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暮去朝来颜色故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D.后刺史臣荣举称秀才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B.人才选择去环境好、待遇高的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无可非议,这促使我们做好留住人才的体制改革,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氛围。
C.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D.曾经一文不名的马云,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办了阿里巴巴,并且凭借他的毅力和才智,成为了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的楷模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传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很多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
D.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4、下列加点的词活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 假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C.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D.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5、下列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中的晋侯、秦伯,“侯”“伯”是战国时期晋文公和秦穆公的爵位特有称呼。
B.鸿门宴上,座次有讲究。刘邦、张良、项羽、范增的座次依次为北面、西面、东面、南面。
C.“陛”最初的意思是宫殿下的高高台阶,古代臣子在面对帝王时,为了表示尊重,不能看帝王的脸,要看到宫殿台阶的下面,所以称皇帝为“陛下”。同理,殿下、阁下、足下等都是对不同身份的人的尊称。
D.“西取由余于戎”中的“戎”是古代对南部各少数民族的称呼。
6、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⑴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⑵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⑶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⑷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1】请找出文中与“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相对应的一段话。
【2】批贾宝玉的《西江月》不是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独文章”吗,怎么在这里倒认真读起书来了?请说说你的理解。
【3】本文回目中“西厢记妙词通戏语”,“妙词”所通的“戏语”指文中哪句话?请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7、填空题。
(1)林庚在《说“木叶”》中为了说明意象的需要,引用了杜甫《登高》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2)《阿房宫赋》末尾写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
(3)《红楼梦》是____朝作家____写的一部中国古代________体长篇小说。小说有两条主线:一条以贾府为中心,叙述____________四大家族从鼎盛到衰败的过程,同时以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大观园中人物命运。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一首①
黄公度
牙叉老木抱江城,城古江寒相对清。
云雁不逢音信杳,沙鸥无数往来轻。
露华今夜凝仙掌,词藻他年动帝京。
淮海一身犹卧病,关河千里未休兵。
【注】①诗人为官正直,讥切时政,遭到奸相秦桧的妒恨,被贬岭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江寒凄清之秋远眺近看,抚今追昔,念己及国,感慨万千。
B.诗人用“抱”“相对”,将无情之老木、城、江拟人化•营造出凄清意境。
C.诗人借助云雁和无数沙鸥写出了对音信的渴望及音信不见的伤感无奈。
D.全诗前两联写景,并融情于景;后两联议论,深刻透彻,让人警醒。
【2】诗的后两联表现了哪些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琴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因之以饥馑 因:因为
C.以俟君子 俟:等待
D.鼓瑟希 鼓:弹奏
【2】“亦各言其志也”的“其”应讲作( )
A.他
B.你
C.自己的
D.其中
【3】下列句子中“方”的解释与例句的“方”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方六七十
A.有朋自远方来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5】孔子为什么“喟然叹曰‘我与点也’”?
10、阅读下面有关广东澄海中学校歌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抗战时期校歌:世界风云万变,国家情势颠危。焚膏继晷兮努力,破浪乘风兮有时。愿我同学,劬勤自励,为澄海向导者,为中华好男儿。
解放战争时期校歌:礼义廉耻,师生景崇,修齐治平,一道共宗。聚英才兮乐育,促世界兮大同,如日月经天,永垂教育于无穷。
现在的校歌(八十年代至今):红色澄中,敲响了阵阵勤学校钟,进此大门,毋辜负他的历史光荣。中华正在崛起,我们致远任重。德智体美样样发展,文科理科都不放松,我们要扫千年污垢,树一代新风,准备着为国家创大业,为人民立新功。
以上文字,给了你什么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