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天下理财 不为征利
B.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
C.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以乱易整,不武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璧有瑕,请指示王!
B.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C.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D.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3、下列对课文第三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作者肯定了燕赵“用兵之效”,也点出了“用武不终”的后果。
C.作者总结说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
D.作者假设齐、燕、赵当初不这样做,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
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不具备“互文”特点的一组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 主人忘归客不发
B.烟笼寒水月笼沙 秦时明月汉时关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D.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B. 庠序:古代地方办的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C. 孝悌:孝,敬爱兄长;悌,孝顺父母。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D. 六畜:指马、牛、羊、猪、狗、鸡等六种家畜,又称 “六牲”;也泛指各种家畜。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亮 雨
南 丁
①天空是明亮的。明亮的天空上洒下来游丝一样的细雨。雨也是明亮的。明亮的细雨飘洒游移中,有三位中年汉子站在山脚下,面对着一块矗立着的石碑,鞠躬致敬。那碑上刻着字:红心千秋照,青山万古存。
②亮雨中,这三位对着石碑鞠躬致敬的汉子,一点也不朦胧,个个清晰可辨。身材高挑,戴着眼镜,长发自然地卷曲着的这一位,是抒情诗人。都是中等个头,都是留着短发,都是黑不溜秋的这两位,一位是小说家,一位是县委书记。书记的眼睛里燃烧着热情。小说家的眼睛里沉淀着思索。
③他们三位,在亮雨中走了被六位数字的树覆盖着的三道岭两道沟,又回到了这山脚下,重新站在这矗立着的石碑前,对着“红心千秋照,青山万古存”这十个字鞠躬。腿疲乏,心振奋。“青山对红心,万古存对千秋照,还是很讲究的,当然算是好句子。总是感觉一般化。仿佛在哪里见到过。转了三道岭两道沟,看到了那些树,触摸到了那些青枝绿叶,这才读懂了这几个字。”抒情诗人发议论。“你转了三道岭两道沟,就读懂了。我可是转了许多年。你们都了解我。我原来是一个伐木者。”县委书记说。他的个头低,声音也低。“《伐木者,醒来》。智利诗人聂鲁达有首长诗,就叫这个题目。你这个伐木者,不是已经醒来了吗?当然,你和聂鲁达写的伐木者是两回事。总是醒来了。醒来的伐木者同志。”“醒来了。还真费了不少事。”小说家不说话,在凝注着刻在碑上的字,不知是在欣赏那仿宋体的书法,还是在琢磨那刻字的艺术。“在构思。”诗人悄悄地向书记说。
④一个人,一个庄稼汉,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生产大队的支部书记,也逃脱不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命运。他被打倒了,被罢官了,靠边站了。他被打发到这片荒山上劳动改造。十年,三千多个日日夜夜。于是,这原本荒芜的三道岭两道沟,便被六位数字的树覆盖着了。六位数字,还不能称作是一片森林吗?……这个人,这个庄稼汉,这个共产党员,这个生产大队的支部书记,这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真算得上是一条汉子!……他在哪里呢?他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他死于癌症。是在曙光即将照耀的时辰。他有什么遗憾吗?在告别这个世界时,竟没有看到曙光。没有!他虽然没有看到这曙光,但是他相信这曙光,他相信这曙光必定会照耀这片森林的。要不然他就不会种树了。是这样的吧?……为什么好人总是得癌症呢?……他的外部形象如何?这并不重要。细节,细节是很重要的。需要了解。可是,最重要的,这个人物,这条汉子,这篇生活故事的魂,已经有了。是很能拨动活着的人们的心弦的。我的心弦就被拨动了。我总是埋怨:耽搁了十年时间;我总是骄傲地宣称:十年动乱中没有写一个字。现在想来,不知有什么可骄傲的?看看他!他不是种了一棵树。他是造了一片森林!好一片森林!在这又明亮又湿润的如丝细雨中,它显得多么灿烂辉煌啊!灿烂,辉煌。我们的词汇多么贫乏,多么无力。这片森林,是灿烂辉煌所能形容得了的吗?它们能表达出这片森林的内涵形象吗?……
⑤“我们好像该往回走了。”小说家回过头来,看到了那双燃烧着热情的眼睛。他们离开那矗立着的石碑,往停在不远处的吉普车走去。那辆绿色的吉普车,在细雨中,多么鲜亮,就像那片正在抽枝长叶的森林一样。“蓬勃、兴旺、灿烂、辉煌!”诗人也用了这个贫乏而无力的词汇,也加了个叹号。小说家在心里苦笑。“我好像看到他了。他就在这片森林之中。这个当代的造林之神。那每一片树叶,都是他的生命的延续。”诗人继续抒情。这个立意如何?仿佛也不见得好。有一点陈旧,好像还没有深入到这一个形象的丰富生动的内核里面去。也难怪,我们刚刚接触到这个形象。还有待深入。小说家听着,思索着。
⑥车在细雨中行进。“我可不能指望人家给我树碑。我只希望我死后,也能留下一片绿色。”是书记的男低音。坐在前座的小说家,沉淀着思索的眼睛闪烁了一下,仿佛捕捉到了一个什么意念。这篇生活故事,它的标题,是否可以借用这六个字——留下一片绿色?怎么样?倒可以作为一个供选择的方案。
⑦天空是明亮的。明亮的天空上洒下来游丝一样的细雨。雨也是明亮的……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排行榜》,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你转了三道岭两道沟,就读懂了,我可是转了许多年才懂”是县委书记说的话,自谦中暗含对诗人轻率说“读懂”的批评。
B.三位中年汉子站在山脚下,面对一块矗立着的石碑鞠躬致敬,这既刻画了三人对纪念对象的怀念与崇敬,又引起了下文的情节描写。
C.雨中三个人的身材、发型和眼神各不相同,从肖像描写中我们可以感知诗人热情浪漫,小说家厚重深邃,县委书记热情内敛。
D.转了三道岭两道沟归来,诗人热情赞美,小说家深沉思索,县委书记心怀景仰,这些表现尽己所能,造福一方的庄严主题。
【2】小说第④段关于小说家的描写最突出的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
【3】小说用“亮雨”作标题有何好处,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李商隐《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历史随流水而逝,没有留给人们反思和教训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推究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呐喊,呼吁统治者要防微杜渐,谨防玩物丧志。
8、阅读下面这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从军行
王昌龄
(其一) (其四)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下列对这组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一)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层层深人,反复渲染,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
B. (其一)中,成守边关的战士黄昏时分独上高楼,传来了阵阵鸣呜咽咽的“羌笛”声,就像亲人在呼唤,又像是游子在叹息。
C. (其四)前两句,选取青海湖、雪山、孤城、玉门关等意象,在悲壮开阔的景色里渗透了戍边生活的孤寂、担负任务的自豪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D. ((其四)中“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展现。
【2】(其一)中的“无那金闺万里愁”与(其四)中的“不破楼兰终不还”两句诗,分别运用怎样的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曰朱晖死曰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冷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以财货污君。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晖好节概,有所拔用,皆厉行士。其诸报怨,以义犯率,皆为求其理,多得生济。其不义之囚,即时僵仆。吏人畏爱,为之歌曰:“强直自遂,南阳朱季。史畏其威,人怀其惠。”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赢者,乡族皆归焉。晖与同郡陈排交善,揖早卒,有遗腹子友,晖常哀之。及司徒桓虞为南阳太守,召晖子骈为吏,晖辞骈而荐友。虞叹息,遂召之。其义烈如此。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拜骑都尉,赐钱二十万。
(节选自《后汉书·朱晖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B. 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C. 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D. 及即位/求问岁/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晖不惧盗贼,英勇过人。朱晖与亲人逃难时,路遇群贼,他的兄弟及家中宾客惊慌失措,只有朱晖挺身拔剑,誓死保护家中女性长辈。
B. 朱晖气节高尚,备受称赞。朱晖拒收阴就礼物,阴就赞许他是个志士;阮况家道衰落,朱晖馈赠其家人钱财,深得阮况、刘苍等人佩服。
C. 朱晖为政刚正,吏民敬爱。他选拔任用节操之士,挽救为道义犯事的罪犯,立即处治不义囚徒,官吏敬畏,百姓爱戴,作歌谣赞美他。
D. 朱晖对待亲友,情深义重。南阳饥荒,朱晖散尽家财,接济贫困亲友;好友陈揖早逝,朱晖关心陈揖之子陈友,让他顶替自己儿子为官。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
(2)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
10、作文。
国家有难,青年有责。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以来,我们的无数90后青年排除万难,响应国家召唤,党的号召,纷纷奔赴战场。武汉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医院医生23岁甘如意,四天三晚骑车、搭车辗转三百多公里,为了到达前线,她拼命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生29岁吴小燕,刚踏上回乡火车,听到号召;立刻下车回武汉。这就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在国家需要时的勇敢与果断,责任与担当。
请以“责任”或“担当”为主题,题目自拟,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