甩掉老羊皮袄,双手掬起一捧黄河水泼在自己脸上,一丝丝的凉意,一阵阵的温馨。开河了,新一年的春天来到了,我也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明天将要正式到县里去上班。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写作者大学毕业后到农村劳动锻炼期间,带领民工在黄河边防凌汛的一些事情,这是作者正式参加工作后做的第一件事情。

    B.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同时运用叠音词,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武开”时河冰骤然开裂后翻江倒海的磅礴气势。

    C.文中引用农民的话“枣树一听不到黄河的流水声就不结枣了”,采用夸张、拟人的手法,写出这里的人对黄河的高度依赖及感激之情。

    D.作者夜晚独处,浮想联翩,认为自己的处境和苏东坡《卜算子》的某些意境不太相符,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中的某些意境相合。

    【2】下列关于文中作者写的第一首小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河滩奔跑的骏马,可见优秀的作品总是和生活息息相关。

    B.这首诗承接前文“开河”的场景,骏马奔腾的画面,使文章更具有诗情画意之美。

    C.诗中的“河边马”飞驰的状态正是作者的一种追求,暗含对即将开始的工作的憧憬。

    D.半个世纪过去,作者仍对此诗印象深刻,是因为他对诗歌所含的场景之美难以忘怀。

    【3】本文的主要描写对象是“黄河”,请简要分析作者笔下的黄河有哪些特征。

    【4】梁衡先生说过:“散文之美可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叙述之美,即写景、状物、描述要准确、干净;第二个层次是意境之美,即要写出感觉、感情;第三个层次是哲理之美,即要写出新的思想。”请简析本文是如何体现散文之美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枉用相存。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

  • 8、按要求填空。

    (1)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进》)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

    (4)锲而不舍,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5)____________,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苏子与客在浩瀚无涯的茫茫江面上,乘着一叶扁舟,随波任意飘荡的情形。

    (2)《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它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

    (3)《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原本约定了和男子约会的女子故意躲藏而令男子独自徘徊的画面。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男女主人公少年时期一起愉快玩耍尽情说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3)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了空旷的江面和高远的天空泛着白霜。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叠字,描绘了天气的变化,增添了环境缥缈神秘的色彩。

    (2)韩愈《师说》中首段就以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天生的人才,都会遇到问题,这就为下文论证从师解难的必要性做好了铺垫。

    (3)苏轼《赤壁赋》中引用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客人之口道出了知音难觅、苦闷仿徨的心境。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献池州牧

    杜荀鹤

    池阳今日似渔阳,大变凶年作小康。

    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戎装。

    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

    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虽献给地方官,却与展示才华抱负以求引荐的干谒诗有所不同。

    B.“江路静”与“郡城安”,写出凶年之后、戎装断绝的安定美好生活。

    C.颈联“惊断莺声”化用《春望》“恨别鸟惊心”句,凸显战争的残酷。

    D.本诗将丰富的内涵压缩于七律短幅中,语言清新而通俗,平易近人。

    【2】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哪些“仁政”思想?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侍郎国桢从子也。年十四为诸生。御史行部阅武,之焕骑马突教场。御史怒,命与材官角射,九发九中,长揖上马而去。

    万历三十二年举进士,改庶吉士。居七年,授吏科给事中。东厂太监李浚诬拷商人,之焕劾其罪。寻上言:“今天下民穷饷匮,寇横兵疲。言官舍国事,争时局,部曹舍职掌,建空言,天下尽为虚文所束缚。有意振刷者,不曰生事,则曰苛求。事未就而谤兴,法未伸而怨集,豪杰灰心,庸人养拙,国事将不可为矣。请陛下严综核以责实事,通言路以重纪纲,别臧否以惜人才,庶于国事有济。”时朝臣部党角立,之焕廉觚自胜,尝言:“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蝇之附骥,即千里犹蝇耳。”天启元年以通政参议召迁太常少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丁内外艰,家居。当此之时,魏、客乱政,应山杨涟首发忠贤之奸。忠贤恚甚,拷杀涟。由此悍然益诛锄善类。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庄烈帝即位,乃免征,起故官,巡抚甘肃。大破套寇,斩首七百余级,生得部长三人,降六百余人。明年春,寇复大入,患豌豆创①,环大黄山而病。诸将请掩之,之焕不可,曰:“幸灾不仁,乘危不武,不如舍之,以为德焉。”遂不战。逾月,群寇望边城涕泣而去。冬,京师戒严,有诏入卫。且行,西部乘虚犯河西。之焕止留,遣兵伏贺兰山后,邀其归路,大 兵出水泉峡口,再战再败之,斩首八百四十有奇,引军东。明年五月抵京师,已后时矣,有诏之焕入朝。翌日又诏之焕落职候勘,温体仁已栖政矣。初,体仁讦钱谦益,之焕移书中朝,右谦益。至是,体仁修隙,之焕遂得罪。之焕虽文士,负材武,善射,既废,无所见。所居县,阻山多盗。之焕无事,辄率健儿助吏捕,无脱者。先是,甘肃兵变,其溃卒畏捕诛,往往亡命山谷间,为群盗,贼势益张。至是,贼数万来攻麻城,望见之焕部署,辄引去。帝追叙甘肃前后功,复之焕官,荫子,然终不召。明年病卒。

    (节选自《明史·梅之焕传》)

    (注)①豌豆创:天花。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 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B. 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C. 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D. 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子是古代亲属称谓,始见于《后汉书》,唐宋时人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叔父、伯父称为“从父”。

    B. 诸生是在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的统称,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进士等。

    C. 东厂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明成祖时设立,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明中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常合称为“厂卫”。

    D. 荫子指子孙因先代有官爵而受封。明代时文官一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其禄;清代规定“凡官死事者,皆赠以衔而荫其子焉。”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梅之焕为官正直,敢于直 言进谏。东厂太监陷害拷打商人,梅之焕就弹劾李浚的罪行,不久又上疏皇帝指出国家面临的危机和朝政存在的各种问题。

    B. 梅之焕洁身自好,从不拉帮结伙。他认为依附小人的一定是小人,依附君子的未必是君子。附在马身上的苍蝇,即使走了千里路也还是苍蝇。

    C. 梅之焕带兵有方,屡败敌寇。他在甘肃任巡抚时多次大败敌军,击毙、擒获很多敌人;晚年废职回家还组织乡勇协助当地官员捉拿强盗。

    D. 梅之焕文武全才,最终却被报复免职。当初温体仁攻击钱谦益,梅之焕写信告诉了钱谦益,温体仁嫉恨在心,借之焕保卫京师迟到一事让他停职等候调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通言路以重纪纲,别臧否以惜人才,庶于国事有济。

    (2)诸将请掩之,之焕不可,曰:“幸灾不仁,乘危不武,不如舍之,以为德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一学生小明出于同情将自己的午餐钱送给了在人行天桥乞讨的老爷爷,事后在他人那里知道自己上当了。

    他将此事分享到同学群中。有同学劝慰他“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别再对陌生人施以同情心;也有同学引用“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鼓励他;还有同学分享了文章《有“批判精神”,也要有“建设心态”》。

    我们在成长中思考,思考生活,也思考我们自身的成长。以上材料引起你的哪些思考?请整体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