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收起义中,革命军毅然抛弃国民党的旗帜,公开喊出“暴动打倒国民政府”“农民夺取土地”等口号,首次提出应该“坚决地树起红旗”,并引兵井冈山,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新的革命阵地。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占领城市并向农村推进
B.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C.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D.开辟了革命胜利的新道路
2、明清时期,苏州盛泽镇居民多逐绫绸之利,有力者则开设机坊,雇人织挽,计日受值。所雇之人或身兼数事,或专习一业,老板为笼络工人,往往百般迁就: “每逢节候,肴馔必更丰焉”,工人“或食无兼味,辄去而他适”。由此可知,当时的苏州( )
A.工商业市镇开始形成
B.纺织业技术全国领先
C.新的生产关系已出现
D.家庭主副业逐渐倒置
3、1875年2月,英国人马嘉理擅自带领英军闯人云南,因枪杀当地居民被民众反击打死。李鸿章处理该案时说:马嘉理未经中国同意,擅领军进中国内地,“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可见,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 )
A.借国际法实行妥协退让
B.揭露了英国的侵略野心
C.竭力维护中国民众权益
D.已经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4、战国时期,孟子是邹国人,游说的却是魏惠王和齐宣王。荀子是赵国人,却在齐国的稷下做首席访问学者(祭酒),又在楚国受到春申君的礼遇,他还打破儒生不入秦的传统,给秦王讲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材料可用于说明,战国时期( )
A.官僚政治已经形成
B.士阶层活动频繁
C.儒家思想备受推崇
D.礼乐制走向崩溃
5、阅读下表“玛雅文明的主要神灵”,据此可知
神灵 | 名字 | 职能 |
天神 | 伊扎姆纳 | 药神、火神、赐给地球雨水,使土地适合种庄稼,避免灾难 |
太阳神 | — | 掌握健康、音乐、诗歌、书法(与羽蛇神相关) |
月亮神 | 伊希切尔 | 掌管各种水体、丰收、彩虹、分娩、纺织、洪水 |
雨神 | 恰克 | 掌管闪电和雨,雨水充沛、避免干旱 |
羽蛇神 | 库库尔坎 | 掌握雨季、播种、收获、五谷丰登,太阳神的化身 |
A.玛雅人有精准的天文历法
B.玛雅的各级政权都与神权紧密结合
C.玛雅人面临水资源缺乏的挑战
D.玛雅人信仰神灵主要是为了气象研究
6、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上述是中国近代一场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这场战争( )
A.使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
B.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D.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7、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民间有许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如“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等。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农耕文明
A.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
B.注重经验的积累与总结
C.注重协调南北方社会生产节奏
D.是统治者重视发展科技的结果
8、印加帝国非常重视交通建设,到15世纪末,印加帝国的道路贯穿全境,北达基多,南到智利中部,全程长达1600公里,形成了完善的道路系统。印加帝国重视交通建设的出发点是
A.传递命令调动军队
B.发展对外贸易
C.推动各地文化交流
D.促进人口流动
9、《试论九品中正制创立之由及其蜕变》中说“在九品中正制创立初期,中正评定人物时还能注意清议,做到德才并举,秉公办理……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不断深入,门阀世族地主阶层为了自身的地位和利益,逐渐封闭选官制度,操纵中正的评议和任免。”据材料可知( )
A.官吏选拔的弊端得到解决
B.选官标准从重视德才为主到重视家世为主
C.官吏选拔的范围不断扩大
D.选官标准由考试选拔为主到家世门第为主
10、下图为1914﹣1919年中国棉纺织业盈利统计折线图。促使这一时期棉纺织业盈利变化的原因有( )
①清末“新政”设立商部 ②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华侵略 ③民国政府鼓励创办实业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考古发现,在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龙山文化山西陶寺遗址挖掘出大量极具地方特色文物的同时,均有大量精美玉器的出土。这些考古发现可说明中华文明的特点是( )
A.独特性
B.多元一体
C.包容性
D.地域性
12、下图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半坡文化中出土的陶器,尽管他们相距遥远、几乎没有交通,但它们有着极其相似的文化特征,这可以说明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的特点是
A.起源最早
B.世界领先
C.独一无二
D.多元一体
13、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先后制造了一系列惨案。1945年12月镇压昆明学生运动的“一二·一”惨案;1946年2月,国民党特务制造了“较场口事件”等。这些历史事件( )
A.充分暴露了国民党在军事上的失败
B.反映了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的出现
C.表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D.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破裂
14、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了如图所示的资料卡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东南: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东北:1688年,清朝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西北:1758年,清朝平定大小和卓之乱,收复新疆。
西南:1792年,清朝设立金瓶掣签,加强对西藏事务的管理。
A.西方殖民者东来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5、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
A.统一货币“半两钱”
B.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
C.出现了纸币“交子”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
16、1962年冬,兰考遭遇严重的灾荒,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焦裕禄大胆整顿,积极革新,闯出了一条适合兰考发展的新路子。当时焦裕禄进行革新的政策支持是( )
A.中共八大提出尽快变为先进工业国
B.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中共中央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17、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中国与非洲的关系在“革命伙伴”基础上增添了“合作”伙伴的新内涵:2009年,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2013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超过了美国。这反映出( )
A.第三世界的力量不断壮大
B.非洲开始融入全球化潮流
C.中非命运共同体日益牢固
D.西方放弃了对非经济侵略
18、大生产运动中,部队官兵共同劳动,改善了官兵关系;开展生产自给,减轻了人民和政府的负担,改善了军民关系、军政关系;在生产中执行劳动纪律,还增强了战斗纪律和生活纪律。这表明大生产运动( )
A.基本实现了“丰衣足食”
B.为抗战胜利提供物质基础
C.推动经济体制根本转变
D.塑造了新的社会精神风貌
19、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材料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
A.拓展海外贸易
B.开拓国内市场
C.彰显明朝国威
D.加强友好往来
20、荀子强调“称情而立文”,认为礼法制定应当以情文统一为根本原则,以成就道德人格为终极目标,而反对独立于礼的“法”。强调道德自觉意义上礼与法的统一。由此可知,荀子主张( )
A.制定法律要符合国情
B.“重法”以“隆礼”为前提
C.确立社会的道德规范
D.人性本善、加强教化
21、1924年4月初,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制定了农民运动计划,组织了农民团体,开展农民运动。5月初,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又议决成立了农民运动委员会以“辅助中央执行委员会农民部进行农民运动”。这反映出( )
A.国民党极力推动“训政”
B.土地革命的蓬勃开展
C.工农联盟的政权逐步建立
D.新三民主义得到贯彻
22、恩格斯曾说道。“英法联军对华作战,竞像只是为了俄国的利益。俄国乘机向中国攫夺面积等于英、德两国的领土,同时还狡猾地出来充当衰弱的中国的保护者。”据此可知,这次“对华作战”
A.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B.第一次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
C.使俄国获得了巨大的侵略利益
D.满足了俄国对我国的领土要求
23、宋代,鄂州“贾船客舫,不可胜计,市邑雄富,列肆繁错。盖川、广、襄、淮、浙贸迁之会”。这反映了( )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
C.区域商业贸易的繁荣
D.“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24、正式绘制于康熙年间的《皇舆全览图》是我国全国性实测地图的开端,这份地图不仅是当时亚洲最好的地图,也是全世界最好的一份地图。这主要反映了( )
A.政府重视边疆治理
B.近代地理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国家组织力量强大
D.西学东渐影响了清初测绘技术
25、清朝政府专设_______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清政府对边疆地区采取______________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
26、观察下图,写出与下列内容提示相关的字母标号
(1)被誉为古代文明奇迹的金字塔位于
(2)已知最早使用成文法实行统治的国家位于
(3)佛教的诞生地位于
(4)被誉为欧洲文明起源地的地区是
(5)甲骨文产生于
(6)以军事立国,以法律治国的国家位于
27、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北京大学和《________》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28、时间与人物:________年,宋神宗任用________主持变法
29、重庆谈判
(1)背景
①抗日战争胜利后,________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②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中国共产党力争建立一个________的国家;国民党坚持________的方针。
(2)过程: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中共决定接受邀请,争取________新局面。
(3)成果: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________。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30、中国远征军:中国远征军开赴________,救援在日军追击下仓皇撤退的英军,战绩名扬海外
3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________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________远洋航海家的航行。但是,其目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给明朝带来较大的________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
32、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________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________,忽视了客观的________。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________不足,以及当时的________等因素,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33、在京官员及各省举人纷纷联名上书。________、________组织了联合各省________的“________”,虽未送达光绪皇帝,但拉开了________的序幕
34、当时,________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35、什么叫话本?
36、军机处谁设立的?特点?职权?
37、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即19世纪90年代的甲午战争和20世纪30年代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侵略战争中均发生了日军屠城暴行,请分别列举典型事件。
(2)两次侵华战争不同的结局对中国台湾省的命运、民族意识和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我们今天学习和了解这段历史,有何现实意义?
38、宋元时期科技的代表人物和成就是什么?
39、商鞅变法
(1)商鞅变法的时间和背景是什么?
(2)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从经济、军事和政治上思考)
(3)商鞅变法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