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 )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片刻
B.假舆马者 假:借助
C.是故圣益圣 益:更加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及:比较
3、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②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③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①七夕 ②重阳 ③元宵 ④中秋
B.①七夕 ②元宵 ③重阳 ④中秋
C.①中秋 ②重阳 ③元宵 ④七夕
D.①中秋 ②元宵 ③重阳 ④七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研究,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B. 老顾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到他家去。
C. 检查一个作家的主观愿望即其动机是否正确,是否善良,不是看他的宣言,而是看他的行动(体现为作品)在社会大众中产生的效果。
D. 唐代诗人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无论从思想和艺术技巧来看,唐诗的成就都明显超越了前代。
5、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京师乘风雪 乘:冒着
B.越长城之限 限:界限
C.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漫:放荡
D.磴几不可登 几:几乎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水袖之痛
肖复兴
胡文阁是梅葆玖的徒弟,近几年名声渐起。作为梅派硕果仅存的男旦演员,胡文阁的声名无疑沾了梅派的光。当然,他自己很努力,唱得确实不错。六年前,我第一次看他的演出,是在长安剧院,梅葆玖和他前后各演一折《御碑亭》。坦率地讲,说韵味,他还欠火候,和师傅有距离;单说声音,他要比师傅更亮也更好听,毕竟他正当年。
其实,我对胡文阁的兴趣,不仅在于他梅派男旦的声名和功力,还因为听他讲了自己的一件往事。
20世纪80年代,他还不到20岁,在西安唱秦腔小生,却痴迷京戏,痴迷梅派青衣,便私下向名师李德富先生学艺。青衣的唱腔当然重要,水袖却也是必须苦练的功夫。四大名旦中,水袖舞得好的,当数梅(兰芳)、程(砚秋)二位。水袖是青衣的看家玩意儿,它既可以是手臂的延长,载歌载舞;又可以是心情的外化,风情万种。那时候,不到20岁的胡文阁痴迷水袖,但和老师学舞水袖,需要自己买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做水袖。这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当时需要22元,正好是他一个月的工资。为了学舞水袖,花上一个月的工资,也是值得的。但关键问题是,那时候,胡文阁的母亲正在病重之中——他很想在母亲很可能是一辈子最后一个生日的时候,给母亲买上一件生日礼物。但是,他已经没有钱给母亲买生日礼物了。在水袖和生日礼物两者之间,他买了七尺杭纺做了水袖。他想得很简单——年轻人,谁都是这样,把很多事情想得简单了——下个月发了工资之后,再给母亲买件生日礼物。在母亲的病床前,他把自己的想法对母亲说了。已经不能讲话的母亲嘶哑着嗓子,“呃呃”地不知在回答他什么。然而,无情的病魔没有给胡文阁补上母亲生日礼物的机会。母亲去世了,他才明白,世上有的东西是补不上的,就如同落到地上的叶子,再也无法如鸟一样重新飞上枝头。
30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胡文阁都非常后悔。水袖,成为他的心头之痛,是扎在他心上的一根永远拔不出来的刺。
胡文阁坦白道出自己的心头之痛,让我感动。
我们也常常会面临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事业、爱情、婚姻、子女……我们觉得每件事都比父母重要。即使在母亲病重的时刻,胡文阁还觉得自己的水袖更重要呢。
都说人年轻时不懂爱情,其实,年轻时是不懂亲情。爱情,总还要去追求,亲情只要伸手接着就是,那么轻而易举。问题是,胡文阁还敢于面对自己年轻时的浅薄,坦陈内疚——多少孩子吃凉不管酸,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对不起父母的地方,没有什么心痛之感,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
想起我的父母,我常常会涌出无比惭愧的心情,因为在我年轻的时候,一样觉得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父母总是被放在了后面。记得当初母亲从平房搬进新楼之后,已年过80,腿脚不利索,我生怕她下楼不小心会摔倒,便不让她下楼。母亲去世之前,一直想下楼看看家前面新建起来的元大都公园,总是兴致很高地对我说:“听说那里种了好多月季花!”正是伏里天,我对她说:“天凉快点儿再去吧。”谁想,没等到天凉快,母亲突然走了。那时候,总以为父母可以长生不老地永远陪伴着我们。我们就像蚂蟥一样,趴在父母的身上,理所当然地吸吮着他们身上的血。
我不知道,如今的胡文阁站在舞台上舞动水袖的时候,会不会在一瞬间想起母亲。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听到他讲述自己这件30多年前的往事之后,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电视里,再看到他舞动水袖的时候,我总有些走神,忍不住想起他的母亲,也想起我的母亲。
(原载《今晚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写胡文阁作为梅派男旦的声名和功力,目的是为下文写他的心头之痛做铺垫。
B.胡文阁决定先买水袖再给母亲买生日礼物,主要原因就是他觉得亲情容易得到,所以可以暂时不必在乎。
C.作者写了许多年轻人对待亲情和对待自己事情的不同态度,意在表明,胡文阁的“心头之痛”并非个别现象,从而增强文章的现实意义。
D.作者在写胡文阁时融入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使文章情感更加厚重感人,也更能引发读者深思。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划线句子“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
【3】作者通过“水袖”的故事,在文中引出了几点关于“痛”的思考,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女主人公解释自己不肯答应婚嫁的原因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两句,曹操用比喻的手法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2)《师说》中“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韩愈的择师标准: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老师。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南朝宋武帝刘裕率领军队北伐收复失地的气势。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用神态去暗示:“_______________”,他之所以批评子路,是因为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是女子宽慰“氓”的言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允诺了最终的婚期。
(2)成语有词,“方枘圆凿”;《论语》有语,“道不同不相为谋”。屈原在《离骚》中表达同样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之口表达了生命之思,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生命渺小之叹,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自然永恒生命的羡慕。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君子的天赋本性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更懂得如何借助外物之力。
(2) 《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 《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的修辞手法及含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农村的急切心情。
B.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思念故国的思想感情。
C.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要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农村的急切心情。
D.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格,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急切心情。
【2】下面对《归园田居》一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用“羁鸟”和“池鱼”作比,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鱼”一样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B.“守拙”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表明了陶潮明对官场虚伪机巧的极其厌恶。
C.运用了“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饮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描绘出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D.最后两句“樊笼、自然”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纵囚论【1】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2】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耳,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注:【1】公元633年末,唐太宗放三百余名死刑犯回家,约定第二年秋天回来赴死。所有囚犯都按时返回,唐太宗最终赦免了他们。欧阳修对此而有所论。【2】贼:揣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约其自归以就死 就:成就
B.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 卒:最终
C.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意:料想
D.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 移:改变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视死如归
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
B.及施恩德以临之
此又不通之论也
C.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
D.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
然此必无之事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这是用君子难以做到的事,希望最坏的小人一定做到。
B.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
这是君子难于做到的事,小人却轻而易举地做到了。
C.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
太宗因为这样的行为,故而求得了这样的名声。
D.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
不可以作为恒常制度的,难道可以称为圣人之法吗?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死刑犯是小人之中操行最为恶劣的,指望他们能够做到连君子都很难做到的守信赴死是不合人情的。
B.小人的确是罪大恶极,但只要君王充分施以恩德,小人也能慢慢变为君子,这是欧阳修所不认同的。
C.太宗登基六年来并没能消弭小人犯下恶罪的现象,这一事实证明仅靠君王施恩并不能取得治国实效。
D.欧阳修认为,君王要想真正地实施圣王之治,就不能偶尔纵囚而赦之,而应该顺乎民情,常赦天下。
【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③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鸿门宴》
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
⑤习近平指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我为你们感到骄傲!——五四讲话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这是第一单元序言里的话,这五则材料的意思分别是,
材料①是子路的观点,子路代表了年轻一代敢拼敢闯的精神和勇气。
材料②讲述的“王道思想”,其本质就是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理想状态。
材料③表现的是樊哙的忠勇和胆识。
材料④主要说明了晋文公撤军的理由。
材料⑤是新时代领路人习总书记对青年所讲的话,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青年应肩负时代的责任,有担当,要做有为青年,不负时代。
读了上面五则材料,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可以综合材料,也可以组合材料;观点鲜明,结构清晰,内容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