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为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曲辕犁是对以前直辕犁的改进,安装了犁评,省力、简便、轻巧,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一直为后世沿用。曲辕犁的出现反映了(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土地私有制的瓦解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耕犁基本定型
2、《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有饭同食。”1947年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土地归农民私人所有。” 二者的相同点是( )
A.遵循平均分配的原则
B.促进了工农联盟
C.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
D.废除土地私有制
3、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最突出的成果是( )
A.建立了巩固的广东革命根据地
B.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
C.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侵略权益
D.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4、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决议文件中指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这次会议(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
B.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为国共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D.推动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5、各阶段人才流经战国七雄人次(单位:人)
排序 阶段 | 1 | 2 | 3 | 4 | 5 | 6 | 7 | 流动总数 |
前期 | 魏7 | 齐6 | 赵5 | 秦5 | 韩4 | 楚3 | 燕0 | 30 |
中期 | 秦24 | 魏22 | 齐15 | 楚14 | 赵10 | 燕7 | 韩4 | 96 |
后期 | 秦17 | 赵15 | 魏5 | 燕5 | 楚3 | 齐2 | 韩1 | 48 |
(注:统计样本为国籍相对明确的战国人才,表中诸侯国后的数字为流入人数)
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战国时期华夷观念淡薄
B.政治人才流动最频繁
C.侧面反映一国综合国力
D.百家争鸣的政治反映
6、魏源提出“沿海商民有自愿仿效厂局以造船械,或自用或出售者听之”的主张。他还说,美国总统“总无世袭终身之事”;选官举贤自下而上公举,“可不谓公乎?”这意味着魏源( )
A.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有一定的近代资本主义思想
C.呼吁兴办中国近代新式工业
D.表达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憧憬
7、汉阳铁厂在1908年时,产铁六万六千吨,到1910年时已接近12万吨,增长了接近一倍。同时,1908年汉阳铁厂产钢两万二千吨,1910年增至5万吨,三年时间翻了一倍多。这些数据( )
A.体现了洋务运动成就显著
B.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改变了列强主宰市场格局
D.折射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
8、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哓谕各省督抚,指明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 )
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
B.乾隆规范了奏折具体格式
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
D.奏折需要经其他部门中转
9、下面是两位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关于鸦片战争的论断,下面两种观点( )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鸦片战争……根本问题在于愿不愿意和英国建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中指出,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指鸦片战争)。 |
A.都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目的是为殖民侵略者辩护。
B.都没有揭示战争的实质。
C.在对“根本问题”的认识上,前者的解释相对合理。
D.两者都认为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导致了鸦片战争爆发。
10、5世纪后期,北魏冯太后主政时,针对地方豪强大姓隐匿人口、“督护”地方的现象实行均田制,并严查各地户籍,严禁豪强随意荫占民户。由此可知,冯太后这些改革措施旨在( )
A.缓和鲜卑族与汉族的矛盾
B.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C.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D.保证国家赋役征派
11、据考古发掘,位于陕西西安的姜寨遗址有氏族公共墓地,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相差无几;位于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墓葬有大小墓之分,呈现出鲜明的等级分化。两处遗址的差别体现了不同时期( )
A.青铜文明的发展程度
B.国家政治制度的状况
C.礼乐文化的区域分布
D.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12、下面是某高一学生在学习秦朝历史后摘录的笔记。笔记内容反映的是公元前 230—前 221 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
A.秦统一的背景
B.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C.秦统一的过程
D.秦统一全国的意义
13、1912年梁启超曾感慨:“去秋____,不数日而国体丕变,成功之速,殆为中外古今所未有。”横线处事件应为( )
A.维新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武昌起义
D.二次革命
14、北魏接受了汉人筑城防御的观念和方法。在面对柔然袭击边境时,北魏一个鲜卑出身的将领源怀认为“用夏制夷,莫如城郭”,建议筑城置戍以防守边境。这说明当时( )
A.南方政权林立
B.统一条件成熟
C.民族交融加深
D.经济得到恢复
15、所谓编户,就是将人口编制于户籍中,是国家对国民按地区进行划分的做法。进入战国时期,户口编制更趋紧密。推行编户制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持地方治安防范百姓反抗
B.保障国家征派赋税徭役兵役
C.重农抑商将农民束缚于土地
D.为奖励耕织、军功提供依据
16、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该方针针对的是
A.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B.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关系
C.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的关系
D.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17、下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北方民族内迁形势图。该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社会转型华夏认同
B.政局动荡民族交融
C.国家统一经济繁荣
D.专制强化版图定型
18、自1979年起,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签订协议,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大陆的外企。可口可乐成功进入中国主要得益于( )
A.中国政策的转变
B.中美建交的便利
C.营销策略的成功
D.人民群众的需求
19、抗战期间,在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三三制”原则。具体指:共产党员、党外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中国共产党制定这一制度是基于( )
A.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
B.加快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C.反对国民党一党专制
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促进了中原的“诸华”(亦称诸夏)与周边民族的交往与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华夏族。可见,春秋争霸战争促进了
A.各国改革
B.民族交融
C.技术进步
D.思想繁荣
21、“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若再进一步的改革政治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甲午以后,康有为觉得时机到了。李鸿章所不敢提倡的政治改革,康有为要提倡。这就是所谓变法运动。”材料中作者认为变法运动的发生最充分地体现了(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演进
22、秦朝建立后,以嬴政一人之力远不能包揽全国所有政务,为提高行政效率,保证行政质量,他在中央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
A.设立三公九卿
B.确立皇帝制度
C.建立户籍制度
D.推广郡县制度
23、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地区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驻扎军队、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等工作。这些举措( )
A.消除了地方割据问题
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C.基本实现了民族平等
D.表明西南地区开始归属中央政权
24、1980年5月,邓小平指出:“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我们反对人家对我们发号施令,我们也决不能对人家发号施令。这应该成为一条重要的原则。”其意在( )
A.反对苏联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B.向世界各国阐明中国具有特殊国情
C.赢得西方对中国改革的支持
D.强调应根据国情探索中国建设之路
25、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________、________两国以调停人面目出现
26、当你在浏览在法国卢浮宫时,讲解员会向你介绍下面的实物。这是公元前十八世纪用________文字写成法典柱。在1901年12月,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一支考古队,在伊朗西南部一个名叫苏撒的古城旧址上发现的。
27、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采取________制度。自南宋起,________尤其成为人才集中地区。
28、________月________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齐集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高喊“________,________”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使得从________开始的学生爱国运动向________发展
29、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________,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30、________年1月,在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________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成了________的主张。大会实际上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政策,________正式形成
31、租佃关系发展
(1)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________阶层,至宋朝数量显著减少。
(2)宋以前,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承担,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
(3)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________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32、慈禧太后采用“________”义和团的办法,企图对义和团加以________
33、践踏国际公法,实施________,残杀中国军民。
34、________世纪中叶,________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不久元朝灭亡
35、“史料阅读”北宋学者欧阳修在他编撰的《新唐书·兵志》中,总结了从藩镇割据直至唐末军阀肢解唐朝的历史线索: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盖姑息起于兵骄,兵骄由于方镇,姑息愈甚而兵将愈俱骄。由是号令自出以相侵击,虏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不知所为,反为和解之,莫肯听命……故兵之始重于外也,土地、民赋非天子有;既其盛也,号令、征伐非其有;又其甚也,至无尺土,而不能庇其妻子宗族,遂以亡灭! 根据史料说明唐朝时期的藩镇有何危害?
36、两汉时期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37、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姿。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今天中国教育的重要使命。历史学习是我们认识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宋代文化繁盛,请举出科技、文学艺术成就各一列。
(3)对于包括传统儒家思想、古代科技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人们有各种态度与看法。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主张是什么?
38、唐朝的民族关系的具体措施和影响是什么?
39、商朝为什么推行内外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