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期末吉林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木之性以离矣

    B.则其天者而其性得矣

    C.汶水西流,济水

    D.事不

  • 2、下列四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焉  盘盘,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

    B.而  骊山北构西折  气候不齐

    C.夫  独之心日益骄固  嗟,使六国各爱其人

    D.于  多九土之城郭  青取之于蓝而青

  •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作为人民币的重要防伪特征,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设计了两条安全线。其中,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线宽4毫米,其光变性能对光源要求不高,颜色变化明显,集成镂空文字特征,更有利于公众识别。磁性全埋安全线采用了特殊磁性材料和先进技术,机读性能更好。中国人民银行表示,________,也有利于防止变造人民币。

    A.磁性全埋安全线和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分别位于票面两边

    B.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磁性全埋安全线分别位于票面两边

    C.位于票面两边的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磁性全埋安全线

    D.位于票面两边的磁性全埋安全线和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

  •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孟子和墨子都有反战爱民的主张,《孟子》中用“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等句子控诉侵略者发动侵略战争、大规模杀人的罪行。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C. “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手法。《氓》采用“比”的手法,将主人公相识、相恋和嫁娶的过程与后来男子“二三其德”对比,把女子怨恨之情表达得跌宕起伏。

    D. 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内容和表现手段,《雷雨》第二幕是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的一场戏,通过两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周朴园的自私虚伪,鲁侍萍的善良刚强。

  •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新居落成,明日搬迁,为答谢各位亲朋的厚爱,特于明晚六点在寒舍备下酒席,敬请您光临。

    B. 初中毕业时老师和我们的合影,我一直还惠存着,因为它是我们师生情谊的见证。

    C. 这次办理出国手续,多亏了你的鼎力相助。明天我将登门致谢,请你在家恭候。

    D. 同学,你这篇文章内容尚可,但语言还有几处瑕疵,我就斗胆给你斧正了一下。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1宝黛初见,黛玉“便吃一大惊,心下想着:‘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由上述文字判断,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 作者这样写,呼应了第一回中“木石前盟”的故事,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B. 宝黛见面时的心灵感应,表现出两人在感情上的默契,是后文中两个人之间产生爱情的基础。

    C. 这样写,是为了呈现初恋者可能产生的幻觉,而幻觉的产生往往与个人经历和文化背景有关。

    D. 宝黛相见,一个心惊一个言笑,一存于中一发于外,显示出他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性格。

    2对《西江月》二词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这两首词及对贾宝玉出场前的侧面描写、出场后的外貌描写,是贾宝玉性格描写的三个重点。

    B. 《西江月》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

    C. 这两首词采用幽默含蓄的手法,揭露封建大家庭后继无人的事实,暗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

    D. 所谓“草莽”“不通世务”“偏僻乖张”,实际上是贾宝玉卓然独立,与世俗传统相背离的表现。

    3前文贾母问及黛玉念何书时,黛玉回答:“只刚念了《四书》。”可这里回答宝玉同样的问题时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为什么会有这样前后矛盾的说法?这反映了林黛玉什么样的性格?

    4划线句子“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和文中哪句话相呼应?试分析“摔玉”这一举动体现了宝玉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但由于行事草草,最终“______”。

    (3)《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岁暮

    白居易

    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

    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

    膏明自爇①缘多事,雁默先烹②为不才。

    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

    (注)①爇(ruò):焚烧。② 雁默先烹:雁,鹅;出自《庄子》“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故人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故称“冬尽年终之时”为“穷阴”。

    B. “雁默线烹”引用了典故,不鸣叫者先被杀,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到嫉妒而先被淘汰。

    C. “不如且进手中杯”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都是借酒表达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D. 平实易懂是白居易诗歌语言的基本特点,本诗语浅意深.言近旨远,体现了白诗一贯的风格。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它又是怎样体现的?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暠,淮安王神通玄孙,清河王孝节孙也。暠少孤,事母甚谨。睿宗时,累转卫尉少卿。丁忧去职,在丧柴毁,家人密亲未尝窥其言笑。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俄入授太常少卿,三迁黄门侍郎,兼太原尹,仍充太原已北诸军节度使。太原旧俗,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如是积年,土人号其地为“黄坑”。侧有饿狗千数,食死人肉,因侵害幼弱,远近患之,前后官吏不能禁止。暠到官,申明礼宪,期不再犯,发兵捕杀群狗,其风遂革。久之,转太常卿,旬日,拜工部尚书、东都留守。

    开元二十一年正月,制曰:“继好之义,虽属边鄙;受命以出,必在亲贤。事欲重于当时,礼故崇于殊俗,选众之举,无出宗英。工部尚书李暠,体含柔嘉,识致明允,为公族之领袖,是朝廷之羽仪。金城公主既在蕃中,汉庭公卿非无专对,有怀于远,夫岂能忘,宜持节充入吐蕃使,准式发遣。”以国信物一万匹、私觌物二千匹,皆杂以五彩遣之。及还,金城公主上言,请以今年九月一日树碑于赤岭,定蕃、汉界。树碑之日,诏张守珪、李行袆与吐蕃使莽布支同往观焉。既而吐蕃遣其臣随汉使分往剑南及河西、碛西,历告边州曰:“两国和好,无相侵掠。”汉使告亦如之。以暠奉使称职,转吏部尚书。时吏部告身印与曹印文同,行用参杂,难以区分,暠奏请准司勋兵部印文例,加“官告”两字,至今行之。

    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累封武都县伯,俄为太子少傅。病卒,年六十余,赠益州大都督。  

    《旧唐书·李暠传》

    1下列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

    B.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

    C.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

    D.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忧”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居丧守制。“丁,当也。”是遭逢、遇到的意思。“忧,居丧也。”

    B.“开元”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我国古代常用干支纪年、帝王纪年、岁星纪年等方式。

    C.“继好之义”指继承唐代以来的和亲政策,和亲政策最早始于唐代,为唐朝边境的稳定繁荣起了较大的作用。

    D.“告身”也称告身状,是委任官职的诏告公文,“以文书治天下”是中国古代官制的重要特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暠作为人子,践行孝道,在他的母亲去世的时候,去职居丧,因居丧过哀而骨瘦如柴。

    B.李暠的兄弟每次从东都洛阳来探访他,来往之间,州中百姓都不知道,从而侧面描写了李暠的清廉谨慎。

    C.唐玄宗认为出使吐蕃,本应选派皇室中才能杰出的人去。但李暠作为朝廷大臣的表率,出任使节时能独自随机应答,所以派其出使。

    D.李暠出使吐蕃,与吐蕃约定将赤岭作为两国的边界,双方和好,互不侵掠,为唐王朝与吐蕃边境的安宁作出了重要贡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如是积年,土人号其地为“黄坑”。

    (2)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累封武都县伯,俄为太子少傅。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作文

    春回大地,原野上、道路旁、房前屋后,那一棵棵、一排排的树,高的、矮的、直的、弯的、立的、倒的……无论是被凛冽寒风刮得一叶不剩的秃枝,还是依然挂着绿叶的繁枝,都又悄悄地吐出了新芽,嫩嫩的,翠翠的,或浅黄,或浅绿,或微微露出点粉色……

    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想或感悟。请以“又见枝头吐新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