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克拉玛依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打造清新亮丽的街市容貌,昆明市交警将严查车辆乱停敌放的违规行为。

    B.这次事故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而且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C.说起那场惨烈的战争,老团长时而低声沉思,时而慷慨激昂。

    D.有些学校本着“走出去,请进来”为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以适应大纲的要求。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就如同一场马拉松,教育不可能一挥而就。家长们不必过度追求孩子成长的“初速度”,更不必揠苗助长。

    B.《中国机长》是一部没有悬念的电影,它真实发生于四川航空3U8633航班,还原了那场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

    C.代京表示,现在全球航天智能化发展如火如荼,包括美国、日本、欧洲、中国等,现在都在进行人工智能的布局。

    D.范咏戈在发言中给予了《黑案》一个特别准确的总结——一曲回肠荡气的英雄颂,一部发人深思的警示录。

  • 3、下列对《家》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高觉新是高公馆的长孙,因为触怒了高老太爷,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他在中学毕业那天放弃了自己所爱的梅,和陌生姑娘瑞珏结了婚。

    B.《家》中,觉慧对封建制度嫉恶如仇,关心国家的前途,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但他又有“幼稚”的一面,过高地估计了个人反抗的作用。

    C.《家》中梅与瑞珏都具有美好的性格,也很有才华,梅青年孀居,终至悒郁而死;瑞珏被封建迷信残害,不幸难产而死。她们的悲剧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控诉。

    D.《家》中,觉新祖父死后,陈姨太以避不详的“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孩子。觉新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瑞珏不幸难产死去。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清楚

    B.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假:借助,凭借

    C.于其身也,则师焉,惑矣! 耻:以……为耻

    D.士大夫之,曰师曰弟子云者 族:家族

  •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金兽   销:熔化

    B.有暗香袖   盈:充满

    凄凄惨惨戚戚   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C.暗香盈袖   暗香:清淡的香气

    暖还寒   乍:忽然

    D.憔悴   损:相当于“煞”

    最难将息   将息:调养,保养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歪毛儿

    老舍

    小的时候,我和白仁禄一下了学总到小茶馆去听评书。我俩每天的点心钱不完全花在点心上,留下一部分给书钱。其实,我俩真不够听书的派儿:我那时脑后梳着个小坠根,结着红绳儿;仁禄梳俩大歪毛。孙二大爷用小笸箩打钱的时候,一到我俩面前便低声地说,“歪毛子!”把钱接过去,他马上笑着给我们抓一大把煮毛豆角,或是花生米来。“吃吧,歪毛子!”他不大爱叫我小坠根,我未免有点不高兴。可是说真的,仁禄是比我体面的多。他的脸正像年画上的白娃娃,虽然没有那么胖。单眼皮,小圆鼻子,清秀好看。

    他不淘气,可是也有背不上书来的时候。歪毛仁禄背不过书来本可以不挨打,师娘不准老师打他。他是师娘的歪毛宝贝:上街给她买一缕白棉花线,或是打俩小钱的醋,都是仁禄的事儿。可是他自己找打。每逢背不上书来,他比老师的脾气还大。他把小脸憋红,鼻子皱起一块儿,对先生说:“不背!不背!”不等老师发作,他又添上:“就是不背,看你怎样!”老师磨不开脸了,只好拿板子打他。

    奇怪,这么清秀的小孩,脾气这么硬。

    一直有十几年的工夫,我们俩没见面。听说,他大学毕了业,到外边去做事。去年旧历年前的末一次集,天很冷。我转了一圈,没看见什么对我的路子的东西,本想不再绕,可是集南边有个地摊,摆着几本书,看书的时候,我看见卖书人的脚,一双极旧的棉鞋,袜子还是夏季的单线袜。别人都跺着脚,天是真冷;这双脚好像冻在地上,不动。把书合上我便走开了。

    走了几步,我不由地回了头。他穿着件旧灰色棉袍,很单薄,头上戴着顶没人要的老式帽头。我好似被他吸引住了,决定回去。他身上有那么一股高傲劲儿,像破庙似的,虽然破烂而仍令人心中起敬。无论怎说吧,我又立在他面前。

    “是不是仁禄哥?”我大着胆问。

    他又扫了我一眼,又去看山,可是极快的又转回来。他的瘦脸上没有任何表示,只是腮上微微地动了动,傲气使他不愿与我过话,可是“仁禄哥”三个字打动了他的心。他没说一个字,拉住我的手。“走吧,我住的离这儿不远。”我一手拉着他,一手拾起那几本书。

    没有五分钟便到了家。他坐在屋中了,我才放心,仿佛一件宝贝确实落在手中。可是我没法说话了。问他什么呢?我改变了战略,开始告诉他我这些年的经过,费了许多周折,我才用上了这个公式——“我说完了,该听你的了。”“还不都在乎脾气,”他微微摇着头。“那时候咱俩还都是小孩子,所以我没对你说过,说真的,那时节我自己也还没觉出来是怎回事。后来我才明白了,是我这两只眼睛作怪。”

    “不是一双好好的眼睛吗?”我说。

    “平日是好好的一对眼。不过,有时候犯病。”

    “你不用看人脸的全部,而单看他的眼,鼻子,或是嘴,你就看出点可恶来。特别是眼与嘴,有时一个人正和你讲道德说仁义,你能看见他的眼中有张活的春画正在动。那嘴,露着牙喷粪的时节单要笑一笑!越是上等人越可恶,上等人会遮掩。假如我没有这么一对眼,生命岂不是个大骗局?还举个例说吧,有一回我去看戏,旁边来了个三十多岁的人,很体面,穿得也讲究。我的眼一斜,看出来,他可恶。正在这么个当儿,查票了。这位先生没有票,瞪圆了眼向查票员说:‘我姓王,没买过票,就是日本人查票,我姓王的还是不买!’我没法管束自己了。我并不是要惩罚他,是要把他的原形真面目打出来。我给了他一个顶有力的嘴巴。你猜他怎样?他嘴里嚷着,走了。要不怎说他可恶呢。这不是弱点,是故意的找打——只可惜没人常打他。”

    “那么你很愿意犯病!”我故意的问。他似乎没听见,我又重了一句,他又微笑了笑。

    “我不能说我以这个为一种享受;不过,不犯病的时候更难堪——明知人们可恶而看不出,明知是梦而醒不了。”

    “以前,我见着可恶的便打,至少是瞪他那么一眼,使他哆嗦半天。我虽不因此得意,可是非常的自信,自信我比别人强。及至一想结婚,与世界共同敷衍,坏了;我原来不比别人强,不过只多着双病眼罢了。很希望别人指着脸子说我可恶,可是没人肯那么办。”他又愣了一会儿。“生命的真文章比人作的文章更周到?耶稣为仇人、为土匪祷告:他是个人物。他的眼或者就和我这对一样,能始终是硬的,因为他始终是软的。普通人只能软,不能硬,所以世界没有骨气。我只能硬,不能软,现在没法安置我自己。人生真不是个好玩艺。”

    他把酒喝净,立起来。空中飞着些雪片,天已遮满了黑云。我送他出去,谁也没说什么,一个阴惨的世界,好像只有我们俩的脚步声儿。到了门口,他连头也没回,探着点身在雪花中走去。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小时候仁禄梳俩大“歪毛”和我梳着个“小坠根”,既符合人物的身份,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B.文章通过典型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以及细节描写揭示主人公的特立独行的性格特点。

    C.歪毛仁禄发出“人生真不是个好玩艺”的感叹,可见,他已意识到现实的残酷,正努力地改变自己。

    D.结尾处的环境描写隐喻着当时的社会现实,主人公将何去何从,命运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引人深思。

    2下列对歪毛儿白仁禄的那双“病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一双善于发现社会“病态”的正义之眼。

    B.能够体现仁禄特立独行、愤世嫉俗的性格。

    C.这双眼睛揭示了当时虚伪黑暗的社会现实。

    D.是现实中白仁禄生活落魄不羁的根本原因。

    3文章直接以“歪毛儿”为话题的内容并不多,却以“歪毛儿”为题。试分析这样处理的好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洞庭湖上烟雾消散,皎洁的月光洒在湖面上,“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月光下的美景。

    (2)刘禹锡《陋室铭》中“________”句借孔明的房子来写自己的陋室,“________”句借孔子的话以表明自己的安贫乐道。

    (3)《劝学》中以蚯蚓为例,正面论述学习用心专一的必要性,接下来用“____________________”反面证明这一观点。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画 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注释:①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是小说人物薛宝钗创作的一首菊花诗。②跳脱:本是手镯的一种,用珍物连缀而成。又作“挑脱”、“条脱”。③粘屏:把画贴在屏风上。

    1下面选项中,对本诗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生动地写了如何画菊及菊画的神韵。全诗对仗工整,聚叶与攒花、泼成与染出、千点墨与几痕霜,都对得十分工整。

    B.首联点题,写了画兴大发的原因是写诗之后乘兴而作。颔联写作画过程,把菊叶画得茂密,故说“聚叶”用“千点墨”。花由好多花瓣集合构成,故说“攒花”。突显了宝钗对中国画技艺的谙熟。

    C.颈联写“画”的效果,把实物实景与自己的所画之作融合在一起。尾联则点出了“画”的意义和作用。

    D.“莫认”句:不要错认是真的菊花而随手就去采摘,是说画得神态逼真。“东篱闲采掇”,语用陶潜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请结合全诗,对最后一联进行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乙)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齐,长子死;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注)①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魏)惠王自称魏国也为晋国。②一:全,都。洒:洗刷。③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也   憾:遗憾、不满意

    B. 涂有饿莩而不知   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C. 如之何则可   如之何:对此怎么办

    D.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忠信   悌:敬爱长辈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积土成山,风雨兴   东败于齐,长子死

    B. 不王者,未之有也   地方百里可以王

    C. 斧斤时入山林   使不得耕耨养其父母

    D. 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东败于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A.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 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 非我也,兵也。

    D. 南辱于楚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文都在孟子与魏国梁惠王的对话之中体现了他的“仁政”思想,认为统治者应该宽厚待民,争取民心。

    B. 孟子不仅主张养民,还主张教民。甲文在阐述“王道”时,层层铺叙,为梁惠王展现出“王道”的美好前景。

    C. 乙文中孟子认为小国要壮大,得民心,就需要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不要干扰老百姓的耕作时间。

    D. 两文都指出了梁惠王“不王”的原因,甲文指出是梁惠王“罪岁”,乙文则认为是梁惠王“夺民时”“陷溺其民”。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尽管我们很想做自己,但现实总在不经意中悄悄改变着我们。”的确如此,人的一生,究竟是要活成别人想要的样子,还是活成自己的模样,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既容易又困难的问题。

       上面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