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太学,古代设在地方的全国最高学府。
B.《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C.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D.豪右,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加点字相同的一项是( )
A.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B.乃令张良留谢
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扪参历井仰胁息 胁:呼吸 以手抚膺坐长叹 膺:胸膛
B.独留青冢向黄昏 冢:坟墓 弦弦掩抑声声思 思:想念
C.间关莺语花底滑 滑:流畅,流利 往往取酒还独倾 倾:到,这里指饮酒
D.使快弹数曲 快:迅速 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忽然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天,学校邀请了几位校友来给我们鼓劲。第一位校友讲话很有激情,也讲到了点子上;最后一位校友滔滔不绝,但净是些隔靴搔痒的话。
②他不说话了,好像陷入沉思的状态中,正襟危坐,苦苦地思索着什么,回忆着过去发生的一切。
③无数事实证明,好的家风源自好的榜样,身体力行的示范胜过苦心孤诣的说教。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想不孝也难。
④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⑤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曾经是一位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物。
⑥提升公民旅游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当然不能等闲视之。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②④⑥
5、下列画横线的特殊句式不同类的一组是
A.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 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C.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6、阅读话剧《雷雨(节选)》,完成小题。
周 萍 (狠狠地)你叫我说什么?我看你上楼睡去吧。
蘩 漪 (冷笑)你不要装!你告诉他们,我并不是你的后母。
[大家具惊,略顿。
周 冲 (无可奈何地)妈!
蘩 漪 (不顾地)告诉他们,告诉四风,告诉她!
四 凤 (忍不住)妈呀!(投入鲁妈怀)
周 萍 (望着弟弟,转向蘩漪)你这是何苦!过去的事你何必说呢?叫弟弟一生不快活。
蘩 漪 (失了母性,喊着)我没有孩子,我没有丈夫,我没有家,我什么都没有,我只要你说:我——我是你的。
周 萍 (苦恼)喊,弟弟!你看弟弟可怜的样子,你要是有一点母亲的心——
蘩 漪 (报复地)你现在也学会你的父亲了,你这虚伪的东西,你记着,是你才欺骗了你的弟弟,是你欺骗我,是你才欺骗了你的父亲!
周 萍 (愤怒)你胡说,我没有,我没有欺骗他!父亲是个好人,父亲一生是有道德的,(蘩漪冷笑)——(向四凤)不要理她,她疯了,我们走吧。
蘩 漪 不用走,大门锁了。你父亲就下来,我派人叫他来的。
鲁侍萍 哦,太太!
周 萍 你这是干什么?
蘩 漪 (冷冷地)我要你父亲见见他将来的好媳妇再走。(喊)朴园,朴园…………
周 冲 妈,您不要!
周 萍 (走到蘩漪面前)疯子,你敢再喊!
[蘩漪跑到书房门口,喊。
鲁侍萍 (慌)四凤,我们出去。
蘩 漪 不,他来了!
[朴园由书房进,大家俱不动,静寂若死。
周朴园 (在门口)你叫什么?还不上楼去睡?
蘩 漪 (倨傲地)我请你见见你的好亲戚。
周朴园 (见侍萍、四风在一起,惊)啊,你,你——你们这是做什么?
蘩 漪 (拉四凤向周朴园)这是你的媳妇,你见见。(指着周朴园,向四凤)叫爸爸!(指着侍萍,向周朴园)你也认识认识这位老太太。
鲁侍萍 太太!
蘩 漪 萍,过来!当着你父亲,过来,给这个妈叩头。
周 萍 (难堪)爸爸,我,我——
周朴园 (明白地)怎么——(向侍萍)侍萍,你到底还是回来了。
蘩 漪 (惊)什么?她是侍萍?
鲁侍萍 (慌)不,不,您弄错了。
周朴园 (冷冷地)我想你也会回来的。
鲁侍萍 不,不!(低头)啊!天!
周朴园 (沉痛地)萍儿,你过来。你的生母并没有死,她还在世上。
周 萍 (半狂地)不是她!爸,您告诉我,不是她!
周朴园 (严厉地)混账!萍儿,不许胡说!她没有什么好身世,也是你的母亲。
周 萍 (痛苦万分)哦,爸!
周朴园 (郑重地)不要以为你跟四凤同母,觉得脸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伦天性。(向侍萍)我预备寄给你两万块钱,现在既然你又来了…………
鲁侍萍 不,不!四凤,我们走!
周朴园 (暴怒地,对周萍)跪下,认她!这是你的生母。
鲁四凤 (错乱地)妈!这不会是真的。
(侍萍不语)
【1】下列对戏剧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蘩漪有意揭开真相的那些话,多多少少有些温情。
B.周萍不愿认鲁侍萍这个生母的主要原因是嫌鲁侍萍是个老妈子,地位低下。
C.周朴园强迫周萍认鲁侍萍生母的举动再次显示了他那一贯道貌岸然的嘴脸。
D.舞台说明“侍萍不语“表明鲁侍萍准备接纳周萍的相认。
【2】周朴园“(明白地)怎么——(向侍萍)侍萍,你到底还是回来了”一句中,他明白了什么?“怎么——”隐含了周朴园怎样的心理状态?
【3】结合课文,分析侍萍、蘩漪、周朴园在揭开真相前各自了解多少真相。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琵琶行》中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3)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8、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海潮·东南形胜》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B.“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C.全词二十一句,通篇用赋体作法,铺张扬厉,对偶排比,堪称一篇词体的杭城赋。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运,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D.这首词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词中的运用,虽为实写,但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2】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用的就是点染手法。请举例加以说明。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求学的人。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C.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羞耻。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其可怪也欤
B.于其身也。 学于余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侣鱼虾而友糜鹿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3】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4】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的“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的老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自身反而不及他们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抨击和讽刺。
【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10、微写作。①晴雯和袭人是贾宝玉身边两个性情迥异的人物,你喜欢哪一个?要求:结合原著,陈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