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此语称赞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2、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电、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 )
A.旨在终结丞相制度
B.有利于加强皇权
C.加速了西汉的灭亡
D.加强对地方控制
3、下列是西周相关制度的规定,其目的是( )
身份 | 列鼎制度 | 乐舞规模 |
天子 | 九鼎 | 64人 |
诸侯 | 七鼎 | 48人 |
卿大夫 | 五鼎 | 32人 |
士 | 三鼎(或一鼎) | 16人 |
A.提高乐舞水平
B.维护等级秩序
C.解决分裂隐患
D.巩固专制统治
4、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形成了京剧,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
A.吸取借鉴了全国各戏剧精华
B.根植于宋元话本等文化传统
C.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的产物
D.缘于满洲贵族汉语水平提高
5、下图为1914年马星驰创作的漫画《寒蝉仗马之变相》。该漫画将肃政厅和平政院分别描绘成天冷时的蝉和皇宫仪仗队中被驯服的马匹。下列对该漫画解读合理的是( )
注:肃政厅和平政院是袁世凯政府于1914年建立的,负责纠弹行政官吏的违宪违纪行为
A.折射出民主政治发展的艰难
B.反映了近代监察体制的建立
C.旨在揭示袁世凯的复辟阴谋
D.体现了行政权力划分的混乱
6、下表是1913—1921年中国各经济类型面粉生产量的发展变化情况,这反映了( )
| 1913年 | 1921年 | |
面粉总产量合计(千包) | 213642.03 | 247197.28 | |
商用面粉 | 总量(%) | 45.64 | 45.15 |
机器产品(%) | 10.24 | 19.49 | |
土磨坊产品(%) | 35.40 | 25.66 | |
自用面粉(%) | 54.36 | 54.85 |
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前景良好
B.机器面粉业的竞争力差
C.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D.近代工业在艰难中发展
7、下列方框内的措施或内容反映了( )
※迁都洛阳 ※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 ※统一说汉话 ※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
A.秦国商鞅变法
B.北宋王安石变法
C.东汉光武中兴
D.北魏孝文帝改革
8、战国时期,士人可军功入仕;可游说自荐,如苏秦、张仪纵横游说,兼任数国卿相;可经由荐举,如齐国政治家曾“一日而见(引荐) 七人与宣王”,这反映出( )
A.分封制开始走向瓦解
B.学术氛围自由宽松
C.士阶层决定现实政治
D.选官顺应时代需要
9、明朝后期,欧洲传教士利玛窦与科学家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与李之藻共同编译了《同文算指》介绍欧洲笔算,他还在中国绘制并刊印了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这些举措( )
A.促进了西方科技传播
B.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转型
C.结束了闭关锁国政策
D.改变了普通民众的世界观
10、下图为1934年4月刊登于中央苏区报刊《红色中华》上的一副宣传画,这一宣传旨在( )
A.壮大红军推翻北洋政府统治
B.发动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
C.发展生产保证抗日物资供应
D.动员群众巩固苏维埃政权
11、东晋时期,司马皇族与世家大族(如琅琊王氏)建立起“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关系,“共”天下是这一时期的主流,“争”天下只是个别的特殊现象,且为整个门阀集团所不容。强大的门阀势力,成为支撑这个政权的重要柱石。这表明当时
A.门阀政治削弱了中央集权
B.皇权与族权实现了相互制衡
C.选官制度影响着政治的发展
D.门阀政治的建立具有合理性
12、大生产运动中,部队官兵共同劳动,改善了官兵关系;开展生产自给,减轻了人民和政府的负担,改善了军民关系、军政关系;在生产中执行劳动纪律,还增强了战斗纪律和生活纪律。这表明大生产运动( )
A.基本实现了“丰衣足食”
B.为抗战胜利提供物质基础
C.推动经济体制根本转变
D.塑造了新的社会精神风貌
13、按旧例,明代内阁除密类君主的文书外,“凡有行移各衙门,皆用翰林院印”。这说明明代内阁( )
A.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
B.阁臣权力有限
C.提升了政府办事效率
D.深受皇权控制
14、近代中国某理发店在门外贴上“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的告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保我主权”等口号响彻神州大地。这些告示、口号反映的事件( )
A.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
B.促成巴黎和会中国外交胜利
C.弘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D.彰显了中共的领导组织能力
15、自明朝后期起,农业、手工业、商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玉米等外来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 ②自由雇佣劳动出现
③纸币在全国范围内作为主币发行 ④地域性商帮的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景泰四年(1453)漳州知府谢骞下令随地编甲,并把靠海的违式船只尽行拆毁;还规定小船必须朝出暮归,本地人户须朝出暮归,如暮不归即赴府呈告,有不告者,事发连坐。上述规定反映出明朝( )
A.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B.地方权力得到扩展
C.法律严苛的现象加剧
D.社会控制手段多样
17、唐代《大唐新语》载:“高祖尝幸国学,命徐文远讲《孝经》,僧惠乘讲《金刚经》,道士刘进嘉讲《老子》。”由此可知,唐初( )
A.奉行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
B.佛教政治化倾向不断增强
C.开始出现三教合流的趋势
D.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18、唐朝中后期,柳宗元撰写《封建论》,充分肯定秦朝废除分封、设置郡县的意义,并据此提出分封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不以“圣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规律“势”。这一思想( )
A.否定了分封制的历史价值
B.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C.批判了君主专制政治体制
D.反映了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
19、下面是某国侵华计划的部分内容。为了达到这项目的,该国发动了
第三项又,即使在任何情况下,签订战胜条约时,也必须将以下六个要冲,纳入本邦版图。 其一盛京益州以南之旅顺半岛 其二山东登州府管辖之地 其三浙江舟山群岛 其四澎湖群岛 其五台湾全岛 其六扬子江沿岸左右十里之地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
20、1928年,毛泽东说:“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敌人不来,我们就在这里练兵,发动群众;敌人来了,我们就靠这个家和敌人作战。”据此可知,毛泽东旨在强调( )
A.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重要性
B.开展农村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C.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D.坚持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21、东晋时期,凉州僧人竺佛念翻译的《长阿含经》中有“父母所为,恭顺不逆”“父母正令,不敢违背”这样的句子。但查阅《长阿含经》的巴利文原版,发现这些句子是译者自己添加的,这一现象说明( )
A.传统的价值观逐渐变异
B.佛教已融入中国文化
C.佛教主动适应社会需要
D.三教合流的趋势出现
22、武则天统治中国的50年,是承上启下的50年,它连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个黄金时代,把大唐帝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史称“贞观遗风”。下列措施与她有关的是( )
A.设十三州部刺史
B.设立唐蕃会盟碑
C.兴建洛阳城和义仓
D.首创武举和殿试
23、1843年,《虎门条约》签订后,道光帝即指示耆英等人:“现在英夷已准通商,所有眯喇坚(美国)等国自应一体通商,以示扶绥之意。”据此可知,清政府( )
A.主动给予片面最惠国待遇
B.初具近代国家主权观念
C.以传统思维处理对外关系
D.利用通商分化瓦解列强
24、《史记》记载了商与周边方国的分合聚散,时而是“诸侯毕服”“诸侯咸归殷”;时而是“诸侯或不至”“诸侯莫朝”。据此可推测( )
A.商王的权力受到诸侯节制
B.分封制取代了内外服制
C.分合聚散与商之盛衰有关
D.方国联盟内部联系紧密
25、边疆治理
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历代王朝采取了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举措,其中典型举措之一是设立管辖机构。将下列史实的字母编号正确填入表格对应的空格中。
A.北庭都元帅府 B.西域都护府 C.安北都护府 D.台湾行省 E.澎湖巡检司 F.宣政院 G.宣慰司
地区 | 朝代 | 管辖机构 |
新疆(西域) | 汉朝 | ① |
唐朝 | 安西都护府 | |
北庭都护府 | ||
元朝 | ② | |
③ | ||
清朝 | 伊犁将军 | |
西藏 | 元朝 | ④ |
清朝 | 驻藏大臣 | |
台湾 | 元朝 | ⑤ |
清朝 | 台湾府 |
26、 ______
(1)背景
①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
②袁世凯称帝,更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2)概况:1915年底,唐继尧、______、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3)结果
①不少省份相继宣告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②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______,恢复中华民国年号。
27、明清之际
(1)黄宗羲:严厉抨击________制度,反对重农抑商,提出“________”。
(2)顾炎武和王夫之:对宋明以来高度集权的________进行批判,并提出一些重要见解。
28、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是____人,在我国的____省。
29、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
30、1953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过渡时期________,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________,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________,并逐步实现国家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
31、民国初年经济的发展
(1)原因
①内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南京临时政府______民间兴办实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特别是1915年掀起的抵制______、提倡国货运动。
②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2)表现:以荣宗敬、______兄弟的面粉厂和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3)影响: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______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32、古代世界各个早期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_________。
33、北宋的_______和元朝的_______是两位大科学家,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多方面成就。
①沈括所著《______________》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②郭守敬最重要的业绩是设计和监制多种_______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_________》,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34、洋务派代表人物主要有:________等人
35、导致东汉以来西、北边陲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表格。
思想理论 | 中国共产党 代表大会 | 历史地位 |
毛泽东思想 | ① | 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
邓小平理论 | 中共十五大 | ②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 ③ | 成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 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
④ | 中共十七大 |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集中体现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⑤ | ⑥ |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3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背景是什么?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38、三国至唐时期的绘画成就有哪些?
39、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