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期末大理州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______,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_______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______物种中那些最为______的后代。

    A.方向 多种多样 保存 歧异

    B.方向 各种各样 保留 歧义

    C.趋向 多种多样 保存 歧异

    D.趋向 各种各样 保留 歧义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进入新年以来,我国首先受到了新冠肺炎的严峻考验。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使我国疫情得到了及时、有力的控制。

    B.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自2009年开始面向全球华侨华人推出慰问演出活动“文化中国,四海同春”,素来享有“海外春晚”的美誉。

    C.各级团组织要树立统一的平台思维,处理好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做好资源统筹工作,齐心协力把“网上共青团”这个统一平台做大做强。

    D.陕西省将对滑雪、温泉等季节性旅游景区进行全面检查,杜绝春节期间各地景区以“烧高香”“祈福生子”“相面算卦”等手段欺骗诱导游客、敲诈游客钱财。

  • 3、下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卷天下,包举宇内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

    B. 假舟楫者,非能也 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C. 伏尸百万,流血橹 反欲两主

    D. 吾从而之 大将军邓骘其才

  • 4、下列选项中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王见臣列观:②求人可使报秦者: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④即谋单于,何以复加;⑤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⑥会于西河外渑池:⑦而君幸于赵王;⑧常惠请其守者与俱:⑨设九宾于廷:⑩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A.①⑧/②/③⑤⑦/④/⑥⑨/⑩ B.①⑧/②⑥/③⑤⑦/④/⑨/⑩

    C.①/②/③⑤⑦/④⑧/⑥⑨/⑩ D.①/②⑥/③⑤/④⑧/⑦⑨/⑩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可怜辜负好韶光  / 可怜体无比   夕始觉有迁谪意 /  谁之过与

    B.圣人也亦远矣  /  臣虽愚 连峰天不盈尺  /  一紫台连朔漠

    C.能而任之 /  是以先帝拔以遗陛下   始速祸焉  /  千呼万唤出来

    D.承天命 / 赢粮而从 恩所加则思因喜以谬赏/ 鸡豚狗彘之畜,失其时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心债

    万吉星

    “老同学,你还在干嘛?你咋不着点急,在这关键的节骨眼上,你还下什么乡啊?”接到付柏打来的电话时,我正汗流浃背,与乡村干部穿行在一人多高闷热的玉米地里。“新来的市长喜好收藏,听说这次与你竞争县长职位的沐副具长,前几天就搞到了一幅名家的真迹……你也赶快行动起来吧!”

    放下电话,我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眯缝着眼睛看了看天上,太阳灿烂耀目,朦胧间,只见光芒万丈的太阳中间有一个黑子,像洁白的纸上落下的一个墨点,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父亲珍藏多年的那幅珍品墨宝。

    父亲是从战争年代摸爬滚打过来的老革命,一生为民操劳,口碑甚好,晚年潜心研习书法,在业界享有较高声誉。在他珍藏的众多墨宝中,有一幅被父亲视为无价之宝的珍品,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甚至连我都只是偶尔听母亲无意中说起,却从未见过其真面目,我曾在脑海中无数次的猜测过这幅天价墨宝,但每次和父亲谈起这事,他不是回避,就是轻描淡写地说:“还不到时候,该传给你的时候自然会给你。”

    我提前结束了下乡的行程,匆匆赶回数百公里外的老家,“爹,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这可是您儿子光宗耀祖的大好机会啊!”在父亲面前挺起腰板说这话时,我两眼放光,一副豁出去的样子。父亲坐在院子的一片浓密的树荫里,顶着一头白发,一个劲儿地抽闷烟,半晌没吭声。

    “一幅墨宝,在您手里什么用也没有,可在我手里,就可以换来你儿子的大好前程,整个家族都能跟着沾光,这——你都不愿意?”我有些不耐烦了,将脚边的一颗小石子踢出去老远,惊得院子里正在觅食的老母鸡扑棱棱扇起一地灰尘。父亲猛吸了一大口烟,掐灭手中的烟蒂,慢慢直起有些佝偻的腰身,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眼神有些空濛。

    他一声不吭地带我走进书房,从书柜最顶层取下一个用黄绸包裹着的盒子,一层一层打开,父亲的动作很慢,手有些颤抖。我双眼紧紧盯着那个小盒子,心也跟着父亲的手颤抖不已,似乎那里面装着的不是一副墨宝,而是我的锦绣前程。

    父亲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张正方彩宣纸,纸张略有些泛黄。

    “这就是那幅天价墨宝?”我一脸愕然

    平日里所见书法作品多为横幅或条幅,内容以“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紫气东来、平步青云、宁静致远”之类居多,而眼前这张正方形的宣纸上,所书只有一个大大的“正”字,虽笔力刚直劲挺,但还是略显稚嫩。

    父亲用手轻轻将边角的褶皱抚平,眼神突然变得清澈明净,沉默了一会儿,慢慢打开了话匣子。

    那是1960年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人民都在勒紧裤腰带喊饿。

    这天,母亲赶了几十里山路,找到在公社当党委书记的父亲,“家里已经断粮好几天了,全靠挖点野菜撑着,大人没什么,可孩子们饿得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再这样下去,真的没活路了。”母亲边说边蹲在墙跟脚不停地抹眼泪。

    父亲坐在床沿一声不吭,低着头一支接一支地抽着闷烟,屋里沉闷得只听得见两人的呼吸。抽了四五支烟后,父亲牙一咬,把手里还在燃着的半支纸烟扔到地上,用脚掌狠狠地蹂了蹂,直到变成了粉末,猛地站起身,“咣当”一声拉开房门,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等他再回来时,手里多了一个装着两碗白面的小袋子,递给母亲,“给孩子们蒸点馍吃吧,每人一个,这点白面够你们蒸5个馍了。”

    讲到这儿,我看到有泪水在父亲的眼眶里不停地打转。“当年那点白面,是我偷偷从上级下拨来的救济粮里匀出来的,那可是老百姓的救命粮啊!”父亲用手轻抚着宣纸上的“正”字,喃喃自语,“这笔良心债,一辈子也还不清。”

    “那事儿和这个‘正’字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有些不解。

    父亲揉了揉眼睛,没让眼泪掉下来。“当年农村记账,或是选举记票,都是在墙上画‘正’字,一个‘正’字5票。你妈拿着白面走后,我就在纸上记下这个‘正’字,时刻提醒自己,我永远欠老百姓5个馍,欠人民一笔良心债。”父亲说这话时,回头看了我一眼,清澈明净的眼神里突然射出两道能洞穿人心的光芒,“是时候把它传给你了,我没还清的心债,由你来替我偿还。”

    父亲双手把这个“正”字传到我的手上时,我突然间感觉这张薄如蝉翼的纸,好沉,好沉……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9第3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同学打来电话这一情节,既能表明对“我”的关心,又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我匆匆结束下乡行程向父亲索要天价墨宝作铺垫。

    B.被父亲视为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的天价墨宝其实是一笔良心债,这跟“我”所认为的能助我登上县长之位的一笔天价财富意义不同。

    C.“父亲用手轻轻将边角的褶皱抚平,眼神突然变得清澈明净”,这一细节细腻生动,形象表现出父亲内心的平静和对往事清晰的记忆。

    D.文章采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各种描写方法形象地描摹我向父亲索要天价墨宝时的理直气壮以及渴望登上县长之位的急切心理。

    2小说插叙了父亲对三年困难时期的一些回忆,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请结合文本分析父亲的形象特征。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具体描写赤壁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想起刘裕挥师北伐、收复中原故土的历史事实,把其形象地概括为振奋人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封狼居胥”,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

    (4)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如果六国礼遇贤臣,爱护子民,并力西向,则或许能避免“________________”的命运。

    (5)《阿房宫赋》中,直接表现作者借古讽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北宋·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涧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溧水:今江苏省县名,周邦彦贬任溧水县令,本篇为此间所作。②乌鸢[yuān]:即乌鸦。③社燕:于春社时飞,秋社时归去,故称。③修椽:长椽子。句谓燕子营巢寄寓在房梁上。④簟枕[diàn]:枕席。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是

    A. 上阙一、二句用词新颖,“老”写出雏鸟在风雨中羽毛渐丰、历练成长的过程;“肥”写出了梅子受到雨水滋润,圆润饱满的形态,富有动感。

    B. 上阙“人静”句以乌鸢在夏日宁静的山间无所事事、自得其乐,反衬公务之劳顿,突出词人对仕途生涯的厌倦。

    C. “新绿渐渐”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既描绘了溪水映衬碧树的绿意,又仿佛能够听到流水的悦耳潺潺。

    D. “歌筵畔”三句写出词人未听丝竹,先拟醉眠,词人的醉不是欢醉而是愁醉,表达了词人无可奈何,以醉遣愁的苦闷。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班)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著述意。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固又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迷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遗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诏以谴责兢,抵主者吏罪。

    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议者威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彪、固讥迁,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呜呼,古人所以致论于目睫也。

    (节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

    【注释】①抑抗:缩小与夸张。   ②亹亹(weǐ):不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化常识看,句中的“永平”“建初”等年号表示时间,所以“固自永平中始”与“至建初中”后都应该断开。

    B.从句意看,“潜精积思二十年”是“诏”的具体内容,所以“受诏潜精积思二十年”是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

    C.从语法角度分析,“重”形容词用作动词,作“当世”的谓语,与“其书”构成动宾结构,故“其书”后要断开。

    D.从句间关系看,“重其书”是“当世”“莫不讽诵焉”的原因,所以“莫不讽诵焉”前应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尧是传说中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史记》记载其为“五帝”之一,是儒家推崇的圣明君主。

    B.宾客是指古代同宗族出身的或投靠依附王侯贵族并为其效命的门客,文中指窦氏的族人。

    C.《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D.论是附在史传后面的评语,多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有时也是作者的讽喻或感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聪颖多才,年轻有为。他九岁时就能写诗作文,长大后博览群书,不拘泥于一家学说;刚成年就向刘苍荐才并被接纳。

    B.班固经历磨难,矢志修史。他被人举报私修官史而遭遇了牢狱之灾;在班超营营救澄清冤情后,被皇帝召到校书部继续著书。

    C.班固潜心著述,享誉当时,他追溯记述帝王的功德,私下里撰写他们的本纪,人们称赞他与司马迁都具有优秀史官的才能。

    D.班固治家无方,牵连被害。班固疏于管教家人,因奴仆醉酒冒犯种兢而被其怀恨在心,后来遭到种兢挟私报复,被害致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著述意。

    (2)会南匈奴掩破北庭,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5】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汉书》的优点和不足。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