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人君当神器之重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必竭诚以待下
C.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虽董之以严刑
D.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而况于明哲乎
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从小路
B.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通过,经由
C.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应当
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3、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特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居则日:“不吾知也!”
B.未之有也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技经肯綮之未尝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前五回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展开作了必要的交代。课文《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第三回。
B.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中,“句读”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其中,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
D.鲁迅创作出版了大量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且介亭杂文》等。
6、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①利用传统街区发展经济,早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趋之若鹜的举措,大家热衷于把这些街区“打造”成一个地方的“名片”,以增加城市的影响力,招徕商家和顾客(特别是游客)。充分利用好历史资源,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本无可厚非。但是在对传统街区新意迭出的“打造”中,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问题,甚至导致传统街区面目全非、名存实亡的悲剧,令人痛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弄清传统街区本身的性质,以及该如何保护和利用。所以,传统街区要慎言“打造”。
②传统街区的价值就在于其“传统”,在于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几乎稍有名气的传统街区,其形成的过程都比较漫长,少则数十年,多则数百年,比如西安的西羊市,元朝时即已出现。传统街区产生于人民群众的长期创造和积累,其住宅区、崇祀区、商业区、公共活动区等的构成,都体现着人民的生活理想与生存智慧,体现着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也体现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街区的灵魂即维系于此。传统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人文信息,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谐统一体。以此观之,传统街区最值得关注的地方绝不仅仅在于那些年代不一、外形各异的房屋建筑,更在于这些建筑所承载的生存方式、风土人情。
③因此,保护和利用传统街区,必须明白它自身的社会意义,明白它是否存在问题、我们需要做什么。把原住民大量迁走,对街区进行彻底的改造和招商,是饮鸩止渴的短期行为。因为,若没有对街区历史和现实的尊重,街区的文化特色将逐渐失去,其内涵必然会受到重创,所谓的招商引资能否产生长久效益十分令人怀疑。十年前的北京前门大街改造就是前车之鉴:迁走了老住户,推倒了旧房屋,建成了气派的新街道,招来80多个京城老字号以及许多国际连锁品牌店,后来却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本地居民及游客均不买账,有数十家店铺又陆续撤走。
④当前对待传统街区还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号称将其打造回清朝或民国的某个阶段,似乎回归的年代越早越好。此举就如同要把百岁的老人整回童年,也是妄自菲薄的无知行为。你把蕴含丰富历史信息的街区压缩至某一年,把它搞成往昔特定时期的模样,那么之后的这几十年、上百年算不算历史、算不算是街区的生命历程呢?况且,即使真有街区百年前的照片或资料可资参照,但没有了那时的人、技艺、材料、社会环境,你能把它不走样地整回到过去的年代吗?整回去之后又希望什么年代的人来生活?这么整的结果,必然是把真的整没了,搞出个不伦不类、缺乏生命力的假古董,哪怕看着再奢华,也不过是基因突变的怪胎,甚至是僵尸。街区房屋的整治,最好的办法或许是采取逐步维修与更新的方式,对不得不修缮的才采取适当措施,对违章违法的私搭乱建行为坚决予以纠正和制止。
(摘编自马奔腾《传统街区要慎言“打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街区蕴含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可成为地方的名片,可以增加城市的影响力,也是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B.充分利用好历史资源,让文化遗产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动力,需要先弄清楚传统街区本身的性质,并以保护为前提。
C.历史文化是传统街区的价值所在,历史文化的形成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传统街区的形成比历史文化的形成更为漫长。
D.那些年代不一、外形各异的房屋建筑是传统街区的灵魂,它反映了地域特色和人民的生活理想、生存智慧及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直言当前不少城市“打造”传统街区出现了不少问题,然后探析原因,提出了慎言“打造”的论点。
B.文章讲述了十年前北京前门大街改造失败的案例,这为论述保护和利用传统街区需尊重传统街区的内涵提供了例证。
C.文章从传统街区的价值所在保护和利用传统街区时出现的问题两个方面,论证了改造和利用传统街区要谨慎。
D.文章第④段连续使用了三个问句,鲜明地表达了反对改造传统街区的态度,然后提出了传统街区整治的办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传统街区改造的过程中,充分发掘出传统街区蕴含的历史、人文信息,因势利导,才能做到古为今用,古今融合。
B.缺乏准确的定位,怀着急功近利的心理粗暴改造,既会破坏传统街区原有的格局,也难以建立新的有可持续性的文化生态。
C.对于传统街区,我们要怀有敬畏之心,要认真地去认识它、了解它尊重它,顺其自然,而不是轻率地将其打造成返古名城。
D.迁走原住居民,彻底改造旧城区,以此招商引资,这并不能长久促进城市的发展,反而会破坏传统街区的文化特色和内涵。
7、依据所给情境,写出相关诗文。
⑴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两句思接千古,追忆英雄孙权,表达对英雄人物及其功业的仰慕。
⑵在《锦瑟》中,李商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写抒情主人公之前漫不经心,事后追忆已成惘然的难以排遣的情绪。
⑶荀子《劝学》中以“金石”为例来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和子由渑池怀旧①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②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③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④嘶。
注释:①此作于苏轼经渑池(今属河南),忆及苏辙曾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之。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苏辙十九岁时曾被委任为渑池县主簿,但未到任便中了进士,因此他对渑池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他在寄给哥哥的诗里就说:“曾为县令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②鸿:大雁。③老僧:即指奉闲。苏辙原诗“旧宿僧房壁共题”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下句“坏壁”亦指此事。古代僧人死后,以塔葬其骨灰。④蹇驴:腿脚不灵便的驴子。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即崤山,在渑池西),骑驴至渑池。”
【1】“雪泥鸿爪”一语富含理趣,在宋代就被人称道,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2】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尝跂而望矣 跂:踮起脚 B.假舆马者 假:利用
C.锲而不舍 锲:雕刻 D.而绝江河 绝:断绝
【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
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C.蟹六跪而二螯 D.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3】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4】下列对文意的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B.本文作者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孟之后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又善用比喻。本文中均有体现。
C.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如“积善成德”。
D.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5】把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0、以“学在云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可叙写半年来你在网课学习经历中的酸甜苦辣,也可分析这种学习引发的思考,文体不限。记叙文要有细节、描写和波澜;议论文要观点明确,结构清晰,有理有据,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