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鹤岗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嗟 (jī) 云蒸霞(wèi)

    B.(sù) (yī) 断壁残(yuán)

    C.(zhǒng)  (yān)  (huàn)然冰释

    D.(lí) (yì) 甘之如(yí)

  • 2、下面所给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侍郎,本为宫廷近侍,后一般用来称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的正职。

    C.骨鲤:比喻有骨气、刚直。骨鳗之臣,指刚正忠直的官员。

    D.《尚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简称“书”,与《诗》《礼》《易》《春秋》合称“五经”。

  •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A.良庖更刀,割也

    B.先破秦入咸阳者

    C.足之所

    D.赤也为之,孰能为之大

  • 4、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你像冰一样坚贞,像雪一样纯洁,你还是逃不过谗人的诽谤。(排比)

    B.难道美丽除了贞洁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伴侣吗?(反问)

    C.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对比)

    D.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比喻)

  • 5、下列对句式类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何以知燕王

    ④而君幸于赵王

    ⑤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⑦会于西河外渑池

    ⑧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A. ①⑤⑧/②④/③/⑥⑦

    B. 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C. ①/②④⑤⑥/③⑧/⑦

    D. ①⑤/②④⑥/③/⑦/⑧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金庸小说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从而赢得了不同政治立场、不同价值观念的大多数读者的喜爱。这是金庸小说的决定性魅力。

    金庸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是在两个向度上同时进行的。一个是从大处着眼,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综合性、融汇性;再一个是从小处入手,展示中华文化的奇妙性、精巧性和艺术性。金庸小说涉及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中国文化思想层面,组成了一部“三教九流”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同时,他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描写了中国东西南北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神采各异的文化风貌,并且写出了不同朝代、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起伏演变,从而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立体的中国文化长篇画卷。

    在金庸的前期作品中,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明显占据显要的甚至主导的地位:《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都对主人公为民请命、为民锄奸的正义行为持赞赏笔调,《射雕英雄传》更是把郭靖所代表的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儒墨精神褒扬到了极致。在金庸的中期作品中,道家思想、游仙思想开始令人注目:《神雕侠侣》可以看做从前期进入中期的一座分水岭,这部作品既有郭靖掷地有声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之举,又有杨过蔑视宗法礼教、为个人爱情不惜与整个武林为敌以及单人独剑四方漂游之行。在金庸的后期作品中,佛家思想的气息愈来愈浓,在《连城诀》和《侠客行》中,是非善恶已经开始变得扑朔迷离、标准难立,狄云和石破天对于究竟应该如何做人,可以说自始至终也没有找到答案。

    金庸的作品涉及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化分区,从《雪山飞狐》中的雪山极顶到《天龙八部》中的苍山洱海,从《书剑恩仇录》中的新疆雪莲到《笑傲江湖》中的福建山歌……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金庸不仅描绘出了各地不同的景物、风俗,更写出了各地文化本质上的区别,使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版块构成”。例如郭靖成长于蒙古大漠,黄蓉成长于东南海岛,萧峰成长于中原武林,韦小宝成长于扬州妓院……这些人物身上的个性都与他们的“水土”密不可分。

    金庸笔下的中国文化,在时间轴上也是富有变化的。同是儒家思想,在金庸笔下,宋朝时显得博大刚健,如郭靖与萧峰成为金庸小说中最高大的英雄;到了宋朝以后,则显得气象衰弱、难克重任;到了明末清初,儒家文化更显得酸腐可笑、百无一用,《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自负文武双全,结果一事无成。金庸在表现中国文化时,并非一味弘扬,而是带有鲜明的批判。

    金庸小说中这些“大文化”的展现是建立在具体描摹的基础之上的,在《天龙八部》中,金庸就通过对一个不知名的灰衣老僧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佛家文化——灰衣老僧轻而易举地制服了所有的超一流高手,他在给天下英雄论述佛法与武功的关系时说,练武功本是为了提高佛法境界,然而佛法境界达到很高时,却又不屑于练武功了。这种对“大文化”的了解,让金庸在写作时挥洒自如。

    上世纪50- 70年代的文学作品,出于“五四”新文学的美学惯性以及重写历史和歌颂新中国的需要,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否定多而肯定少,竭力给读者造成一种“开天辟地”的新气象。这样的国民文学使读者心理长期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相比之下,金庸小说所建立的民族国家形象,则从容、厚重,更具长久的稳定性。

    (摘编自孔庆东《金庸与国民文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金庸小说很有魅力,其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吸引了政治立场、价值观念不同的读者的兴趣,他们都喜爱金庸小说。

    B. 金庸作品丰富的思想意蕴涉及中国诸子百家蕴含的文化思想,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综合性、融汇性。

    C. 金庸早期的作品《神雕侠侣》刻画了郭靖这一生动具体的人物形象,他在作品中的壮举正是儒家思想的再现。

    D. 金庸的作品涵盖了绝大部分的中国文化分区,读者阅读他的作品时,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开篇点明金庸小说的成就,然后从多个角度进行阐述。

    B. 文章第二段“交响乐”“ 长篇画卷”用了比喻论证,便于读者形象地了解金庸作品。

    C. 文章以《天龙八部》中灰衣老僧的事件为例,旨在证明金庸对佛家文化研究之深。

    D. 文章结尾通过对比论证,突出了金庸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充分肯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狄云和石破天对于如何做人的疑惑体现了金庸后期的作品常有很浓重的佛家思想,展现了金庸小说虚无与消极的一面。

    B. 金庸作品涉及中国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如“苍山洱海”“新疆雪莲”等等,从小处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

    C. 儒家思想在金庸的作品中的展现随着时间的变化由强而弱,体现了金庸对儒家文化的态度由认同到否定的心理变化。

    D. “五四” 时期新文学所推崇的美学惯性以及写历史的时代需要,以致50-70年代的文学作品让读者处于紧张的状态。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把下列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3)有善始者实繁, _________________。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4)士不可以不弘毅 ,_____________ 。 (《论语》十二章)

    (5)青青子衿,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6)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___。 (张溥《五人墓碑记》)

    (7)谨庠序之教,_________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 

    (8)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屈原 《离骚》)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梅花引·荆溪阻雪

    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注]①蒋捷是南宋词人,本词作于南宋灭亡之后。②灯晕舞:昏暗的灯光摇晃不定。③木棉:以木棉为絮的冬衣。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首句“白鸥问我泊孤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白鹭的口,说出了词人孤舟夜泊的境况,引出孤舟受阻的题意。

    B.“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巧用反问,回答了前句提出的问题,词人泊船是因为心里情愿留下。

    C.“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渲染了词人此刻所处的环境之恶劣:天色昏黄,雪花纷飞,冰冷刺骨。

    D.词中“旧游”“梦也”等词语的重叠使用,使作品表达的情感回环跌宕,读来韵味十足。

    【2】本词中,词人的“愁”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才,字孝才,张掖酒泉人也。才少骁武,便弓马,性粗悍,无威仪。周世为舆正上士。高祖受禅,屡以军功迁上仪同三司。配事晋王,及王为太子,拜右虞候率。炀帝即位,转左备身骠骑,后迁右骁卫将军。帝以才藩邸旧臣,渐见亲待。才亦恪勤匪懈,所在有声。岁余,转右候卫将军。及辽东之役,再出碣石道,还授左候卫将军。时帝每有巡幸,才恒为斥候,肃遏奸非,无所回避。在途遇公卿妻子有违禁者,才辄丑言大骂,多所援及。时人虽患其不逊,然才守正,无如之何。十年驾幸汾阳宫,以才留守东都。十二年,帝在洛阳,将幸江都。才见四海土崩,恐为社稷之患,自以荷恩深重,无容坐看亡败,于是入谏曰:“今百姓疲劳,府藏空竭,盗贼蜂起,禁令不行。愿陛下还京师,安兆庶,臣虽愚蔽,敢以死请。”帝大怒,以才属吏。旬日,帝意颇解,乃令出之。帝遂幸江都,待遇逾昵。时江都粮尽,将士离心,内史侍郎虞世基多劝帝幸丹阳。帝廷议其事,才极陈入京之策,世基盛言渡江之便。帝默然无言,才与世基相忿而出。字文化及弑逆之际,才时在苑北,化及遣席德方矫诏追之,才闻诏而出,德方命其徒执之,以诣化及。化及谓才曰:“今日之事,只得如此,幸勿为怀。”才默然不对。化及忿才无言,将杀之,三日乃释。以本官从事,郁郁不得志。才尝对化及宴饮,请劝其同谋逆者一十八人杨士览等酒,化及许之。才执杯曰:“十八人止可一度作,勿复余处更为。”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节选自《隋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安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B. 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C. 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D. 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藩邸,是藩王或诸侯之宅第,文中指晋王的住所。邸,高级官员的住所。

    B. 驾,可专指帝王的车,又代指帝王;幸,天子到某地;驾幸,指天子驾临。

    C. 东都,指复都体系下位于东方的都城,隋朝时都城是长安,东都指开封。

    D. 弑逆,古代指子杀父、臣杀君的忤逆行为,文中指宁文化及杀害隋炀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才英勇善战,深得倚重。赵才骁勇好斗,擅长骑马射箭,高祖时屡立战功;因是王府旧臣,所以深得炀帝赏识,多次升迁,官至左候卫将军。

    B. 赵才粗鲁耿直,言语无忌。在炀帝巡幸途中遇到公卿家人违犯禁令,他都直言不讳地斥骂,毫无顾忌;尽管有些人对他很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C. 赵才忠于炀帝,直言进谏。赵才对炀帝极为忠诚,总是勤奋工作,能取得好名声;他冒死劝阻炀帝驾幸江都,结果惹怒炀帝,被交给执法官吏。

    D. 赵才明悉国势,深谋远虑。赵才对国家危亡之势很了解,劝炀帝返回京城安抚百姓,为此与虞世基产生争执,因炀帝犹豫不决,两人忿然而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帝每有巡幸,才恒为斥候,肃遏奸非,无所回避。

    (2)化及遣席德方矫诏追之,才闻诏而出,德方命其徒执之,以诣化及。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回首2020,你已在不经意间见证了诸多历史: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2020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举行;2020美股前所未有多次熔断……有人说人类的列车开得太快需要学会驻足停留,延期也不见得都是坏事;有人说延期让世界和个人都受挫,很多代价是无法计算和衡量的;有人说无论怎样都在见证历史;还有人表示见证历史没什么稀罕,只想过好自己的生活……

    你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材料核心为主题,选择一种观点或坚持自己的观点。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得脱离材料范围,确定立意;写一篇 议论文,要求立场态度鲜明,不得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