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④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⑤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⑥其曲中规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
A.他自卫失手致人死命,的确有罪,但罪不当死;判他死刑,量刑过重,罚不当罪,同样有损法律的公正。
B.我们的灯光设计师在设计大赛中拿过一等奖,他的设计一定会让您的新居蓬筚生辉。
C.尽管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音乐仍深得观众喜爱。
D.有的人真心地宣传科学启蒙民众,也有的人利用科学以售其奸,一时间,令人真假难辨,莫衷一是。
3、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叫做“庐冢”。“庐”屋舍;“冢”,坟墓。 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庐冢。
B.《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颂”分周颂、商颂,是宫廷乐歌。
C.《孔雀东南飞》中的“寂寂人定初”,“人定”的意思为:夜已很深,人们已经是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晚上7点到晚上9点。
D.“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也就是永和九年,古人常用“天干”(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地支”(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4、《祝福》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对倒叙的作用,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祥林嫂死得太惨,先写容易博得读者的同情。
B.为了使故事的结构更加新颖,而又不落俗套。
C.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更突出主题。
D.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易经》背后体现的是宇宙发生论、本体认知论和生命伦理的发展观。如果我们以惑传惑,把所有卦象和爻辞都看成是已经定了的命题,那就是一种文化的惰性和对反易学的表现。 , , , , 。 ,都是我的易学或新易学揭示的智慧与道理。
①而是要理解卦爻辞之所以为卦爻此的宇宙体系与生命体系
②或是挂爻辞所指的历史事物
③乃至于其数其指其理
④真正理解《易经》不是读懂了它的挂爻辞
⑤如何形成预测与决策以及如何与天地互动
⑥要理解其本其体其用其行其象
A.④①⑤⑥③② B.⑤⑥③④②① C.⑤⑥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⑥③⑤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映射是一种独特的小说艺术,它决定于作家对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整体认识。曹雪芹是一位最注意完整地把握和表现生活的作家,他从不孤立地写一个人、一件事,而总是着眼于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生活的内在联系中去把握和表现生活。映射就是指作家透过生活的表层,从内在关联中揭示出发人深思的底蕴。他写一个人、一件事,其意义并不只是孤立地表现这个人、这件事本身,而是映射到其他人、其他事上面,在互相关联中从整体上显现出多方面的深刻丰富的含义。
第三十三回,写宝玉挨打之前,正在紧急之际,宝玉盼望有一个人去报信,以免皮肉之苦。这时恰好来了一个聋老婆子。宝玉急切地对她说:“快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可因这老婆子耳聋,把“要紧”听成了“跳井”,便以为是说金钏儿跳井的事,立即回答说:“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又说:“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金钏儿的死,在贾府里只算得一件小事,可是曹雪芹写来却颇具匠心。写金钏儿受辱在第三十回,写她悲愤跳井自杀在第三十二回末,此后又在好几处描写相关人物时多次提及这件事。这里,作者特意写这么一个聋老婆子的出现和她说的这番话,就是着眼于生活内在的相互关联,映射出多方面的意义。当然,安排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上场,首先是出于情节发展上的需要,即为下文写王夫人和贾母的出场,写这场轩然大波的收束作铺垫;其次,是在人物描写上的多层映射。
这个聋老婆子,作为贾府中的一个老仆妇,同是奴隶,其身份地位同金钏儿是一样的,却对金钏儿被逼惨死表现得极其冷漠。这就自然映射到贾政身上,体现贾政的虚伪。贾政在刚听说金钏儿跳井自杀时,曾说:“好端端的,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事情,我家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聋老婆子那番话和所表现出的冷漠态度,就暗示读者,在贾府这类事件必然是经常发生,这才使聋老婆子这样的仆人也不以为奇,以至于麻木不仁了。这是第一层。
第二层是映射到薛宝钗和王夫人的身上。薛宝钗听到金钏儿跳井惨死的消息,只冷冰冰地说了一句:“这也奇了。”赶忙到王夫人处“道安慰”去了。接着就写两人一段对话。王夫人有意掩盖她污辱和逼死金钏儿的真相,推脱自己的罪过。而薛宝钗却这样安慰王夫人:“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这些冷冰冰的话,令读者感到透骨的心寒。
第三层,是所有这些又都一齐映射到贾宝玉的身上,使他对金钏儿之死独异的感情和态度,突出地显现了出来。贾宝玉被打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他对金钏儿的惨死悲痛到“五内摧伤”,以致“茫然不知何往”。而在遭到一场几至丧命的毒打之后,还对林黛玉说:“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这些人”当中,就包括了金钏儿。艺术上经过这样几层映射,便突现出贾宝玉的心地、感情,是多么善良,多么纯朴!
映射艺术体现了作家对生活认识和把握的深度和广度,只有对生活有深切的体验而眼光敏锐的作家,才能看到生活的内在联系并在作品中自觉地揭示这种联系。映射能引起读者的联想,触发他们的艺术想像,多角度、多侧面地去体会、品味作品的意蕴。《红楼梦》是运用映射艺术运用得最好的作品,因此,阅读《红楼梦》就需要瞻前顾后,善于联想,在联想中发现和体会作家的艺术匠心。
(选自周先慎《琐碎中有无限烟波》,有删改)
【1】下列对于“映射”的相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映射”体现了作家对生活认识和把握的深度和广度,它能否成功运用,关键在于作家能否整体认识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B.“映射”是一种独特的小说艺术,它能使生活中本没有关联的人物、事件产生关联,进而从整体上显现多方面的深刻丰富的含义。
C.在运用了“映射”艺术技巧的小说中,作者所写的一个人、一件事往往不是孤立的,如贾宝玉挨打这件事就和金钏儿跳井相关联。
D.“映射”体现了不同的人和事之间的联系,它能引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者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地去体会、品味作品的意蕴。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贾府中,聋老婆子虽然身份地位同金钏儿一样,都是被压迫者,但对金钏儿被逼惨死却极其冷漠,认为贾宝玉对金钏儿之死如此关切是小题大做。
B.曹雪芹安排聋老婆子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上场,既是因为情节发展方面的需要,又是因为要通过她映射贾政、薛宝钗、王夫人和贾宝玉的性格。
C.从聋老婆子的语言和态度,读者可联想到金钏儿之死这类事在贾府一定经常发生,也可知贾政之言“我家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之假。
D.对金钏儿之死独异的感情和态度是贾宝玉遭受毒打的原因之一;遭毒打之后,贾宝玉还说情愿为金钏儿这些人而死。由此可见贾宝玉的善良和纯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聋老婆子把贾宝玉的“要紧”听成了“跳井”,这是匠心独运之处。作者由“要紧”而“跳井”,起到了映射作用。
B.读者阅读《红楼梦》要瞻前顾后,善于联想,在联想中发现和体会作家的艺术匠心,因为《红楼梦》是运用映射艺术最为杰出的作品。
C.曹雪芹对生活体验深切,眼光敏锐,看到了生活的内在联系并在《红楼梦》中自觉揭示了这种联系,这使《红楼梦》具有独特魅力。
D.《红楼梦》对日常生活的描写看似琐碎但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如写金钏儿“跳井”就映射出同一阶层人物麻木不仁,令人心惊。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的《雨霖铃》中,写留恋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即将离别的男女手牵着手,眼看着眼,因悲伤而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两句,再现了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两句与“烽火扬州路”形成对照,词人深感恢复中原的壮志无从实现,四顾苍茫,深沉的时代悲哀和个人身世的感慨交织在一起。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这首诗创作于韩愈第一次被贬广东阳山的第二年春天。张十一,即张署,与韩愈为同僚、朋友。②筼筜(yún dāng):一种竹子。 ③踯躅(zhí zhú):植物名,花开鲜红似火。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描写了阳山地区的风光,天高水净,江水广阔,猿猴哀啼,山坳中有隐隐几户人家,这为全诗奠定了伤感寂寥的情感基调。
B. 张十一寄给韩愈的诗中有“鲛人远泛渔舟火,鹏鸟闲飞雾里天”的句子,韩诗颔联的语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通过“闲”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C. 颈联是全诗的关键之句,诗人感觉自己无法报答皇恩,即将在这炎热的瘴气中白白葬送余生,直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怨恨。
D. 本诗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诗人被贬之地的景色;后四句叙事抒情,表达的是诗人复杂的心情。整首诗显得婉转蕴藉,是一首耐人回味的赠答佳作。
【2】请赏析颔联的艺术手法。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父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乾道五年,除知南康军,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熹始拜命,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知台州唐仲友与王淮同里为姻家,吏部尚书郑丙荐之,迁江西提刑,未行。熹行部至台,讼仲友者纷然,按得其实,章三上,淮匿不以闻,熹论愈力。宁宗之立,韩侂胄居中用事。熹忧其害政,数以为言,且约吏部侍郎彭龟年共论之。会龟年出护使客,熹乃上疏斥言左右窃柄之失,在讲筵复申言之。御批云:“悯卿耆艾,恐难立讲,已除卿宫观。”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五年致仕。熹登第五十年,任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自熹去国,侘胄势益张。何澹为中司,首论专门之学,文诈沽名。刘德秀仕长沙,首论留正引伪学之罪,“伪学”之称,盖自此始。攻伪日急,至上书乞斩熹。方是时,士之绳趋尺步、稍以儒名者,无所容其身。从游之士,特立不顾者,屏伏丘壑;依阿巽懦者,更名他师,过门不入,甚至变易衣冠,狎游市肆,以自别其非党。而熹日与诸生讲学不休,或劝以谢遣生徒者,笑而不答。嘉泰初,学禁稍弛。淳佑元年正月,上视学,手诏以周、张、二程及熹从祀孔子庙。
(选自《宋史•卷四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八十八•道学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B.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C.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D.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讲筵:讲经、讲学的处所,这里指天子的经筵,即御前讲席。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
B.耆艾:年寿高。古称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亦泛指老年人。这里是说宁宗借口怜恤朱熹年岁己高、难以讲经而授与其祠禄官。
C.九考: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年。这里是说朱熹考中进士以后的五十年中,在外面做官长达二十七年,在朝仅有四十天。
D.藜羹:用藜菜制作的羹汤。泛指精美的食物。这里是说朱熹家中一向贫穷,但关爱学生,若有学生远道来求学,就特别招待,优赏有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熹自幼聪颖,少年科举得志。面对父亲的启蒙,他追问天的上方还有什么,让父亲大为惊异;十八岁时参加乡贡考试合格,后来又考中进士。
B.朱熹关心百姓,为政严肃有方。浙东地区饥荒,他刚接受任命,就写信给其他州郡,募米商,免税钱,最终米船聚集;所管辖的地区风纪肃然。
C.朱熹为官正直,敢于直言进谏。朱熹不惧宰相王淮的权势,坚持查明唐仲友的罪行并上奏;会同彭龟年上疏指斥皇帝左右大臣窃取权柄的危害。
D.朱熹屡遭打击,始终坚持治学。朱熹学说曾被看作“伪学”,甚至有人上书斩杀朱熹;有人劝导他遣退门徒,他仍讲学不止,面对劝说一笑付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
(2)方是时,士之绳趋尺步、稍以儒名者,无所容其身。
【5】在遭遇学禁之时,朱熹的门生反应不一,其中不同于特立独行者,而为人所不齿的行为是怎样的?请简要说明。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有一句名言说:“朋友快快走,你不要为眼前的美丽风景而驻足。”它意在提醒人们不要因一时迷恋美丽风光而延误了前进的路程,从而影响尽快到达真正远大的目标。
(2)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路,路旁立着一块标语牌,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啊!”它意在劝告那些匆匆过客不要因为无暇欣赏路上迷人风光而留下遗憾。
请你就这段话引发的思考,联系有关见闻、体验、经历,以“快走还是慢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以外,文体自选。②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