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期末平潭综合实验区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加之以师旅(侵略) ②比及三年(等到) ③如会同(古代诸侯相见和共同朝见天子) ④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长者闲坐) ⑤冠者五六人(戴帽子的人) ⑥宗庙之事(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⑦因之以饥馑(泛指荒年)

    ⑧以俟君子(品德学识高尚的人)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③⑥⑦

    D.②④⑤⑧

  •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①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②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 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促织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④

    ① ② ③ ④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 3、下面文意理解、文章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上片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营造了深秋萧瑟的意境。

    B.在杜甫《登高》一诗中,猿啸的“哀”与作者的“悲”“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哀景衬哀情,强化了情感表达。

    C.曹操《短歌行》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自己要像“山”“海”那样接纳贤才。

    D.《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一:十分之一

    而闻者彰:表彰

    彼与彼年相也 若:如,似

    B.亦余心之所兮 善:爱好,崇尚

    乎饰己不言之过 庶:希望

    家君作,路出名区 宰:主人

    C.暖还寒时候 乍:刚,初

    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许由、务光所以后世而不闻也 旷:空缺

    D.君既若见 录:收容,收留

    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将来

    屋皆然 比:连,并

  • 5、找出与例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其可忽乎?

    A.吾其还也 B.其孰能讥之乎?

    C.其皆出于此乎? D.君知其难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品质》片段,完成各题。

    (一)

    那座店房有某种朴素安静的特色,门面上没有注明任何为王室服务的标记,只有包含他自己日耳曼姓氏的“格斯拉兄弟”的招牌;橱窗里陈列着几双靴子。……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有一双轻跳舞靴,细长到非言语所能形容的地步;那双带布口的漆皮靴,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还有那双褐色长筒马靴,闪着怪异的黑而亮的光辉,虽然是簇新的,看来好像已经穿过一百年了。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我当然在后来才有这种想法,不过,在我大约十四那年,我够格跟他定做成年人靴子的时候,对他们两兄弟的品格就有了模糊的印象。因为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我总觉得,做靴子,特别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简直是神妙的手艺。

    (二)

    后来,我再去他那里的时候,我很惊奇地发现:他的店铺外边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了另外一个人的名字——也是个靴匠的名字,当然是为王室服务的啦。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在里面,现在已缩成了一小间,店堂的楼梯井口比以前更黑暗,更充满着皮革气味。

    (三)

    一个星期以后,我走过那条小街,我想该进去向他说明:他替我做的新靴子是如何的合脚。但是当我走近他的店铺所在地时,我发现他的姓氏不见了。橱窗里照样陈列着细长的轻跳舞靴、带布口的漆皮靴,以及漆亮的长筒马靴。

    我走了进去,心里很不舒服。在那两间门面的店堂里——现在两间门面又合二为一了——只有一个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

    1选文写店铺的变化和橱窗里陈列的靴子,有什么作用?

    2说说“我”对格斯拉先生的情感态度与“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习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

    (2)《陋室铭》中描述作者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统治者妄想追求霍去病那样的筑坛祭天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竹马子

    柳永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抓住物候时序的变化,描绘了特定时节和环境中的景色。

    B.下阕开头抒情,写旧情难忘,又添新愁,而友人难聚,愁闷无法排遣。

    C.最后五句以景结情,巧妙地以黄昏之景来衬托和强化作者心中的悲苦。

    D.作者登高远望,览景生情,不由回想往昔,将眼前景和昔日景进行对比。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劝学》,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冰,水为之,寒于水

    A.吾尝终日思矣 B.登高

    C.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D.蟹六跪二螯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是( )

    A.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

    B.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

    C.连衡而斗诸侯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在文体上,和《论语》《孟子》有相似之处,都采用问答式来阐明观点。

    B.作者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C.第三段中作者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句说明君子的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D.第四段中作者用了许多比喻来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广西博白县江宁镇长江村,贫穷世代困扰着村民,直到2015年,村里还有近两成的贫困人口。而这两年,一个被称作“好羊倌”的小伙子让大家的钱包鼓了起来,他就是刚刚获得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刘入源。

    当年,刘入源在“山羊可不好养,你行吗”的声音里,毅然选择挑战风险大但利润高的山羊养殖,创办了县里第一个羊场。从零做起,他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挺过创业的艰辛,让公司实现年产值400多万元,还探索了“自主经营”“村企合作”等模式,带动3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430户贫困户养殖黑山羊,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这么一个能力强的小伙子,大家几乎忘了他只有一只手。

    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无数像刘入源一样的有志青年投身这场战役。作为当代青年中的一员,你从刘入源的身上学到了什么?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