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高宗时,凭门荫官至宰相的薛元超说:“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张翅“童年以门荫补斋郎,立志不就”,后以国子明经上第,官至刺史。这表明当时( )
A.贵族世袭特权彻底被废除
B.科举入仕受到社会的重视
C.门阀制已经被科举制替代
D.科举制更有利于选拔人才
2、天监四年(505年),梁武帝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开馆招生。“旧国子学生,限以贵贱,帝欲招来后进,五馆生皆引寒门俊才,不限人数”。梁武帝意在( )
A.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B.培养庶族精英儒学素养
C.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D.维护传统九品中正制度
3、明初赋税以征收粮麦实物为主,且官吏薪俸为凭俸帖领取禄米。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为解决南方纳税者买米上纳和北方食禄者卖禄米换货币的矛盾,朝廷决定将南方税粮折收白银。“煎销成锭,委官赍送赴京”。这一措施客观上( )
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B.解决了官员的俸禄需求
C.减轻了百姓经济负担
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4、学术界认为《论语》最初有《古论》《鲁论》《齐论》三个版本,汉魏时期《齐论》失传。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了失传已久的《齐论》竹简;同《鲁论》《古论》相比,一是多了“知道”“问王”两篇,二是章句多于《鲁论》。该发现
A.推动了儒家思想研究的深化
B.佐证了秦始皇焚书对文化传承的破坏
C.揭示了汉代儒学独尊的事实
D.证实了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性
5、明初洪武年间,天下文职官吏数目不过5480名,武职官数在国初也不过为28000员。世宗嘉靖朝时,有大臣上书指出:“本朝自成化五年,武职已逾八万。合文职,盖十余万。”至武宗正德年间,文官24683员,武官100000员。明代官僚系统不断扩张的原因是( )
A.专制制度不断走向强化
B.官僚机构的持续扩大
C.国家监察体制日趋严密
D.边境防御压力不断加强
6、汤姆·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历史》一文中称:“如果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那么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作者认为近代物种交换
A.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B.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
C.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D.阻碍了美洲农业发展
7、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 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8、古巴比伦时期,一份果园买卖契约中提到:“宁舒布尔乌辛(人名)买下整个果园,称出银子作为它的全部价钱。木杵被传递了,交易完成。……(在将来)宁舒布尔乌辛不得提出争议。他们以沙马什神、马尔杜克神和国王苏穆的名义起誓。(证人略)”。这表明,当时两河流域( )
A.社会成员经济地位平等
B.土地转让流于形式
C.国王干预商业契约制定
D.个人权利获得保障
9、印加人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有
A.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
B.用历法纪年和采用20进制
C.用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
D.发明“浮动园地”
10、唐《杂令》规定,公私借贷可自行签订契约,官府不干涉,但利息总量不得超过本金一倍。唐敬宗发布敕文,对“出利过本两倍”的私债,官府不负责追讨超过法定利率的债务。上述举措旨在( )
A.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C.规范民间契约行为
D.限制盘剥稳定秩序
11、19世纪40年代,法国“农民还保持着……在主人面前下跪的家长式系统的礼节”。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心理有了显著变化,“从前他们首先是村民……现在,他们首先是法国人和共和主义者。……他们投票反对从前他们主人的后代”。这反映了
A.法国大革命未对乡村社会产生影响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群众基础有所扩大
C.巴黎公社深刻改造了农民精神
D.法国农村的变革比英国显得更加深刻
12、在铁农具出现之前,中欧和西欧等地茂密的森林几乎难以逾越,这些区域农业出现较晚;由于粟和高粱在雨林不能很好生长,非洲农业也长期局限在大草原。这表明( )
A.农业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
B.文明交流有助于农业产生
C.各区域农业发展类型各异
D.自然环境阻断了农业传播
13、1954年,新中国派出128人的代表团参加了第12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大会期间,中国与苏联及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进行了广泛的体育交流;1956年新中国因国际奥委会邀请台湾以“中华民国”名义参加而拒绝参加当届奥运会。这表明新中国( )
A.确立“求同存异”外交原则
B.外交策略的务实与灵活
C.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体育外交具有不确定性
14、下表内容是古代两位医学家的观点,据此可知( )
出处 | 观点 |
古希腊《希波克拉底誓言》 | “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和危害。” |
唐朝孙思邈《大医精诚》 |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
A.中西方医学在交流中发展
B.传统中医药学博大精深
C.二者均强调医德的重要性
D.西方医学伦理影响深远
15、下表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 史实 | 结论 |
A | 俄国农奴制改革 | 彻底废除封建制度 |
B | 王安石变法 | 核心内容是选拔人才和改革官制 |
C | 日本明治维新 | 大力发展私人企业,初步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
D | 戊戌变法 | 是从学习西方技术向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个尝试 |
A.A
B.B
C.C
D.D
16、唐朝酒肆广布,除卖酒菜肴外,酒肆乐舞往往是必备的业务,著名的“胡姬酒肆”就以独有的美酒、乐舞等异域风情吸引着时人。这体现唐朝( )
A.酒文化传承源远流长
B.商业经营理念的进步
C.粮食产量的丰足充盈
D.乐舞较高的商业价值
17、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多次接见农民代表,了解农村实际情况,制定了实行粮食税、稳定发展合作社经济,提高与私人资本的党争力、增强苏维埃政权在农村中的力量、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等政策。列宁旨在
A.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恢复并发展经济
B.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C.强调苏共在农村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D.加快农业全盘集体化步伐
18、“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集中体现了罗马法
A.考虑周全,甄别案件性质
B.宽容忍让,代表弱势群体
C.叙述详细,内容庞杂繁琐
D.司法不公,保护强者富人
19、1940年5月26日晚至6月4日上午,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6月1日,美国《纽约时报》载文:“只要英语这门语言不消亡,‘敦刻尔克’一词就包含着崇敬……这是民主的伟大传统,是未来,是胜利。”6月5日,德国一杂志说:“对于我们德国人来说,‘敦刻尔克’这个词语代表的是这次伟大的战争将名留青史。”对此最正确的理解是( )
A.新闻报道服务政治需要
B.历史事件难以形成共识
C.评价角度影响战争性质
D.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
20、1941年11月,《解放日报》开设“卫生专栏”,重点介绍传染病的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1942年4月,陕甘宁边区设立防疫总委员会,分区、县先后成立卫生防疫委员会;1942年5月通过的《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了分类,并规定了相应报告和防治制度。这反映出当时的陕甘宁边区( )
A.医疗卫生体系已经完备
B.民众生命健康日益受到关注
C.公共卫生意识持续强化
D.医疗机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
21、“他们处于刀耕火种阶段,在热带雨林的一块地方耕作两三年后便会迁徙到别处。居住的圆形公共居所内也不分隔间,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区域。”据此推断,同属于该地区创造的文明是( )
A.
B.
C.
D.
22、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关税自主是其主要内容之一,鉴于形势,美国率先与中国签订了新的《中美关税条约》。随后英、法也与中国达成新的关税条约。到1936年,中国平均税率达31.2%,最高税率达80%。据此可知当时( )
A.国民政府实现外交目标
B.中外贸易迅速发展
C.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改善
D.成功收回海关主权
23、1940年,陕甘宁边区党、政、军、民、学都参加到大生产运动中,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亲自动手。晋察冀边区规定了奖励修复滩地的办法,华中抗日根据地采取耕牛登记、解决种子、低息贷款、发展副业等措施,军民共建边区。这些举措( )
A.实现了党员结构的不断优化
B.体现了中共践行群众路线
C.使中国抗战进程发生重大转变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4、明初洪武至成化119年间427件徽州土地买卖契约文书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宝钞逐渐绝迹于民间大宗土地交易,到成化年间,白银成为清一色的土地大宗交易的货币……成化末年,朝廷重臣丘浚在《大学衍义补》中建议以“白银为上币”,白银为主币逐步得到官方的认可。可知白银货币化过程的特点(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由民间使用到官方认可
C.新航路的开辟
D.国家的赋税改革
25、《___________》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_________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26、荷兰画家________是印象画派的著名代表,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西班牙画家________是最有影响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之一,他的作品有《格尔尼卡》等。
27、蒸汽机的发明
经过20多年的努力,瓦特完成了对__________蒸汽机的革新。
28、中共二大确立的民主革命纲领是:_________、__________、反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
29、康德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
30、资本主义________的变化;(在l9世纪________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电磁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在________提高的同时加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最终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济模式。)
31、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措施: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这表明( )
A.保罗三世基本支持路德教派的改革
B.天主教会采取适当措施缓解天主教危机
C.天主教走上了与新教相融合的道路
D.禁止出售赎罪券是新教与旧教的共同目标
32、亚非拉文学
(1)特点:反映⑯_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2)代表
a印度的⑰_________。
b中国的鲁迅。
c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
d尼日利亚的索因卡。
33、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 “四个阶段”:①从______ 到 ______ ,是地主阶级学“器物”阶段。②从 ______ 到______ ,是资产阶级学“制度”阶段。③从______到 ______ ,是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阶段。向俄国学习:④______以后,无产阶级“以俄为师”。
34、中国古代风俗画是指以 ______________为绘画的内容(如《清明上河图》、______________等)
35、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半个世纪的求索与奋斗,中国逐渐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建国初期,为改变国家工业落后面貌采取的发展战略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含义是什么?何时初步实现这一转变?从这一转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36、阅读教材P69“史料阅读”,思考:《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国际法有什么贡献?
37、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请结合有关史实,选用适当角度评述这种观点。
38、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是20世纪以来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大人物,他们分别创立了各自的思想理论,推动了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最主要体现在哪里?新旧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分别起了什么历史作用?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哪两大创新理论成果?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逐渐形成。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分别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阶段作了怎样的阐述?这些理论对新时期中国的建设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4)综合以上问题,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点。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代化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材料二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提高了国际竞争力,这其中有科技因素、市场因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两个“低价获取”,一个“牺牲”。第一个“低价获取”指户籍制度把农民强制性限制在农村,以此为企业和城市发展获得了廉价农村劳动力。第二个“低价获取”是地方政府多年来都是压低土地价格来为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及地产商发展创造条件,降低他们的投资成本。虽然提供了许多劳动机会,但也使收入差距拉大。用低价的土地和低价的劳动力,形成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牺牲”就是环境的牺牲,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对中国环境造成了一些不可修复的破坏。
——摘编自财经网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与西方城市化相比,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城市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低价获取”、一个“牺牲”做出简要评价。
(3)综合上述材料,就近现代中国工业化、城市化方面的问题简要提出你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