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蜀道难》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道难》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B.诗歌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C.李白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D.诗人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的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
2、下列句子中对“数”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可胜数:数目
B.数罟不入湾池:密
C.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几个
D.范增数目项王:屡次,多次
3、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令以责之里正 ②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③各各竦立以听 ④欲居之以为利 ⑤思试之斗以觇之 ⑥折藏之,归以示成 ⑦掭以尖草,不出 ⑧一鸡瞥来,径进以啄 ⑨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A.①③⑤⑦ B.①④⑥⑧
C.②⑥⑦⑨ D.②⑤⑥⑧
4、选出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转徙于江湖间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D.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5、对下列词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都门帐饮无绪 无绪:没有心绪,没有好心情
B. 竟无语凝噎 凝噎:因为激动,嗓子被气憋住而说不出话
C. 此去经年 经年:经过一年
D. 多情自古伤离别 多情:多情的人
6、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猎人住在深山里,以狩猎为生。这天,猎人枪口对着一只花狼,三点一线,准备扣机。忽然听到“呼”一声枪响,又“砰呼”几声。
听到枪声,花狼一下子窜进树林里去了。
猎人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侧耳细听,听到的还是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张眼细看,看到的还是茂密的丛林与荆棘。过了很久,确定安全了,猎人才从地上爬起来,提起猎枪,拎着刚才打的兔子,向家的方向走去。地上躺着一个人!猎人提高警惕,放慢脚步,双手握枪,手指扳着扳机,一步一步探着上前。粗布衣服,衣服上满是血迹,显然受伤了——难道是野狼游击队?猎人左手提枪,腾出右手,一探鼻息,人还没死!怎么办?猎人解开纽扣,胸口上纹着狼头!猎人在周边找一些止血消炎的草药,放在嘴里,嚼烂,用手敷在伤口上,又在身上扯下一块破布,包扎伤口,血终于止住了。
前几天,猎人救过一人,说他是野狼游击队的,叫陈虎,胸口上就纹着狼头。野狼游击队,在这一带活动频繁,经常在山下伏击敌人,敌人来了,就到山里,敌人多次搜索,都无功而返。不知什么时候,这人醒了,对猎人说:“是你救我的?”猎人倒过一杯水,递过去。这人接过水,说:“谢谢。”“都是中国人,客气什么?”沉默一会儿,猎人问:“你是野狼游击队?”“是呀,你也知道野狼游击队?”
“你们野狼游击队在这一带打鬼子,谁人不知。”猪人说,“我还认识你们队里一个叫陈虎的呢。”
“他是我们队长,人称头狼——你怎么认识我们队长?”
猎人说:“前几天,我在打猎,听到枪声,发现一个人被鬼子追赶,还受了伤,我开枪引开鬼子,带鬼子在在山林里捉迷藏,甩开了,再来救这个人,后来才知道,他是野狼游击队的陈虎。”猎人咬着牙说:“两年前,孩子他娘遭鬼子杀害,我就自制了一把猎枪杀了两个鬼子,为孩子娘报了仇,就带着孩子躲到山里来了。
“鬼子太可恶了。
“如果不是孩子还小,要人照顾,我还想跟你们野狼游击队打鬼子呢。”
谈话中,猎人了解到,这人在野狼游击队里,人称刀狼,猎人说:“子弹要赶快取出来,否则伤口会发炎。”
刀狼说:“你来吧!我忍得住。”
猎人取来一把小刀,把刀放到灶火上烘烧,又到门外找来消炎止血草药,放到碗里搞烂,再给刀狼一块毛巾,说:“咬住它。”
子弹取出来了,猎人把草药敷在伤口上,包扎好,说:“安心在这里养伤。”
刀狼在茅屋里住了下来。
一天,刀狼说:“我伤口没事了,我要回去找队伍。
二天,刀狼又说:“我方向感差,虽然整天在大山里跑,还是认不得去石镇的路。”
三天,猎人也不挽留,拿出一件上衣,说:“你的衣服穿了几个洞,你换上我这件吧,虽然破旧了,可已经补好。”
四天,猎人又说:“这是你们队长的衣服,我给他补好了,你带回给他吧。'
五天,猎人还包了几个准备做午餐的煎饼,说:“带上路上吃。’
六天,猎人叫夹10岁的儿子,咐:“你带叔叔去石镇。”
儿子在山林里生活了两年,大山就像自己家里一样熟悉。
“后会有期。”刀狼一抱拳,跟着孩子走了。
山高林密,孩子带着刀狼,在没有路的山上左拐右拐,上山,下山,就来到一个小山坡上,孩子指着前面的大山说:“沿着山脚一直走,走出大山,就到石镇。”说完就转身回家。
突然一声枪响,刀狼应声而倒。
猎人提着枪口还冒烟的猎枪走来,孩子问:“爹,干嘛打死野狼游击队叔叔?”
猎人说:“他不是游击队叔叔,他是鬼子。”
“鬼子?你怎么知道他是鬼子?’
“刚才他想杀你。’
孩子一看,刀狼手上果然握着一把爹帮他取子弹的小刀。
“爹,他胸口不是也纹着狼头吗?”
“狼头谁都可以纹上去的,你还记得前些天我救的那位叔叔吗?他的衣服破了,把我的给他穿,他不要,他说共产党的队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个刀狼,他说大山里的路不熟悉,我就怀疑他不是野狼游击队。野狼游击队,就是依靠大山,与鬼子周旋,怎么可能认不得山路?我给衣服,是试探他,他穿了,我让他带衣服给队长,也是试探他,他也接了,他连队长穿什么衣服都不知道,就更加可疑了。我给他煎饼,他也拿了,这更加证实我的判断。我让你带路,我远远跟着,如果他是鬼子,一定在认得路之后,对你下手,果然,你一转身,他就拔刀。”
猎人踹一脚鬼子的尸体,狠狠地说:“真是一点人性都没有的狼,老子救了你,你还要杀我孩子。”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9年第1期,有删改)
【1】下 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猎狼”为题,一语双关:既指猎人猎杀花狼,又喻猎人猎杀像狼一样“一点人性都没有的”恩将仇报的鬼子。
B.小说开头描写突如其来的枪声,渲染了一种紧张危险的气氛,巧妙地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C.小说运用正面描写于法塑造野狼游击队队长陈虎这个人物,使读者可以看到一个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革命军人的生动形象。
D.小说从“一天”写到“六天”,并独立成段,看似繁琐实则巧妙:不但线索清晰,形式整饬,而且自然展现了时间的推移、情节的推进。
【2】小说中的猎人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分点说出,答案20字以内。
【3】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分点简要分析,答案100字以内。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的句子:“______,______”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两句来批评:“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把人生与长江相对照的是,慨叹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无穷的语句“______,______”
(5)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冬夜书怀
王维
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
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
丽服映颓颜,朱灯照华发。
汉家方尚少[注],顾影惭朝谒。
[注]《汉武故事》;颜是驷,不知何许人,汉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至景帝好美而臣貌丑,陛下既位好少而臣巳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暑。上感其言,撮拜会稽都尉。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意思是说冬夜漫长而又寒冷,诗人辗转反复、难以入睡。
B. “夜漏宫中发”一句以动写静,渲染了冬夜宁静祥和的气氛。
C. 诗歌额联描绘了一幅月照霜华,“草白”“木衰”的萧瑟画面。
D. “顾影惭朝谒”一个“惭”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羞愤。
【2】诗中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1】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B.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C.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D.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2】下列句子以“以其无礼于晋”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B.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
C.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D.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3】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B.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
C.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
D.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2)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0、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