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B. 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这是老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C. 近年来,食品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体接连曝光,各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的监管模式也因此受到了社会的质疑。
D. 这种建筑具有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使利,虽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巍然屹立。
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合语境的一项是
A.比及三年 比及(等到)
B.夫子哂之 哂(微笑,暗含讥笑意)
C.方六七十 方(平方)
D.以俟君子 俟(等待)
3、课文写人有详有略,有虚有实,有集体介绍,有单独介绍。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课文通过林黛玉的眼睛详写的人物有贾母、王熙凤、贾宝玉。
B.课文略写的人物有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以及贾氏的三姐妹。
C.课文实写了有黛玉、宝玉、凤姐三个人物,虚写贾赦、贾政。
D.课文单独介绍了宝玉、黛玉、凤姐,其余人物只作集体介绍。
4、下列加点词中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④圣人之所以为圣⑤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⑦吾从而师之 ⑧是故弟子不必不如 ⑨犹且从师而问焉
A. ②③⑤⑦⑧
B. ①②⑤⑦⑧
C. ③⑤⑦⑧⑨
D. ④⑤⑦⑧⑨
5、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语不都属于古今异义词的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之学者必有师
B.才能不及中人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余方心动欲还
D.师不必贤于弟子 瑜请得精兵数万人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的发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弹幕”的使用或许会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转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二是“弹幕”向“平台”的回归。“弹幕”说到底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最后,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摘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评点”这一评论样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评点”是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综合、直观、凝练是它的主要特征,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B. “评点”关注的是作品本身,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时也通过分析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环境来辅助剖析作品。
C. “评点”的语言自成特色,大多较为简短,往往三言两语却切中肯綮,犀利又独到,睿智幽默,发人深省或引人会心一笑。
D. “评点”以原著为载体,是对原著的一种再创造,又与原著融为一体,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一种评论方式,评论者以上传字幕的方式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评点,因字幕快速、密集而得名。
B. “弹幕”可以加强评论的互动性和评论的即时性,提高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提高观赏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
C. “弹幕”有利有弊,一些低劣的评论容易破坏作品本身的美感,更大的弊端是大量的弹幕会影响艺术观赏的完整性。
D. “弹幕”与传统的“评点”颇为相似,“弹幕”的流行使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局的文艺批评家。
B. 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也是“文化搬运工”,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使得欣赏者能更有效地欣赏作品。
C. “弹幕”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它介入的领域将更宽泛,最终或许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
D. 文艺评论的作用重大,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也可能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新经典。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反衬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用鸟和鱼来比喻自己怀念田园生活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
(4)屈原《离骚》中写用荷叶裁成上衣来表明自已高洁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
(5)《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来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6)《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二十首(其四)
晋•陶渊明
栖栖①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②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①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②翮(hé):鸟的翅膀。
【1】(原创)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只失去同伴,在暮色中独自飞翔、徘徊哀鸣的孤鸟形象。
B. 诗的五、六两句是说这只鸟鸣叫着想要飞向远方,就不必来来去去的依依不舍。
C. 诗的第八句不止“敛翮”二字形象逼真,“遥”字尤具神态,仿佛这只鸟儿老远便收紧了倦飞的翅膀,箭一般直投松荫。
D. 这首诗通篇比喻,以鸟的失群离所至托身孤松来暗喻自己从误落尘网到归隐田园的过程。
【2】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公欲以兵二万人击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日:“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日:“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日:“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名讳。封建时代对于帝王将相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王敬弘因与高祖刘裕名字相重,故只称字。
B.“受命”,受命于天。古代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地位,宣扬“君权神授”论,称他们做皇帝是顺从天意,接受天命。这里指刘裕接受禅让。
C.谥号:专指皇帝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如文帝、武帝等属于褒谥,厉帝、炀帝属于恶谥,而哀帝一般用作朝代末帝的谥号。
D.“定省”,指子女早晚向父母问安。《礼记》:“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这里指王恢之回来,探望父亲。
【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足智多谋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C.张良胸有韬略。他计败峣下秦军,又劝说汉王授印于韩信,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谨慎低调。汉高祖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只愿受封留县,于是被封为留侯。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1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己亥冬末,新型冠状病毒突如其来,疫情迅速席卷全国。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连日来,他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参加新闻发布会……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疫情来临,各地医护人员迎难而上,逆风而行,留给世界背影;战“疫”前线,十万“逆行者”争分夺妙与病毒斗争,以血肉之躯,筑成守护家园、保卫武汉的长城堡垒。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老百姓“宅家”“不出门”,各社区积极加强防控,抗击疫情。而从武汉返乡人员也陷入囧途,他们必须隔离14天,有的甚至有家难归。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