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宥而彰之 B.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
C.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 D.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2、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晚秋”与下句“初肃”相对,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
B.“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是大手笔中的点睛之处。“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
C.下片“念往背”一句,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掲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D.《桂枝香》下片所发的议论,是王安石在慨叹自己的悲欢离合、闲愁哀怨,因他的变法主张不被人理解,内心无比痛苦。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含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秦自穆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B.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C.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项羽解而东归
D. 高祖因狎侮诸客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4、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和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花卉(huì) 青睐 雨后春笋(shǔn) 食不果腹
B.酝酿(niàng) 遏制 情不自禁(jīn) 兵荒马乱
C.秩(zhì)序 安详 悄(qiǎo)然无声 名门旺族
D.闷(mèn)热 藐视 长途跋(bá)涉 张灯结彩
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紧挨着枣红马的是一匹白马
②山坡下横插过来一株苍劲的松树
③这幅国画的背景是巍峨挺拔的高山
④从头到尾一片清白,像一团白云轻轻飘来,显得那么洒脱矫健
⑤奔在前头的是一匹枣红马
⑥它浑身火红,仰天长笑,红色的鬃毛高高飘起
⑦松树下是一对飞奔的骏马
A.③②⑦①④⑤⑥ B.②⑦⑤⑥①④③
C.③②⑦⑤⑥①④ D.②③⑦⑤⑥①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事实上,当我们思考人类信念系统时,应当注意到它是多层面的、多维度的。这里,我们要关注的主要是两个层面:描述性的维度和规范性的维度。在描述性维度上,科学具有优先性。但除了自然领域之外,人类的生活更多居于规范性层面上。对于规范性来说,最直接的理解就是道德和法律。道德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法律告诉我们禁止做什么。这是规范性最突出的表现。
实际上,规范性无处不在。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参与对事物的评价,使用概念的时候也是在遵循特定的規则。哲学恰恰活跃在规范性的领地。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哲学的活动会遍布在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如道德哲学、法哲学、经济哲学、社会哲学、数学哲学、科学哲学等。因为所有自然科学都包含描述性所无法处理的规范性层面,表达这些科学原理的部分需要哲学来参与。而没有哲学来澄清特定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进行语义整编,就容易导致严重误解。
基于这些认识,我们来探讨在“科学为王”的时代,哲学到底有什么价值?
首先,哲学具有彻底反思和适度怀疑的精神。其他学科可能也会有反思,但哲学的反思是具有彻底性的。适度怀疑不同于怀疑主义,不同于极端的相对主义。适度怀疑能够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
其次,哲学具有思想划界和批判的作用。哪些领域是可以认识的,哪些是不可以认识的,可以言说的和不可以言说的领域如何划界,人类思想和表达可以区分为哪些空间或区域……都是留给哲学来做的工作。其目的在于让人们充分理解人类理性的限度及其遵循的法则,以避免人类陷入过度自负。
最后,哲学具有促进自身认知和人性理解的作用。这里要强调的是,最好把人理解为规范性的动物。有观点认为,人的一半是天使,另一半是野兽。“野兽”即强调人的本能特征,即实然方面;“天使”强调人的道德,即应然方面。但是,现实中并不是如此简单。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思考: 这样做对不对?应不应该这样做?行动的理由在哪里?这些问题都引向了关于规范性问题的回答。就规范性来讲,我们不是在寻求真假,甚至也不是在追求对人类的操控和设计,而是最终要回答我们的文化模式、社会秩序是怎么形成的,我们所遵循的抽象规则是怎么形成的,“我”和“我们”是谁。这就是自身认知和人性理解方面的复杂问题。
我个人认为,对于科学世界观下的哲学未来发展而言,在规范性领域中的划界与批判是哲学最有前景的一面。就此而言,哲学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让我们每一个个体去深入、自主、谦逊地理性思考。
(摘编自韩东晖《“科学为王”的时代,哲学有什么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自然科学在描述性维度上具有优先性,而人类的生活都居于规范性层面上。
B. 自然科学如果没有哲学来澄清基本概念,进行语义整编,就会导致严重误解。
C. 哲学上的适度怀疑精神不同于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它能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
D. 哲学具有思想划界和批判的作用,可使人充分理解人类理性限度及其遵循的法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突出描述性维度和规范性维度的差异,为进一步论证奠定基础。
B. 文章从“规范性无处不在”出发,分析了哲学对于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的意义。
C. 文章阐述了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重点论证了哲学在“科学为王”时代的价值。
D. 文章运用归谬法,从实际生活角度驳斥“人的一半是天使,另一半是野兽”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规范性无处不在,因此哲学的活动会遍布在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
B. 把人理解为规范性动物,就能认识到哲学具有促进自身认知和人性理解的作用。
C. 人类可以从实然和应然方面研究自身,但更应从规范性的层面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D. 哲学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让人类个体去深入、自主、谦逊地理性思考。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侧面描写)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清澈无边,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通过描写女子的服饰用反衬手法写出其孤独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1)事不目见耳闻,__________,可乎?
(2)_____________,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_____________,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今我来思,__________。
(5)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
(6)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表现了李白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阁夜》中表达了杜甫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一文中,用“谷粒”作为比较的对象,突出建造宫殿耗费之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慨叹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初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11、名篇名句默写。
(1)《阿房宫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突出阿房宫
的雄伟、壮观。
(2)《逍遥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讲大与小的关系,来说明“小”的往往不了解“大”的行为和想法。
(3)《虞美人》作者面对江山易主、人事皆非的现实却不敢明言,勾起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写出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揭示爱情真谛不在朝暮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官舍竹①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此诗为诗人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竹”色泽清雅、身姿挺拔,成为古代文人用来寄托自己情怀的文学意象之一。
B. 全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诗人与世无争、淡泊清高、坚守高尚节操的情怀。
C. “雪里看”翠竹既体现了竹子的坚贞,又表现了诗人的风雅,同时照应了颔联。
D. 颔联动静结合,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官舍竹不与群芳争奇斗艳独守坚贞的操守。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节选自司马迁《管仲列传》)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节选自苏洵《管仲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
B.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
C.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
D.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公,春秋五霸之一。公,古爵位名,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一等,其他四等由高到低排依次为侯、伯、子、男。
B.权衡,本指秤。权,秤杆;衡,秤锤。“慎权衡”指谨慎的对待得失利弊的选择。
C.山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部落。中国古代对四方少数民族有特定的称呼,如“夷”“狄”“蛮”等。
D.薨,指古代诸侯或大官去世。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善于因势利导为政,司马迁记叙管仲轶事,赞扬了他的才干和功绩,突出了他的政治策略。
B.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五位公子争夺君位,祸患蔓延,直至齐简公,齐国动乱不断,国无宁日。
C.《管仲论》是一篇史论,以管仲死而齐国乱为例,分析了管仲作为宰相的不足之处,立论新奇。
D.《管仲论》细致分析了齐国内乱的人为因素,实为管仲所致,并批评管仲不知从本源上解决问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2)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5】后人多质疑苏洵在《管仲论》中对管仲评价有失公允,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20年的春节注定让人铭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秩序。因疫情迅速扩散到全国,一场围绕疫情的攻坚战就此打响。下面是“人民战‘疫’”征文中,现代诗《我多么心疼那些剃了光头的姑娘》诗歌节选:
现在我都认不出你们了/你们的嘴唇不见了唇膏/还裂了血口子/说是顾不上喝水/说是焦急上火/你们不是尼姑,却一个个剃了光头/说是为了穿防护服快捷/说是便于日常打理/甚至你们还穿戴上了尿不湿/说是病房太忙/来不及去上卫生间/你们说这话的时候有点害羞
我是多么心疼这些可爱的姑娘/你们平时不是爱打听哪一种香水更为沁人吗/你们平时不是还问我如何写诗吗/甚至你们中的一个/刚办完结婚登记/就来咨询我如何给孩子取名
现在你们还不客气地对我说/现在不要采访/这几天是我们战斗最艰苦的时刻/疫情的拐点就要到了
我是多么心疼这些可爱的姑娘/小伙子们/你们也大胆地爱这些剃了光头的姑娘吧/她们的信仰/你们应该是懂的
诗歌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情?请结合材料内容,以“人民战‘疫’”为主题,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提出你的看法和建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