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居则日:“不吾知也!”
B.未之有也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技经肯綮之未尝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违农时 违:耽误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
C.谨庠序之教 序:秩序
D.谷不可胜食也 谷:泛指粮食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 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B. 华侨赵女士为祖国地震灾区捐款200万美元,人们纷纷赞叹道:“她真是大方之家啊!”
C. 他被迫流浪,在凄风苦雨中漂泊了四年,直到解放才回到家乡。
D. 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公务人员在民众中的形象。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喜欢听从英国回来的王叔叔讲海外奇谈,那迷人的异国风情让我们产生了美好的想象。
B. 在国内各大旅游景点,手机支付已成为主要的支付方式,先前那种对游客上下其手的失窃现象几近消失,景区安保工作也随之发生变化。
C.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息息相关。
D. 如果每一个人都自觉履行公民职责,我们的国家便会天朗气清,每一个体也将从中受益。
5、第八回写秦钟之父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哪里抱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A.养生堂 B.养济院 C.育婴堂 D.义冢地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中的服饰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但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着。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识:“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应该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但褂子在别的朝代也出现过。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他的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全身穿戴红衣红饰上。初见黛玉时,服饰以红为主色;群芳夜宴时,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这是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宝玉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红色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的力量,与他热情奔放的性格暗合。红色也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红色还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处处受羁绊,恨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它是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
服饰不但能突现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贾雨村还是寄住在葫芦庙内的一个穷儒时,曹雪芹只用“敝巾旧服”四个字就画出了这个落魄文人的潦倒。邢岫烟虽为小姐,无奈家道艰难,只能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对那些美貌而富贵的人曹雪芹则不惜浓墨重彩。只看看宝玉的佩戴物就知道了。他的帽子是嵌玉紫金冠;颈上挂着饰有“金螭缨络”的项圈;那通灵宝玉,先是用“五彩金丝”系着,后又由莺儿织了一个“梅花络”套上;又有“寄名锁”——在神僧面前“寄名”为“弟子”,再铸一把锁,以示神命锁住;还有道士所画能祛邪的“护身符”,这说明了宝玉的地位在贾府中较高。而地位高至后妃的元春,曹雪芹又不细写她的服饰了。元春省亲时,我们只看到皇家仪仗队里有人捧着她的“冠袍带履”,回到家后,也只知道她一次次“更衣”。到底穿戴如何,没有具体写。这是不写之写之妙。
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在不违背清廷禁律的前提下,按照封建审美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红楼梦》的服饰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美之大成,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摘编自《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红楼梦》中所涉服饰存在汉族元素,审美价值颇高,但却未触犯清廷禁律。
B. 因为红色最符合宝玉个性心理,所以,曹雪芹笔下的宝玉始终全身穿戴红衣红饰。
C. 从宝玉身上的各种安全饰物中,我们可看出贾宝玉在贾府中备受呵护、地位至高。
D. 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是促进封建审美规律形成的重要元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援引徐珂、赵振民两人著作中的言论,说明了“褂子”是清人独有的服饰类型。
B. 作者由表及里,从宝玉的穿着服饰中,探究出了人物性格的深层内蕴,见解深刻。
C. 贾雨村、贾宝玉的服饰比对描写,说明“突显地位”是曹雪芹服饰描写的重要原则。
D. 文章以“服饰文化”为主线,串联起了《红楼梦》人物形象、审美艺术等诸多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中人物服饰描写手法多样,各具特色,体现出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艺。
B. 曹雪芹笔下的服饰受封建社会思想影响,深入欣赏时,我们需了解写作时代背景。
C. 只要我们了解清代的服饰特点,就能够解读《红楼梦》中的所有人物形象特点。
D. 《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博大精深,因而,该书是研究清人服饰情况的重要文献。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_,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3)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4)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5)____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老翁一家只剩一人的情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廷敬,初名敬,字子端,顺治十五年进士。是科馆选,又有顺天通州陈敬,上为加“廷”字以别之。康熙元年,假归。四年,补原官。累迁翰林院侍讲学士。十四年,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充经筵讲官,改翰林院掌院学士,教习庶吉士。与学士张英日直弘德殿,圣祖①器之,与英及掌院学士喇沙里同赐貂皮五十、表里缎各二。十七年,命直南书房。丁母忧,遣官慰问,赐茶酒。服除,起故官。二十一年,典会试。迁礼部侍郎。
二十三年,调吏部右侍郎,兼管户部钱法。疏言:“自古铸钱时轻时重,未有数十年而不改者。向日银一两易钱千,今仅得九百,其故在毁钱鬻铜。顺治十年,改旧重一钱者为一钱二分五厘,十七年又增为一钱四分,所以杜私铸也。今私铸自如,应改重为轻,则毁钱不禁自绝。产铜之地,宜停收税,听民开采,则铜日多,钱价益平。”疏下部议行。
擢左都御史,疏言:“方今要务,首在督抚得人。为督抚者,不以利欲动其心,然后能正身以董吏。吏不以曲事上官为心,然后能加意於民;民可徐得其养,养立而后教行。皇上考察督抚,则以洁己教吏,吏得一心养民教民为称职,庶几大法而小廉。”疏并议行。
上尝召问朝臣谁能诗者,廷敬以王士祯对,又举汪琬应博学鸿儒,并以文学有名于时。上御门召九卿举廉吏廷敬奏知县陆陇其邵嗣尧皆清官虽治状不同其廉则一也”乃皆擢御史。始廷敬尝亟称两人,或谓曰:“两人廉而刚,刚易折,且多怨,恐及公。”廷敬曰:“果贤欤,虽折且怨,庸何伤?”
(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四》,有删改)
(注)①圣祖:康熙。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上御门/召九卿举廉吏/廷敬奏/知县陆陇其/邵嗣尧皆清官/虽治状不同/其廉则一也/乃皆擢御史。
B. 上御门/召九卿举廉吏/廷敬奏/知县陆陇其邵嗣尧皆清官/虽治状不同/其廉则一也/乃皆擢御史。
C. 上御门召九卿举廉吏/廷敬奏/知县陆陇其邵嗣尧皆清官/虽治状不同/其廉则一也/乃皆擢御史。
D. 上御门召九卿/举廉吏/廷敬奏/知县陆陇其/邵嗣尧皆清官/虽治状不同/其廉则一也/乃皆擢御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由皇帝主持测试,被测试者称为贡士。
B. “康熙”是爱新觉罗·玄烨的庙号。庙号指的是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立的名号。
C. 丁母忧,即丁内忧,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子女为父母守丧期间不做为官、婚娶、应考等事。
D. “户部”是官署名称,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俸饷等,长官为户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廷敬重视人才,多次向康熙推荐才华横溢和廉洁清正之人,比如有名的王士祯、汪琬、陆陇其、邵嗣尧等人,都是他推荐的。
B. 陈廷敬对考核官吏很有见识,认为朝廷考察督抚应当从廉洁自律,以身作则,教导管束属官,一心为百姓做事进行。
C. 陈廷敬很有才华,受到康熙皇帝的器重。康熙曾在他名字中加一“廷”字,并且多次升迁他的职位,还奖赏他貂皮和表里绸缎。
D. 陈廷敬理财有方,在掌管户部期间,他主张钱币改革。他提出制钱改重就轻,停收铜税,增加铜源等,以此来改变毁钱卖铜的现象。
【4】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
(1)为督抚者,不以利欲动其心,然后能正身以董吏。
(2)廷敬曰:“果贤欤,虽折且怨,庸何伤?”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冰雪茫茫的北方,有一个古老的民族,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故事——
一天晚上,老爷爷与孙子们围炉夜话,老爷爷说:“孩子们,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一直住着两只狼。这两只狼一直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战斗。一只是恶狼,它代表着委屈、怨恨、不满、愤怒、嫉妒、仇视;另一只是善良的狼,它代表着感恩、仁厚、友善、宽容、慈悲。”
听完爷爷的话后,孩子们沉默不语,若有所思。
过了一会儿,一个孩子问道:“最后,哪只狼赢了呢?”
饱经沧桑的爷爷回答道:“你喂过的那只!”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