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30年前,人民日报曾刊登了一篇《办好一件事,赢得万人心》的报道,讲的就是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主持清房工作。
B.时间会湮没许多记忆,但有些记忆其实并未消失,只需一个密码就会被激活,对于中国人来说,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就是一个“密码”激活集体记忆。
C.随着4月8日武汉的解封,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或即将复工复学,一边上班上学,一边继续抗疫,这或许将是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必须面对的新常态。
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副主任李亮近日在接受《中国妇女报》记者采访时说:“比如说结核病,无症状感染者能占约10%~20%左右。
2、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
A.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十年前我们萍水相逢,未及倾诉衷肠就各奔东西,如今再会,真是久仰了。
C.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D.我斗胆向您提出心中的一些疑惑,其中不乏陋见,实属冒味,让您见笑了。
3、下列诗句中,艺术手法的使用与其它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A.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B.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C.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D.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4、与下面例句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⑥鸡豚狗彘之畜
A.①②
B.③⑤
C.④⑤
D.③⑥
5、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 最恰当的一项是( 〉
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 ▲ 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 ▲ :或者 ▲ ,未老而先亡。但是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A. 演绎 昨日黄花 昙花一现
B. 演化 明日黄花 昙花一现
C. 演绎 明日黄花 惊鸿一瞥
D. 演化 昨日黄花 惊鸿一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论时间
何为
①近来常常想到时间。
②时间很玄妙:无涯无际,无始无终,无穷无尽。绵绵岁月,悠悠历史,皆由时间组成。时间涵盖宇宙太空,主宰天地万物。牛顿有时间绝对永恒之说,爱因斯坦则有相对论的时间观念,都很能激发想象力,这是科学家思考的命题,姑且不论。
③时间让人感到神秘莫测。17世纪法国作家伏尔泰说过,时间是个谜:最长又最短,最快又最慢,最能分割又最宽广,最不受重视又最宝贵,渺小与伟大都在时间中诞生等等。这一串哲理的话,在我们平常的人生中倒也常有体会。抗战八年,“文革”十年,身临其境,常觉时间过得慢,感到那段时间真长。事过境迁,又觉得时间过得真快。人生几何,从混沌到清醒,竟用去大半辈时间。现在生活渐趋小康,国门敞开,“与国际接轨”,改革开放近20年,仿佛又是转瞬之间。快或慢,长或短,分割或宽广,渺小或伟大,最终是留不住时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古人慨叹时间流失的惆怅和无奈,令人依然引起共鸣。
④时间也真是不可捉摸:无形无影,无声无息,无光无色。然而,时间却又无处不在,无往而不在。随手掇拾几个生活细节,例如撕去的日历,飘落的秋叶,老人的白发,美女眼角的鱼尾纹,诸如此类,都显示时间的印痕。
⑤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人人不断拥有时间,人人又不断丧失时间。历史无情,岁月不饶人。老人是去日苦长,来日苦短。年轻人的时间当然比老人富有得多,经得起透支和挥霍。不过,正如老年是从青年过来的,青年的未来必然是老年,如果有足够年龄可称得上老年的话。这个道理很简单,或长或短,任何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⑥说实话,我很羡慕今天的青年。上班族的人们,有了双休日,一个星期多了一天属于自己的时间。一周间整整两天完全由自己支配,何等幸福,可做多少自己想做的事!回想往昔的年代,即使是不搞政治运动的日子,也很少有自己的时间。五十年代一个长时期,我放弃许多星期天,放弃许多难得的节假日,只为了关在斗室里,悄悄伏案笔耕,却也须警惕有人虎视眈眈,横加指责,业余写作是“名利思想作怪”云云。这种责难,今天显得很遥远,听起来近乎荒诞,当代走红的青年作家知道得恐怕不多了。
⑦最大的浪费是时间的浪费。浪费个人时间,蹉跎年华,虚掷生命,是个人的损失。如果浪费国家和民族的时间,长期无谓的消耗,造成历史倒退,是亿万人民的损失。时间孕育机遇,机遇来自时间。大有大的机遇,小有小的机遇。赢得时间,接受挑战,为民造福,没有不能创造的奇迹。马克思有一句耐人寻味的名言:“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在无限浩瀚的时空里,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永无穷尽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
A.应该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成就个人的事业,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力量。
B.时间和玄妙,时间是神秘莫测的。
C.时间无处不在,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D.浪费时间是最大的浪费。
【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③段采用了引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画线句子论证了时间最不受重视,但又是最珍贵的。
B.第④段画线句运用排比修辞,句式整齐,突出了时间无处不在的事实。
C.第⑤段主要针对的是老年人,作者慨叹时间有限,人生苦短。
D.第⑦段的画线句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要学会珍惜时间,把握机遇。机遇总是留给有时间准备的人。
【3】选出与论述时间无关的一项是( )
A.把时间用得节省些,我很可能把最珍贵的金刚石拿到手。(歌德)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C.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代无名氏)
D.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词人要舀尽西江的水,用北斗星做酒器招待宾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屈原文章文平意深、言近旨远的特点进行了评价。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小题。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①,不得顾采薇。
既至君门远,孰云吾道非②。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临长道,同心③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④,勿谓知音稀。
(注)①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此处泛指隐居的贤才。②吾道非:来自《孔子家语•在 厄》,是指孔子感叹自己政策的不能实行,半途受到阻碍。③同心:志同道合的朋友,此处指綦毋 潜。④“吾谋”句:说綦毋潜此次落第是偶然失败。《左传》记载:“士曾行,绕朝赠之以策(马 鞭)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适,偶然的意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称颂太平盛世时代人们纷纷出山应考,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五、六句是诗人安慰綦毋潜:这次虽未中第,但选择科举之路并非错误。
C.七、八句写诗人劝慰綦毋潜暂时回家,九、十句描述置酒送别友人时的情景。
D.最后两句告诉綦毋潜这次落第只是偶然现象,意在激励他切勿灰心丧气。
【2】诗中划线句子是采用什么手法来抒发作者情感的?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谢鲲,字幼舆,陈国阳夏人也。祖缵,典农中郎将。父衡,以儒素显,仕至国子祭酒。鲲少知名,通简有高识,不修威仪,好《老》《易》,能歌,善鼓琴,王衍、嵇绍并奇之。左将军王敦引为长史,以讨杜弢功封咸亭侯。母忧去职,服阕,迁敦大将军长史。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鲲不徇功名,无砥砺行,居身于可否之间,虽自处若秽,而动不累高。敦有不臣之迹,显于朝野。鲲知不可以道匡弼,乃优游寄遇,不屑政事,从容讽议,卒岁而已。每与毕卓、王尼、阮放等纵酒,敦以其名高,雅相宾礼。尝使至都,明帝在东宫见之,甚相亲重。问曰:“论者以君方庾亮,自谓何如?”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温峤尝谓鲲子尚曰:“尊大君岂惟识量淹远,至于神鉴沈深,虽诸葛瑾之喻孙权不过也。”
敦既诛害忠贤,而称疾不朝,将还武昌。鲲喻敦曰:“公大存社稷,建不世之勋,然天下之心实有未达。若能朝天子,使君臣释然,万物之心于是乃服。杖众望以顺群情,尽冲退以奉主上,如斯则勋侔一匡,名垂千载矣。”敦曰:“君能保无变乎?”对曰:“鲲近日入觐,主上侧席,迟得见公,宫省穆然,必无虞矣。公若入朝,鲲请侍从。”敦勃然曰:“正复杀君等数百人,亦复何损于时!”竟不朝而去。是时朝望被害,皆为其忧。而鲲推理安常,时进正言。敦既不能用,内亦不悦。军还,使之郡,莅政清肃,百姓爱之。寻卒官,时年四十三。敦死后,追赠太常,谥曰康。
(节选自《晋书·谢鲲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B. 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C. 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墩其为人所慕如此
D. 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稷”,古时君主为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到郊外祭祀土神和谷神,后就借指国家。
B. “东宫”,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在汉也代指太后。
C. “谥”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奖的称号。
D. “祭酒”,古代官职名称,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谢鲲年少成名,多才多能。他年少知名,通达简傲有超人见识,不修饰威仪,爱好《老子》《易经》,能唱歌、善弹琴,王衍、嵇绍都认为他是奇才。
B. 谢鲲高远畅达,不竞权势。他不求功名,居身于可否之间,虽然自居好像秽浊,而行事不求积功高升。后来悠闲自得地寄居,不致力于政事。
C. 谢鲲敢于讽议,稳定朝野。王敦诛害忠贤后,称病不上朝,谢鲲不惧淫威,斥责他有狼子野心,并用自身作保,希望他入朝觐见天子请罪。
D. 谢鲲清廉肃静,深受爱戴。他临政清廉肃敬,百姓爱戴他。不久他死在官署,享年四十三岁,后被迫赠为太常,谥号叫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忧去职,服阕,迁敦大将军长史。
(2)每与毕卓、王尼、阮放等纵酒,敦以其名高,雅相宾礼。
10、请以《红楼梦》中某个人物的身份给该书中另一个人物写一封短信。要求:中心明确,情感真挚,合乎情理。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