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祝福》的结尾,对小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A. “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指我遇到祥林嫂后引发的对祥林嫂可能遇到不幸的揣测,对我当时未能给予祥林嫂帮助的负疚。
B. 环境描写富有特点,以乐景写哀情,用鲁镇祝福繁华热闹的景象反衬祥林嫂的悲剧,暗示读者去思考导致祥林嫂死去的根源。
C. 通过写“我”变得“懒散而舒适”,说明我已完全被鲁镇形形色色的人们同化,丧失了进步知识分子应有的同情和善良。
D. “无限的幸福”是反语,用“天地圣众”等句子讽刺鲁镇的人们,寓示在这样的思想状态下他们永远得不到真正的祝福。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喜欢听从英国回来的王叔叔讲海外奇谈,那迷人的异国风情让我们产生了美好的想象。
B. 在国内各大旅游景点,手机支付已成为主要的支付方式,先前那种对游客上下其手的失窃现象几近消失,景区安保工作也随之发生变化。
C.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息息相关。
D. 如果每一个人都自觉履行公民职责,我们的国家便会天朗气清,每一个体也将从中受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C.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4、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是一个四幕悲剧,故事跨度三十年,展示了两个家庭八个人的情感纠葛,戏剧冲突强烈,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之作。
B.《西厢记》是元代著名的剧作家王实甫的作品,在《红楼梦》中宝黛二人在沁芳闸桥那边桃花底下读的《会真记》就是指这部作品。
C.《窦娥冤》是元代关汉卿的作品,窦娥含冤而死,她在临刑前有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都一一应验。
D.《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另外的三部作品是《李尔王》、《奥赛罗》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 , 。 , 。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1)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2)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
(3)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4)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
(5)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A. (2)(4)(1)(5)(3) B. (3)(4)(1)(2)(5)
C. (2)(5)(3)(4)(1) D. (3)(2)(5)(4)(1)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远山
张世勤
莽莽苍苍,四面青山。孤独的牛车,远远望去像一个小黑点,在大山深处移动。
父亲刚逝,连着下了数天的雨,他的心情低沉而忧郁。
今天天气放晴,雨后的阳光格外明媚,山谷间升起薄薄的雾霭,有一处山头上还挂着几道炫炫的彩虹、今天他该出山了,但他只能一个人驾着牛车出山了。他和父亲在这深山里已经二十多年,早已习惯了每天植树、护林、砍柴、卖柴这一套步调,从未感觉到日子丝毫的单调,因为一切都有父亲在。
父亲不在了,从今天开始他得习惯一个人出山。
山路崎岖,牛车不住地颠簸、一个转弯,转过弯去就是一个长长的缓坡,然后再转弯。他不觉得这些弯有什么不好,转一个弯,就换一种风景,换一片不一样的树,换一群不一样的鸟,换一壁不一样的花。对这条通往山外的路他早已烂熟于心。他回过头,只看见一车的柴,并没有看见父亲。他再次深切地感受到,父亲的确是不在了。
不知什么时候,车竟然停下了,停在了一个转弯处。这种情况原来还从未有过,牛同他一样,熟悉这条山路,相信不用他跟着,牛也会自己沿着这条山路悠悠地走出去。
他用一根绵软的枝条轻轻抽在牛身上。他说,响们赶路吧。牛却仍然未动。他抚着牛,竟看到牛眼里闪着迷惘。他想,牛对父亲看来也有感情了。他也再次想起父亲,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哎,爹,转弯了。
没想到,这一说牛迈开步子,很熟练地转过弯去,然后走上了那条长长的缓坡。走完缓坡,又要转弯了,牛却又无缘无故地停了下来。他心里想,父亲没有了,不和父亲在一起,就是不顺。这么想着,再次叹口气,把心里的话说了出来:爹,转弯了。这一说,牛竟然熟练地转过了弯儿。
他终于明白,数年来,每到转弯处的提醒,不单是提醒了父亲,也提醒了牛)现在到了转弯,他一言不发,牛就有些慌,不知该怎么办。
接下来的路,他和牛就顺畅得多了。
过了些日子,他再次从山外回来的时候,牛车上不再像原来那么空荡荡的了,而是坐着一个年轻的女人。年轻的女人穿着蓝裤,红红的上衣,两眼充满着对大山的新奇)过去,出山进山,远远看去都是一个小黑点,而现在却是一抹鲜艳的红。
年轻的女人是他在山外认识的,每次他把木柴装车后,都要带上一点山货,常带的是一种小山果,红红的,既有点甜,又有点酸。口感好,很开胃。这些小红山果都是他打柴时顺手摘下的,带着不为卖钱,而是到山外后,摊在木柴一边,供人品尝。
后来年轻的女人就来了,在摊子前转过来又转过去,盯着红红的山果,问他,卖的?他说,不是,随便让人吃的,他看着她,大方地抓起一把,塞到她手里。女人的脸红了一下,就像天又亮了一层。
第二天,年轻女人又来了。她说,你怎么不卖呢?他说,这个不稀罕,山里有的是,摘都摘不过来,不值钱。她说,山里好吗?他说,很好,什么好吃的都有,红山果不过是其中的一种,你不觉得枯燥吗?不枯燥,山里有鸟、山鸡、野兔,山溪里还有小鱼小虾小螃蟹,山树上樱桃、葡萄、山检、石榴……
红苗决计要跟着青树进山了,她坐在空空的牛车上向大山深处走去。红苗说,我想告诉我爹,于是红苗面对群山,两手打个弧放在嘴边:爹,我转弯了。
牛听了红苗的话,先是一愣,然后就要转弯。青树抚着牛头,轻声说:不是喊你,是喊她爹的,牛似乎明白了青树的意思,不好意思地吧嗒了几下眼皮。
第二天,青树要去打柴,红苗说今天不打柴了。青树说不打明天就没法出山了。红苗说今后也不打柴了。青树不解,红苗说我们可以卖山果,山果是山树自己结的,摘下来,是顺手的事,怎么可以拿去卖呢?红苗说树不也是自己长的吗?那可不是。过去我和爹每年都要种下不少树呢!红苗说那山果咱们也可以自己种啊。
青树第一次驾着空空的牛车出山了,一路上,他不断地跟牛说转弯了,也给自己说,转弯,转弯。父亲走后,他什么也没想,就沿着父亲的路走下去,像大山里来来回回移动的一块石头,结结实实过着自己的日子而现在,红苗让他到山外的小镇上采买各种种子:树种,瓜果种,蔬菜种。
一年后,青树栽培种植的各色山果和蔬菜都成了小镇上的抢手货。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青树出山的牛车上,不再像过去那样单调,只是一些硬邦邦的木柴,而是瓜果梨枣,色彩缤纷去一趟山外,青树就会装回一袋子钱。
这天青树从山外回来,说我想给我爹说说青树对着群山,高声大喊:爹。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青树喊:爹,我转弯了。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
(选自《洛阳晚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孤独的牛”像“一个小黑点”与后文对红苗“一抹鲜艳的红”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主人公心境的变化和生活的转变。
B.文中下划线句子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在技巧上是语带双关,既可以理解为牛在青树提醒下顺畅地走山路,也可以理解为青树人生道路逐渐开始变化。
C.作者用勤恳的牛在熟悉的路上需要提醒才知转弯,意在表达:在熟悉的生活中,人往往也需要外在的提醒和引导,才可能打破僵化思维,走出新路。
D.老牛可看作远山人的象征,它身上既有老一辈勤恳坚韧而顽固保守的性格特征,又有像青树这样年轻一辈人勤劳踏实而主动进取的精神品质。
【2】文章除了刻画青树这一形象外,还写了姑娘红苗,请结合文章内容,试着分析红苗这一形象特征。
【3】文章中多次出现“爹,(我)转弯了”,请结合文本试着概述“转弯”的几层意思。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用两个意象点出了天空的特征,又写出了秋水长天一色的美景,具体而生动的显示了诗人的才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圣叹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本姓张,字若采,明亡后改名金哨,字圣叹,《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篇中与“金圣叹”名字相关的语句是:___________。
(6)《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为生事。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青玉案·被檄①出郊题陈氏山居
张榘②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①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②张榘,南宋后期词人,做过两任地位低下的小官。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词的首两句,一则点明了时令,二则照应了词题中“出郊”“山居”二语。
B.“羞涩”一语,词人以拟人化笔调描摹出菊花霜后娇艳之态,暗示秋意渐浓。
C.“推”字用语新奇,以夸张之法明写“尘埃”之多,暗写词人奔波山野之苦。
D.上片末三句的词境与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词下片中,“万感天涯暮”中“万感”具体包含哪些情感?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登待接察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谥登日宣太子。
(选自《三国志·卷五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B.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C.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D.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是古代的一种爵位,古代通常有五种爵位,依次为公,侯,伯、子,男。“万户侯”,此处是指食邑万户以上。
B.“黄初”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文帝曹丕的年号。古代纪年法常用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等,现在一般用公元纪年。
C.“疏”又称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臣僚上“疏”可以报告工作,提出治国建议等。
D.“谥”,谥号,古代官员特有的称号,即朝廷为了激励官员生前为官清廉公正,待他们死后都要以谥号给予善恶评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登人品出众,才干超人。孙登是孙权的长子,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孙权对他极为赞赏,授予他东中郎将,册立为太子。
B.孙登体恤百姓,宽以待人。他出外狩猎时,常绕远路不践踏百姓的庄稼;他不忍处罚犯了错误的人,还不许身边的人再提此事。
C.孙登为人孝顺,知恩图报。他不忘徐氏养育之恩,徐氏遭废,孙登仍敬重有加。立他为太子时,他坚决要求先立徐氏为皇后。
D.孙登关心国事,忧国忧民。他临终时还上疏,建议国家的政令应与时俱进,要宽缓刑法,减轻赋税劳役,以顺应百姓心愿。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8月12日,为迎战超强台风“利奇马”,山东济南振兴街派出所副所长宁继勇已在现场工作了10个多小时,而他的家里也漏水了。妻子给他打了很多遍电话,微信消息也发了很多,但他顾不上回信。到了晚上,宁继勇还没有回家。妻子终于忍不住发了一条朋友圈,吐槽一下这位“不顾家”的警察:“大哥,我也要报警,你家漏水,邻居来找好几趟了,拜托,我也是你辖区……”其实在十几个小时前,她早早地给宁继勇备好了雨衣、雨鞋、救生设备,至少遇到情况他能安全点,她在家里也放心。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看法。请任选以下任务完成一篇作文。
(1)以宁继勇的身份,给妻子写一封回信,说说心里话。
(2)以宁继勇妻子的身份,给她的孩子写一封信,解释自己对丈夫的“吐槽”。
(3)以自已的视角,评论宁继勇或他的妻子。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