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晋城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面对《登高》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是诗人在夔州期间写得一首即景伤怀的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B.本诗是诗人在垂暮之年、深秋时节登高望远的个人咏怀之作,不涉及忧国忧民之情。

    C.本诗用字精当,对仗工整,情景交融,被赞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D.本诗写出了诗人晚年离开成都以后生活的艰辛,内心的凄苦。

  •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近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直属机关党政领导干部会议上再次重申,各部门领导要勤勉工作,廉洁自律,绝不允许 枉法。

    ②季羡林先生治学严谨,为了弄清每句话的出处,判断对方说法的真伪,他跑了好几家图书馆, 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③经朋友   ,我终于认识了这位让人景仰的在学术上卓有成就的老前辈。

    A. 徇情 批阅 引荐 B. 殉情 披阅 引荐

    C. 徇情 披阅 引见 D. 殉情 批阅 引见

  • 3、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不能拿一所学校美轮美奂的建筑来衡量这所学校是否优质,应该要看学校师生的生活质量,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规格。

    B.假期返校,学生课内学习的状态无比糟糕,就像身处迷雾之中目无全牛,看不清自己的目标。

    C.曹叔喜欢古诗古词,有点艺术家的作派,但未免胶柱鼓瑟,给女儿取名字选字过于生僻拗口了。

    D.他是个闻名全国的画家,但非常乐意扶助年轻人,经常有金针度人之举,把自己的作画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

  • 4、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拭了拭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B. 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 黄宗英谈到演员赵丹之死时说:“一个演员毕生塑造角色,而时代也塑造了他自己。他是在知心的观众欢迎的掌声和殷切的期待中,落下生命之幕的。”

    D. 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急冲冲跑来对母亲说:“着火啦!冲天的大火!它吞噬了太阳!遮盖了大地!”

  • 5、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 申之以孝悌之义

    B. 求人可使报秦者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群山之巅

    何君华

    乌热松接到父亲阿什库来信,让他请假回去跟他上山学习打猎。父亲怎会突发奇想要他回去学打猎呢?乌热松虽是鄂伦春人,但他从小到大从未上过山打过猎,更何况他现在公职在身,乌热松还是回去了。回家第二天的清晨,乌热松就被父亲拽上了山。

    他们上山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祭拜山神白那恰。“我们的一切都是山神白那恰赐予的。来,磕头。”阿什库将儿子的头按了下去,“请山神赐予我们猎物。”阿什库嘴里念念有词。“今晚我们住在山里。”阿什库说。兴许是父亲充满仪式感地祭拜山神感染了他吧,乌热松不仅对住在山上没有反感,还主动地帮父亲砍白桦树搭起撮罗子来。虽然这是乌热松平生第一次搭撮罗子,却搭得有模有样。父亲看乌热松一丝不苟的样子甚是欣慰,他终究是鄂伦春之子啊。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匹猎马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岭,打也打不尽……”阿什库不由自主地哼起了鄂伦春小曲。

    “乌热松,上马。我们出发!”阿什库别起那支跟随了他一辈子的俄式“别勒弹克”猎枪,便朝兴安岭的深处走去。

    “一个出色的猎手要会看山形、辨风向,掌握各种动物的气味,通过观察雪地上动物的足迹进行跟踪、围猎。更重要的是,你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能够忍受零下三十度的低温,还要忍受一连数天找不到猎物的失落和烦闷。”

    “我们鄂伦春人以狩猎为生。老弱病残者无力获取猎物,只能靠年轻猎人供养,而年轻猎人也有需要靠别人供养的一天。一代传一代,鄂伦春人就这样走到今天。”阿什库边走边说。

    “雪地上有狍子的足迹!”阿什库突然大喊一声翻身下马,查看起雪地上的足印来。“没错,是狍子。乌热松,快下马,我们得步行了,从下风口追过去!”阿什库在寒风中大声吆喝道。

    两个小时后,他们终于发现了那只足有30多公斤重的大狍子。乌热松对打猎原本兴致不高,可当活生生的猎物就在眼前时,他还是忍不住喊出了声:“爸,快打!”

    狍子是兴安岭森林里反应最不灵敏的动物,所以大家都叫它们“傻狍子”。尽管乌热松大喊了一声,那只傻狍子却好似没听见一般,仍然呆立原地一动不动。

    这时阿什库方才缓缓举起猎枪,然而他仅仅是瞄准,并没有开枪。“爸,你咋不打呀?”乌热松急不可耐地小声问道。

    阿什库不但没有开枪,反而把枪扔到了地上。那只傻狍子终于发觉了他们,撒腿跑了。

    阿什库一屁股坐在雪地里,慢悠悠地燃起一锅旱烟,长叹一口气,用一种乌热松从未听过的语气说道:“我们鄂伦春人从不射杀怀孕和哺乳期的动物,下河捕鱼总是将网眼扩大一指,以此放过那些小鱼。每次出猎我们都祭拜山神白那恰,从不胡乱砍伐森林。千百年来,兴安岭森林里人和动物共存共荣,我们一直遵守自然的法则。国家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森林法,从今天起,我们不能打猎了。孩子,鄂伦春人下山了。”

    父亲的一席话令乌热松着实震惊不已。他也一下瘫坐在雪地上,不知该说些什么,也不知该如何安慰父亲。

    “孩子,我这次找你回来,并不是要让你真的学会打猎,而是要告诉你,你是一个鄂伦春人,你是猎民之子,你必须知道,你的祖先们是怎样生活的。”

    “鄂伦春人没有文字,我们的文化只能口口相传。我真担心,一旦离开山林,我们的狩猎文化就要消失。”说着阿什库流下了哀伤的眼泪。

    乌热松这时才突然明白,他们进山前的河口平地上,那一排排崭新的房屋就是鄂伦春人新的归宿……

    现在,乌热松只想将鄂伦春人世代相传的狩猎文化和自然法则与更多的人分享。他想让年轻的人们知道,他们的祖先是靠什么站在了兴安岭的群山之巅。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父子上山后首先祭拜山神,并非迷信,反而能够说明鄂伦春人为何能世代立于兴安岭上。

    B.父亲阿什库让以前从未打过猎的儿子乌热松学习打猎,想让儿子知道他们的祖先们是怎样生活的。

    C.小说中阿什库哼唱的鄂伦春小曲,是鄂伦春人狩猎生活的写照,折射出他们的勇敢和对生活的热爱。

    D.小说结尾处“阿什库流下了哀伤的眼泪”,反映出阿什库对狩猎文化的坚守及对未来新生活的忧虑。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乌热松莫名其妙地接到父亲让他回家学习打猎的信,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并与结尾处父亲的一席话相呼应。

    B.小说对阿什库发现狍子后“翻身下马”“在寒风中大声吆喝”等细节描写,营造了紧张的氛围,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C.小说中“乌热松”是次要人物,他搭起撮罗子有模有样,参与和见证了此次狩猎过程,与父亲一起构成了传统鄂伦春人的群体形象。

    D.小说以“打猎”为线索,讲述了乌热松与父亲一起打猎的故事,情节紧凑集中,波澜起伏,体现了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

    3文章以“群山之巅”为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小说写了一次较为完整的打猎过程,后来却交代“不能打猎了”,这样设计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依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2)《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寓南宋统治集团没有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武昌阻风

    (宋)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注)①阻风:被风阻滞。

    晓过鸳湖

    (清)查慎行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注)①鸳湖:即鸳鸯湖,一名南湖,在今浙江嘉兴城南,离查慎行的家乡只几十里地。秀州城:即今浙江嘉兴。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古人多以水喻思,如“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方诗即景取喻,显得更加自然贴切,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

    B.“与君尽日闲临水”中的“君”,既可以理解为同船的友人,也可以理解为船,无论是谁,在此都无关紧要,诗人整日临水,心绪别有寄托。

    C.查诗中的“绿”字表现力极强,用以比喻碧绿的湖水,和“涨”字结合在一起,富有动感,引发想象。

    D.两首诗首句都运用拟人手法,将春风人格化,但春风在诗人眼中的情义却不相同,一者挽留诗人,一者催人启程。

    2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此外,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的尾句。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光字子夏,孔子十四世之孙也。是时,博士选三科,高为尚书,次为刺史,其不通政事,以久次补诸侯太傅。光以高第为尚书,观故事品式,数岁明习汉制及法令。上甚信任之,转为仆射、尚书令。有诏光周密谨慎,未尝有过,加诸吏官,以子男放为侍郎,给事黄门。绥和中,上即位十五年,无继嗣,至亲有同产弟中山孝王及同产弟子定陶王在。上于是召议中山、定陶王谁宜为嗣者。光以为礼立嗣以亲中山王先帝之子帝亲弟也以《尚书·盘庚》殷之及王为比中山王宜为嗣上以《礼》兄弟不相入庙故遂立定陶王为太子。光以议不中意,左迁廷尉。哀帝初即位,诏问丞相、大司空:“定陶太后宜当何居?”光心恐定陶太后与政事,不欲令与帝旦夕相近,即议以为定陶太后宜改筑宫。大司空何武曰:“可居北宫。”上从武言。北宫有紫房复道通未央宫,定陶太后果从复道朝夕至帝所,求欲称尊号,贵宠其亲属,使上不得直道行。光复为御史大夫,二月为丞相,复故国博山侯。会哀帝崩,平帝年幼,太皇太后称制,委政于莽。莽权日盛,光忧惧不知所出,常称疾,不敢与莽并。光凡为御史大夫、丞相各再,一为大司徒、太傅、太师,历三世,居公辅位前后十七年。自为尚书,止不教授,后为卿,时会门下大生讲问疑难,举大义云。其弟子多成就为博士、大夫者,见师居大位,几得其助力,光终无所荐举,至或怨之。光年七十,元始五年薨。初,光以丞相封,后益封,凡食邑万一千户。疾甚,上书让还七千户,及还所赐一第。莽篡位后,以光兄子永为大司马,封侯昆弟子至卿大夫四五人。

    (节选自《汉书·孔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光以为礼立嗣/以亲中山王先帝之子帝亲弟也/以《尚书·盘庚》殷之及王为比中山王/宜为嗣/上以《礼》兄弟不相入庙故/遂立定陶王为太子

    B.光以为礼立嗣以亲/中山王先帝之子/帝亲弟也/以《尚书·盘庚》殷之及王为比中山王/宜为嗣/上以《礼》兄弟不相入庙/故遂立定陶王为太子

    C.光以为礼立嗣/以亲中山王先帝之子/帝亲弟也/以尚书·盘庚》殷之及王为比/中山王宜为嗣/上以《礼》兄弟不相入庙故/遂立定陶王为太子

    D.光以为礼立嗣以亲/中山王先帝之子/帝亲弟也/以《尚书·盘庚》殷之及王为比/中山王宜为嗣/上以《礼》兄弟不相入庙/故遂立定陶王为太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西汉时为太常属官。后世多有增设和沿置。

    B.左迁:古代社会常以右为尊,左迁即指降职。这一意义还可用“谪、出、黜”表示。

    C.称制:皇帝的命令专称“制”,封建时代由女性统治者代行皇帝权利称为“临朝称制”。

    D.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光博学多才,朝廷多番施恩。他因成绩优秀担任尚书,皇帝很信任他,不仅下旨嘉奖他,还提升了他和他儿子的官职。

    B.孔光维护法度,不肯附和皇帝。他依据《尚书·盘庚》,表示不赞成立定陶王为皇太子,违背了皇帝的心意,后来被贬官。

    C.孔光深谋远虑,政治预见性强。他建议皇帝另外修建宫殿安置定陶太后,但皇帝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以致后来朝政混乱。

    D.孔光仁义贤德,办事周密谨慎。王莽掌权期间,孔光恪守礼法,谨守本分,从不与王莽争位次,也从不举荐自己的弟子。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定陶太后果从复道朝夕至帝所,求欲称尊号,贵宠其亲属,使上不得直道行。

    (2)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苏武传》)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作文。

    看了这幅漫画,你有什么感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来表达你的感想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