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对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谁主沉浮(主人) 乳臭未干(气味)
B.言简意赅(完备) 猝不及防(突然)
C.吹毛求疵(小毛病) 激扬文字(激动)
D.煞费苦心(极、很) 趾高气扬(脚指头)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所操之术(持) 剽掠其人(抢劫)
B.六王毕(完结) 在庾之粟粒(谷仓)
C.管弦呕哑 (声音嘈杂) 胥怨者民也(抱怨)
D.议事每不合(每次) 不为征利(求)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大堰河——我的保姆》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B.段祺瑞在帝国主义的压力下,制造了惨绝人寰的“三一八”惨案,伤亡人数约有200多人,李大钊、陈乔年等也被打伤。
C.路,还没有开始就走到了尽头;梦,还没有来得及做就永远不再醒来。刘和珍,这位年仅22岁的女大学生就这样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下。
D.1926年,梁启超明知自己被西医误诊误医之后,他怕因此影响西医在中国的声誉,带病撰文,禁止国人不要因为个别事故而全面否定西医的科学性。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每一个新时代的开启,似乎都与技术变革息息相关。如今,正是新的技术革命爆发的前夜。
B.在义工联盟中,他不仅是发起人、带头者,更是义工精神的实践者、坚守者,时时处处都处心积虑,亲力亲为。
C.82岁高龄的袁隆平面对辉煌没有任何改变,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实验田,依然从北到南查看育种基地。
D.自2017年6月起,经过三个月的改造,仁和公园焕然一新。如今,小区活动广场内篮球场、健身器材、桌椅等一应俱全。
5、下列关于《红楼梦》相关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贾氏宗族的长房是荣国府,次房是宁国府。《红楼梦》主要写荣国府的事。太虚幻境中有两句判词说“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说明宁府的罪孽超过荣府。
B.紫鹃为了替黛玉试探宝玉的真心,骗宝玉说明年黛玉要回苏州老家去,宝玉听了如五雷轰顶一般,当天便眼直手冷,死了大半个。
C.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读《牡丹亭》被黛玉发现,后来黛玉也认真阅读,二人借《牡丹亭》里的词句表白。宝玉自比柳梦梅,黛玉自比杜十娘。
D.琪官和宝玉互赠礼物,琪官把北静王送的松花绿汗巾赠与宝玉,宝玉把袭人的大红汗巾送与琪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无法完成的画像
刘建东
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烧焦的味道。女孩被一个中年妇女领进来,中年妇女是女孩的舅妈。她粗声说:“我外甥女,小卿。”
时间停留在1944年的春末。这一年我十五岁,师傅杨宝丰大约四十岁,是城里唯一的炭精画画师,专门给人画像,给活着的人画,也为故去的人画,大约一天时间就能完成。师傅保持着一个传统,画遗像一定得到死者的家里去画。我想,可能是不想把晦气留在自己家里吧。
舅妈说:“我这小姑子三年前不见了,小卿也不知道她娘去了哪里。我们找了她整整三年,慢慢地,我们也就不抱什么希望了,就当我这小姑子死了,所以才请您来给画一张像。”
“我需要她的照片,你们找出来,我来挑一张。”
舅妈转向小卿:“快去把照片拿出来。”小卿指着墙角处放着的一个搪瓷脸盆,小声凄凄地说:“喏,都在那里。”
我们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脸盆底有一层燃烧后的灰烬。那可怜的灰烬还保持着照片的模样。舅妈声音尖厉起来,抓住小卿的细胳膊:“你把照片都烧了!这是为啥?”
“我娘没死,她找我爹去了。”小卿嘤嘤地哭出声来,她不相信母亲离世了。
舅妈最终找到一张泛黄的照片,递给我师傅:“您看,这个行不行?我只找到这一张。您说一个年轻女子,天天在外面疯跑,净和一些陌生的人打交道。”师傅盯着照片,似是在认真辨认照片中的人,半天没有说话。
“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的?”
“大概十三年前吧。”舅妈说。
我看到的那张旧照片,在时间无情的作用下,有些暗淡模糊。我很奇怪,以往,师傅对照片质量很挑剔。而这一次,他是在勉为其难,在冒一个很大的险。
一切准备停当,师傅开始作画。每一次,都是从眼睛画起,这是老规矩。师傅告诉我,眼睛是一幅肖像画的魂魄,只要魂魄活了,这幅画就成功了一大半。而这一天,1944年春天的一天,面对草稿,他稍微犹豫了片刻,然后,用小楷毛笔沾上炭精粉,笔落在了鼻子上。直到第四天傍晚,漫长的作画过程还未能结束。只留下一只眼睛,他再也画不动了。那一小块空白,像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洞,特别突兀刺眼。我看到,师傅的右手手背上已经布满了密密的汗珠。从来没有,从来没有过,这么难熬的作画过程。我反复看着那张旧照片,看着照片上青春而朦胧的脸庞,再看看素描纸上,那一个意气风发而清晰的面孔是多么得来之不易啊。
师傅疲惫不堪地说:“明天早晨收尾。”
第五天一早,我掀开宣纸,惊得大叫一声:“哎呀!”宣纸下面是空荡荡的桌面,桌上桌下,都找了个遍,也未见踪影。
舅妈把小卿从院子外领进来。师傅和蔼地拍拍她的头,问:“你见过那张画像没?”整晚,只有她一个人在家里。
小卿摇摇头,又摇摇头。
师傅挥了挥手,然后坐在椅子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我胆战心惊地看着他,束手无策。
师傅说:“我重新画。”
重画的过程是一场灾难。他甚至茶饭不思,每天傍晚回店的路上,走得比平日里要慢许多,偶尔有辆自行车响着铃铛疾驰而过,都把他惊得歇息几分钟才继续前行。
又过了五天,小卿母亲年轻时的画像,即将大功告成。除了要修正一下头发等细微处,连最后的那只眼睛都已经画好了。那一刻,师傅四肢摊开,瘫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汗湿衣袖,头发打着绺垂在额头上。小卿看到画像,突然间趴在桌子上,放声痛哭。
为了保护,我背着画夹,回到了店里。画夹被我放在柜台上。临睡前,我看了画夹最后一眼,眼睛才沉沉地闭上。不知睡了多久,我突然醒来,暗夜中恍若传来细碎的声音。我从床铺上爬起来,蹑手蹑脚地摸向柜台,柜台上的画夹已经不见了。我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声音仿佛来自屋外,店门虚掩着,我轻轻推开它,脚落下去,感觉像是落进了深渊之中。借着淡淡的月光,我发现浓浓的夜色中隐约有个人,正静静地站在那里。
那人终于有了动静,他打着了火,在烧什么东西。他,点了几次,才点着。燃烧的面积越来越大,被火映照的地方也扩展得越来越大。视线顺着火光向上移动,我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那个人竟是师傅。我的脑子瞬间便凝固了。
画像的事就此结束。师傅彻底放弃了为小卿母亲画像。我和师傅,谁也没有再提起画像的事。一年之后的某一天,我在店里等着师傅,等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没有等到他。师傅再也没有出现,我不死心,走遍了整个城里,也没有见到他的踪影。没有人告诉我发生了什么。
1951年的一天,我的画店里走进来一个年轻的姑娘,她面色凝重,年轻的脸上写满了哀伤。“我是小卿”她说,“我想请你画一张肖像。”
我急忙热情、手忙脚乱地请她坐下来,小心地问她:“找到你娘了吗?”
小卿努力克制着悲伤,对我说:“邯郸解放后,有一天,舅舅突然拉着我狂奔到烈士纪念堂里。我们站在一张照片前,是一张合影。合影上是四个微笑着的人,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我越看,其中一个年轻女人越像我娘。我确信,她就是我娘。我蹲在那里失声痛哭。后来,一个陌生的女人走到我身边,问我为啥哭泣。我指着照片说,那是我娘。她把我揽在怀里,也是放声大哭。等我们哭完,她告诉我说,她是照片中的另一个女人,他们四个是曾经的战友。她让我叫她黄姨,又指着我娘左边的那个年轻男子,说是我爹。”
“我想请你给我娘画一张像。”我跟着小卿来到烈士纪念堂,看到了那张照片。
那张照片虽然清晰度不高,但他们四人快乐的笑容溢出了照片。我紧紧盯着照片右首的那个男人,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使劲揉了揉,指着照片惊呼道:“小卿,你看,那个人,那人是我师傅。”
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告诉我说,这就是我师傅,这里面埋着他的一顶帽子。黄姨说,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在城里工作过几年,他在南关开了一家画像馆,专门给人画像。我这才知道,师傅叫宋咸德。
我潸然泪下。
(选自《十月》2021年第6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行车铃声给师傅带来巨大惊扰,暗示师傅对画像失踪后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担忧。
B.画像告成的那一刻,师傅瘫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他心情复杂而沉重,欲诉无言。
C.“我”是故事的讲述者,小说从“我”的角度去观察揣摩人物,抒发情感,这与茹志鹃《百合花》中“我”的作用是相似的。
D.时间背景1944年、1951年,使小说描写的环境有了象征性,如“暗夜”象征了白色恐怖,“火”燃烧面积扩大,象征了革命的兴盛。
【2】小说标题“无法完成的画像”意思丰富,对其中的“无法完成”应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特别写到纪念堂中一张照片和烈士墓中一顶帽子,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7、默写
(1)《醉花阴》中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诗句是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夸张地表现了周瑜从容、轻而易举地消灭曹操水军的豪迈壮举。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由岳阳楼名联“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你一定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千古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在《离骚》中表达对百姓的同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诗人关心百姓疾苦的爱国主义情怀。
(3)《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一诗中,写毛泽东主席曾与同学携手结伴来长沙漫游,将那段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有形的一座座峥嵘山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写琵琶女的琴声使得画舫和游船都静悄悄的,只看见江中心映着的秋月泛着白光,从侧面烘托琵琶女高超技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中,词人感叹整天守在窗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荀子以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的论断,进而推出人只有博学自省,才能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观点。
(2)《赤壁赋》中描绘秋风的爽朗和秋江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写出曹操破荆州后率领军队沿江而下战船首尾相接的盛况,用“_______________”写出曹操的文韬武略。
(4)《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5) 荀子《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像蚯蚓一样,描写蚯蚓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下阕中,辛弃疾提到了另外一个人物,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妄想追求汉代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那样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5)《琵琶行》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为全词定下了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
(7)《归园田居》中用比喻写诗人摆脱官场,最终回归田园的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面对赤壁惊险壮阔的自然景象,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将自然风景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9)“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10)《短歌行》中运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的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①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写客思如春风里的柳条之多。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诗人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诗人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雪”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
【2】诗人在抒发情感的时候,都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举例说明。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听已辄默记(完毕)
B.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离开)
C.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不同)
D. 夜潜出,坐佛膝上(偷偷的,暗中)
【2】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B. 曷不听其所为?——怎么不听听他这样做的想法呢?
C. 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侍奉韩性像侍奉王冕一样。
D. 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衣服、帽子跟随在车子后面。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10月8日,河南洛阳老君山景区,贯穿国庆假期黄金周的无人值守“一元午餐”服务完美收官,今年共售出一元午餐23000份,经盘点,共计收入23458元,多出了458元。据了解,今年国庆假期恰逢中秋,餐内还附赠一块月饼。一元午餐的主食是当地特色玉米糊涂面,并配有装着黄瓜段、圣女果、两个鹌鹑蛋的果盘。馒头分大小、面条也有一份和半份之分,个人适量自取。就餐区入口无人值守,每位一元,自觉投币找零或扫码。很多游客吃完后都表示特别超值,也特别暖心,因此在支付时有人会增加金额,因而每天收到的费用总会比实际售价要多。
今年是景区推出该服务的第四个年头。景区负责人介绍说,老君山海拔较高,国庆期间有游客冻得哆嗦,为了让游客吃上热乎的饭菜,景区四年前就推出了该服务,之所以只收一元钱,是为了把温暖传递给游客。负责人还表示,曾有人质疑景区炒作,认为此举不会长久,而今年已是第四年,事实证明游客的素质很高,该服务也会在以后继续做下去。
“一元午餐”的做法引发了网友的点赞,大家普遍认为,一元午餐的价值远超午餐本身。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一元餐的价值”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