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是《解放画报》第15期(1921年)的宣传漫画,描绘一女子被锁链捆绑在“经济”的石柱上,她的一旁放有标注“实学”和“职业”的斧头。其题字为:“打器在她旁边,一味的不用,难道不要解脱这束缚么?”这幅作品旨在( )
A.控诉封建礼教束缚压制人性
B.强调男女地位和权利的平等
C.倡导女性经济独立走向社会
D.宣扬反抗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2、南朝史书记载,江南地区“至余粮栖亩,户不业阖,盖东南之极也……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民南迁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交通便利
D.民族交融逐步加深
3、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的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这说明( )
A.中国共产党开始由幼年走向了成熟
B.红军已粉碎国民党的“围剿”
C.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完整的领导核心
D.红军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4、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
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
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不同学派思想的趋同性日益明显
5、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B.官府放松了对思想的控制
C.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
D.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瓦解
6、辽太宗耶律德光时设立“南北面官制”。采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统治政策。南面官机构仿唐制,内设三省、六部,管理汉人和渤海人;北面官僚仍沿用契丹部落的统治形式,设南、北枢密院,统治北方以契丹为主的各游牧民族。这体现出( )
A.辽政权“因俗而治”的政治特点
B.汉族地位有所提升
C.契丹族与汉族之间民族矛盾尖锐
D.契丹族和汉族相互交融
7、据图可知,熊继贞荣获“首功执照”是因其参加了( )
熊继贞的首功执
执照正文主要内容为:“照得我军举义,恢复鄂州,汉口汉阳,血战旬月。我鄂中将士万众一心,力持危局,因之各省闻风响应,中华已成共和,得以脱出专制,实由该将士等首先发难,铁血购来,殊堪嘉尚。” |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8、82年前,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在台儿庄战场上拍摄了许多照片,刊登在美国的《生活》杂志上并写道:“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小镇的名字很多,像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名字——台儿庄……一次胜利使台儿庄成为中国著名的村庄”。关于此次胜利说法正确的是
A.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B.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C.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是由中国共产党指挥进行的
9、清代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后,可以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只有百余名官员有密折权,雍正帝时扩展到1200余人。雍正帝要求在京大臣,各督抚总兵都要密奏,还特许一些低微官吏的密奏权。这一变化
A.利于皇帝有效地控制官僚队伍
B.扩大了官员的行政权力
C.参与中央决策的官员数量增加
D.保证了清朝统治的清明
10、唐太宗选用人才“惟贤是与”,既用“西北骁武之士”,又用“东南儒生”;既用高祖遗臣,也提拔寒微士人、任用少数民族精英。材料表明,贞观之治得益于( )
A.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B.崇文抑武政策确立
C.统治集团的开放性
D.科举制的发展完善
11、如图为中国近代史上某次重大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
A.在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B.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的战役
C.体现敌后战场渐成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D.促使人民解放军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12、1924年—1927年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握手,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巨大的力量表现在( )
A.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B.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C.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3、下图为辽代南北面官制示意图,这一官制的特点为 ( )
A.因俗而治
B.民族歧视
C.削弱地方
D.兵民一体
14、1928年5月3日,日本侵略者在山东省济南市向国民党军发动进攻,制造了“济南惨案”,大量中国军民被屠杀。日本侵略者这样做是为了( )
A.破坏中国工农运动
B.挑起军阀之间混战
C.拆散国共两党合作
D.阻挠国民政府北伐
15、如图为1907年12月19日《中外日报》刊登的一幅宣传画,图中清朝官员手持“路权”与洋人密谈。该宣传画意在( )
A.揭露清政府出卖国家主权
B.说明辛亥革命爆发必然性
C.反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D.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6、鄂豫皖根据地分配土地后,(1930年)所属英山县出现了“红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正常情况下,米价能够反映根据地( )
A.土地利用效率有较大提升
B.货币稳定而白区贬值
C.属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范围
D.地处山区商品流通弱
17、元朝行省制度建设中,河南行省要管淮河区域,中书省要管理的重点地区,如北京、天津、山东等地,处于这些行省的中心地段。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强化中央集权
B.提高统治效率
C.突显元朝创制
D.开发边疆地区
18、下表是1902年在上海创办的爱国女校的课程设置表,下列说法合理的有 ( )
学段 | 年级 | 课程设置 |
预科 | 初级 | 修身、算学、国文、习字、手工、体操、音乐。 |
| 二级 | 修身、算学、国文、历史、地理、理科、家事、裁缝、手工、体操、音乐、图画。 |
本科 | 文科 | 伦理、心理、论理、教育、国文、外国文、算学、历史、地理、法制、经济、家事、图画、体操。 |
| 质课 | 伦理、教育、国文、外国文、算学、博物、物理、化学、家事、手工、裁缝、音乐、国画、体操。 |
①关注生活技能 ②课程设置多元
③体现全盘西化 ④倡导民主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近代中国某理发店在门外贴上“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的告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保我主权”等口号响彻神州大地。这些告示、口号反映的事件( )
A.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
B.促成巴黎和会中国外交胜利
C.弘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D.彰显了中共的领导组织能力
20、《秦律》规定:官吏不得在同一时期从同一户家庭的适龄男子中抽调两个以上的劳动力去服兵役;只有在运送任务紧急而又不能滞留的情况下,才允许兴发徭役;农田春忙季节,不对百姓随意兴发徭役。据此可知,秦朝( )
A.注意保护农业生产
B.实施暴政导致速亡
C.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D.推行抑商政策
21、据一些学者的统计和修正,从1894年到193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42.493亿两增至192.252亿两,净增了3.52倍。中国的人均GDP则由1894年的10.2两,增至1930年的40.8两。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放松侵略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官僚资本推动
D.民族工商业发展
22、《宋史·职官志》所载,转运司职责主要在于“掌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有无,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这反映出北宋设置转运司的主要目的是( )
A.分散地方机构权力
B.抑制武将势力膨胀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保证州县财政供给
23、如图为某学生所搜集的有关近代中国的部分资料。据此判断,其关注的主题应是( )
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 曾国藩《筹办江南机器制造局》奏折 梁启超《论变法》 义和团传单《关公圣帝群降坛曰》 |
A.民主思想的传播
B.农民运动的发展
C.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D.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
24、20世纪初,各种形式的“民变”风起云涌,多达1300多起,如抗捐抗税、反洋教、反饥饿、反户口调查、抗租和抢米风潮等,“几乎无地无之,无时无之”,并且愈演愈烈。这反映了( )
A.戊戌变法缺乏群众基础
B.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深
C.革命党人倡导三民主义
D.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5、重要纲领
(1)________
①主张: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②结果:在战争环境下,未能实施
③影响:否定了封建________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2)________: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26、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27、手工业进步:明朝中后期,南方部分手工业行业中出现_______________;(工场、雇佣)
28、张勋复辟失败后,________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姿态,回到北京就任国务总理。但段祺瑞公然破坏《________》,拒绝恢复国
29、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拥护“________”和“________”;反对国粹和旧文学,用________代替文言文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高举________
30、同学们在复习非洲历史时发现,埃及地区历史悠久,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政权更替频繁。请按时间顺序排列曾经统治埃及地区的政权。(填写字母)
A:阿拉伯帝国 | B:奥斯曼帝国 | C:埃及新王国 |
D:亚历山大帝国 | E:波斯帝国 | F:罗马帝国 |
G:拜占庭帝国 |
|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
|
31、随后,________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________复辟
32、1958年 中共中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掀起了___________ 。导致 1959——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33、巩固扩大抗日民族根据地的措施:以________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________,精兵简政,以________为原则,实行________制度
34、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纲领性文件《_________》,规定平均分配土地。后期颁布了一部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_________》。
35、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请回答:
(1)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推行哪一做法?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2)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
(3)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36、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
37、“围剿”与反“围剿”各是指的是什么?
38、在近代,英、法、美制定了哪些宪法或宪法性质的文件?从而确立各自怎样的政体?
39、正面战场抗战的重要战役发生的时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