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延边州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选项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①召有司案图;②不顾恩义,畔主背亲:③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B.①汉亦留之以相当;②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③信义安所见乎

    C.①前以降及物故: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③拜送书于庭

    D.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②礼节甚倨;③空自苦亡人之地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本届校园心理节围绕“我爱我,放飞自我”为主题,就怎样有效缓解考前压力和增强学习专注度等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

    B.统计数据显示,乡村文化消费人均值增长水平高于城镇,城乡比(城镇与乡村人均值的倍数差)较上年缩小将近一倍。

    C.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D.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高融合性、高带动性等优势,是创建宜居“智慧新城”的有力推手。

  • 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妃嫔媵嫱:在文中指六国君主的后妃,她们各有等级,其中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是 陪嫁的女性。

    B.王子皇孙:在文中指六国王侯的儿子、孙子。

    C.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D.燕、赵、韩、魏、齐、楚: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之间被秦国灭掉的六国。

  • 4、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七月既(看见) ②莽苍者(适合)

    怪者也(记载) ④正襟危坐(端坐)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

  •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耕织,修守战之具(务:务必) 君子不齿(不齿:不值得谈论)

    B.廉颇、赵奢之制其兵(伦:辈,类) 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求学的人)

    C.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尝:曾经)  吾而师之(从:跟随)

    D.因利便,宰割天下(乘:趁着)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一般人)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诗的自然精神

    唐诗有诸多丰富的精神特色,其中自然精神对唐诗的浸润十分深刻,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精神塑造了唐诗令后世无限企慕的艺术境界。

    自然精神发端于先秦道家自然哲学,老子说“道法自然”,“道”是世界的根本,“道”就是“自然”,它就是它自己的样子,独立而不改。然而人生和社会常常是背离“道”,背离“自然”的,人应该超脱这种“背离”,去体会恒常不变的本然之道。被后人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的诗歌有浓厚的自然之趣,《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黄昏中归巢的飞鸟,正是一幅万物归于本然的画卷。陶渊明用他的方式,展开了诗歌自然之美的隽永画卷,而这幅画卷,正是在唐代呈现出了丰富而灿烂的内容。

    唐代超一流的诗人中,王维和李白的诗歌都深受自然精神的影响。自然精神对王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方面,贯穿其中的山水审美精神,不以描摹山水之形态为旨归,而是要通过俯仰山水去体会自然之道。

    中国的山水诗追求“静”的境界,这个静是哲学上的静,是内心安静澄明的状态,王维的山水诗是展现“静”的绝佳典范。王维刻画山水,广阔浩渺而辽远,进入一种超脱现实功利的辽远境界,是一种精神之“远”。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山水诗对“静”与“远”的刻画,萦绕着深邃的“空”趣。例如《新晴野望》,描绘一场雨水后天清地朗开阔澄澈的原野,其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两句,写河水映照阳光,远方青翠的山峰因空气清澈而呈现在诗人的眼前,爽朗明澈的诗境,又是精神宁静澄明的写照。其《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江水浩渺,天水相接相融,远山似有若无,这是山水之远,更是精神之远。《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中幽远的山林是充满深邃“空”趣的至静之境。这是唐诗艺术最深刻的地方,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理解唐诗的自然精神,提到的第二位大诗人是李白,李白更是自然精神塑造的诗人,今天的我们要理解他,要抓住他的两个鲜明的精神特质,即大鹏精神和赤子之心。

    大鹏精神,这个“大鹏”就是《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李白一生皆以大鹏自比,他说自己“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的豪迈奔放,就是大鹏扶摇高举的境界。然而同时也要看到,李白和庄子是有所不同的。庄子所说的逍遥远游之境,和人世是有对立的,超脱流俗的同时,也有背离常情的怪诞,自己的妻子去世不仅不悲痛反而鼓盆而歌,这和常人表达感情的方式很不一样。李白不是这样,他天才豪放,但身上毫无怪诞之处,他的悲欢喜怒同于常人,却又比常人表达得更浓烈,更为本然。这种本然的表达,使李白的诗歌经常呈现出天真如赤子的境界。他的《长干行》,刻画一位女子与丈夫两小无猜,笔触极为纯净天真,“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王维和李白的诗歌正是在自然精神的浸润下,呈现出许多难以言传的艺术神妙。宋代以下,随着思想文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唐诗所赖以形成的许多精神氛围发生了改变。这些都增加了理解唐诗的难度。理解唐诗应深入其精神文化背景,对唐诗的自然精神,对唐诗神妙的艺术之美,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不断去品味和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实的人生常常背离“道”,背离“自然”,“道法自然”就是超脱“背离”,回复本然。

    B.陶渊明归隐田园,寻求悠然心会的真意,呈现出晋代诗歌自然之美中丰富而灿烂的内容。

    C.山水诗追求静、远、空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恰恰是自然精神在山水诗上的体现。

    D.宋代以后,唐诗赖以形成的许多精神氛围改变了,后世理解唐诗有了一定的难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论证结构清晰,提出中心观点后论述了自然精神的内涵,再使用例证法证明论点。

    B.文章引用王维的诗歌《鹿柴》,论证了王维山水诗在深远幽静中具有的深邃“空”趣。

    C.文章论述李白诗歌的自然精神时采用了类比论证手法,突出李白身上的赤子之心。

    D.文章结论指出唐诗自然精神的形成跟文化背景有关,对于读者品读唐诗很有启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精神来自于道家思想,唐诗具有自然精神,说明道家思想在唐代的精神氛围中占主要地位。

    B.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明白如话,但创造出了一种广阔高远的诗境。

    C.王维的《鸟鸣涧》诗“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写回荡在山涧中的鸟鸣,反衬出山林的幽静深广。

    D.李白在庐山上纵目远望,“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是大鹏的视野,是与世人对立的逍遥远游之境。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3)《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中诗人借朦胧迷离的月色,表达了自己离别时的悲凉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苏轼字__________,号东坡居士。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3请从景情关系分析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 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

    孟子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 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桌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齐有三驺子。其前驺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

    其次驺衍,后孟子。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其术皆此类也。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 始也,滥耳。王公大人初见真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

    是以驺子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手齐、梁同乎哉!故武王以仁义伐纣而王,伯夷饿不食周粟。卫灵公问陈,而孔子不答。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太王去邠。此包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持方枘欲内圆凿,其能入乎?

    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驺衍之术迂大而闲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田駢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方于合从连衡  务:致力,专力从事

    B.以鼓琴威王   干:冒犯

    C.身亲往之   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D.亡国乱君相   属:接连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无恒产,因无恒心

    B.攻伐为贤 彭祖乃今久特闻

    C.必止仁义节俭 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持方相欲内圆凿,能入乎  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分别体现孟子、驺衍、荀子思想情感的一项是(  )

    ①迂远而阔于事情

    ②述唐、虞、三代之德

    ③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

    ④要其归, 必止乎亡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

    ⑤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

    ⑥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凳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⑤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孟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以武力征伐为主导思想的时代,所以孟子想通过写书来引起诸侯的重视,实现理想。

    B.驺衍虽然一开始能够受到各国君王的热情接待,甚至享有很髙的礼遇,但是他的思想却很难施行。

    C.荀子在当时的齐国是最年长和最有资历的宗师,正好当时齐国有列大夫的缺额,所以荀卿曾先后三次以宗师的身份担任稷下学士的祭酒。

    D.荀子憎恶诸侯王们不遵循王政大道却被装神弄鬼的巫祝迷惑,所以推究各家之长,著书立说。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2) 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我们迎来了五四运动百年纪念。100年前的5月4日,为了驱逐黑暗,争取 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 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伟大的青春图卷。五四运动绝不仅仅是历史,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伟大的精神。在这种精神里,有着青年人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和使命,有着青年人振兴民族大业的赤胆与忠心。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文体明确,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