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函数,若实数
满足
且
,则
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2、设函数的最大值为5,则
的最小值为( )
A.
B.1
C.2
D.3
3、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Tn,a3=4,T6=27,数列{bn}满足bn+1=b1+b2+b3+
+bn,b1=b2=1,设cn=an+bn,则数列{cn}的前11项和为( )
A.1062
B.2124
C.1101
D.1100
4、已知关于的方程
有唯一实数解,则实数
的值为( )
A.-1 B.1
C.-1或3 D.1或-3
5、在直三棱柱中,已知
是等边三角形,
,
,
分别是
,
,
的中点,若
,则直线
与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B.
C.
D.
6、函数的定义域是( )
A.
B.
C.
D.
7、实数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
8、将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抛掷两次,落地时朝上的点数之和为6的概率为( )
A. B.
C.
D.
9、已知函数,若方程
恰有四个不同的解
,则
的取值范围 ( )
A. B.
C.
D.
10、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B.
C.
D.
11、已知,且
与
的夹角为
,
,设
、
的夹角为
,则
A.
B.
C.
D.
12、已知集合,
,则
( )
A. B.
C.
D.
13、已知6个小球,其中2个红球,4个黑球,每次任抽一个球,抽后不放回,恰好三次抽取后找到两个红球,则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
A. B.
C.
D.
14、设,其中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则( )
A.
B.
C.
D.
15、已知双曲线C:(
,
)的一条渐近线过点
,且双曲线的一个焦点与抛物线
的焦点重合,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
A.
B.
C.
D.
16、《九章算术》原名《九章》,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的代表之作,大约成书于秦汉时期,影响了中国数学和世界数学两千余年.小明的数学老师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从《九章算术》中选出道题目供学生思考解决,已知小明能够独立解决每道题目的概率均为
,则小明恰好解决2道题目的概率是( )
A.
B.
C.
D.
17、已知函数,若
,
,则
对应的值为( )
A.
B.
C.
D.
18、已知命题,则
为( )
A. B.
C. D.
19、已知,
都是偶函数,且在
上单调递增,设函数
,若
,则( )
A.且
B.且
C.且
D.且
20、在中,
,
,
,
,则
( )
A.
B.
C.
D.
21、曲线在
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_.
22、已知为锐角,
,则
________.
23、若点(a,27)在函数的图象上,则
的值为___
24、小明想测量一棵树的高度,他发现谁的影子恰好落在地面和一斜坡上(如图1),此时测得地面上的影长为8米,坡面上的影长为4米,已知斜坡的坡角为30°,同一时刻,一根长为1米、垂直于地面放置的标杆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米(如图2),则树的高度为________.
25、已知,
且满足
,则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26、命题“存在实数,使
”是假命题,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27、已知中,角
、
、
所对的边分别为
、
、
,且
.
(1)求的大小;
(2)若,求
的取值范围.
28、已知抛物线.
(1)已知点,对过点
的任意弦
,求证:
为定值;
(2)对于(1)中的点及任意弦
,设
,点
在
轴的负半轴上,且满足
,求点
的坐标.
29、(1)我们知道,以原点为圆心,为半径的圆的方程是
,那么
表示什么曲线?(其中
是正常数,
在
内变化)
(2)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什么曲线?(其中
、
、
是常数,且
为正数,
在
内变化)
30、已知函数.
(1)当时,求函数
在
处的切线方程;
(2)是否存在非负整数,使得函数
是单调函数,若存在,求出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已知,若存在
,使得当
时,
的最小值是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注:自然对数的底数
)
31、在四棱锥中,
平面ABCD,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其中
,
,
,E为BC的中点,设Q为PC上一点.
(1)求证:;
(2)若直线EQ与平面PAC所成的角的正切值为,求二面角
的余弦值.
32、如图,在正三棱柱中,
,D,E分别是棱BC,
的中点.
(1)证明:平面平面
.
(2)求点到平面
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