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193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广泛开展选举宣传活动,派宣传队进村,通过发传单、贴标语、召集群众大会、打锣喊口号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动员,而且创造性地发明了投豆法、画圈法、烧洞法、投纸团法等具体投票办法。这些举措意在( )
A.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需要
B.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需要
C.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需要
D.丰富边区选举方式的需要
2、灭商后,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封邦建国”,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局面。对西周历史理解准确的有( )
①实行分封制和井田制 ②中国历史进入到“万邦时代”
③体现早期国家的特点 ④周天子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文艺复兴时期,彼特拉克等思想家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回顾人类曾经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对人类未来发展潜力的探讨上,人文主义与当时兴起的世俗之风紧紧联系在一起。与世俗之风的紧密联系意味着人文主义
A.号召人们追求现实世界的物质利益
B.倡导精神世界的信仰与永生
C.深刻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现实需求
D.明确提出反对基督教的要求
4、导致下表数据所反映的1870年以后英、德两国工业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 )
| 工业年增长率 | 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比重 | ||
时间 | 1850-1870年 | 1870-1900年 | 1870年 | 1914年 |
英国 | 3.12% | 1.6% | 31.8% | 14% |
德国 | 2.7% | 4.8% | 13.2% | 14.3% |
A.社会思想解放程度不同
B.利用先进科技程度不同
C.君主立宪政体类型不同
D.确立民主制度道路不同
5、明清之际,江南地区棉纺织业中从轧棉到织布,一般都以家庭经营为主,但棉布织成之后,农家小户虽可以自己染布,但质量无法保证。踹布是棉布染色之后的最后一道工序,也非普通农家二三劳力可以操作。于是染色便由染坊和踹坊来完成。这一现象反映出( )
A.手工业的专业化程度加深
B.传统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C.纺织业首先出现手工工场
D.农村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6、在中国古代,无论与中原王朝分立的,还是统一了全国的少数民族王朝,都力图接续中原王朝正统,认为自己是中国或中国的一部分。无论是汉族统一、还是少数民族的统一、都是中国的统一。这一认识( )
A.源于对国家政权的争夺
B.阐述了正确的民族史观
C.反映了民族关系的缓和
D.体现了民族交融是主流
7、40年时间,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如表经济奇迹,这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这一奇迹源于( )
| GDP | 占全球经济总量 | 在全球地位 |
1978年 | 3600多亿 | 不足2% | 低收入国家 |
2017年 | 82万多亿 | 15%左右 | 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
A.中国安全环境的改善
B.计划经济的强大作用
C.劳模精神的不断激励
D.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8、西周时期姬姓诸侯国多数处于交通要冲地带,不仅承担控制四方的任务,而且空间上与非姬姓封国形成分割之势。这一措施( )
A.适应了周王控制地方的需要
B.便于对诸侯的直接管辖
C.加剧了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
D.扩大了周朝的统治范围
9、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 经好望角 | 经地中海 |
胡椒 | 100—200万磅 | 300—400万磅 |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 | 35—65万磅 | 70—100万磅 |
A.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
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C.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
D.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10、下图是三种不同时代的经济结构,促使经济结构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A.政治制度
B.市场经济
C.科学技术
D.意识形态
11、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过去,中国是和外界有接触的,但是,这种接触从来没有多到足以影响它所特有的文化以及科学的格调。”李约瑟强调的是:
A.中国科技文化得益于外来文化
B.中国科技文化具有独立的特质
C.中国的文化与科学发展不平衡
D.中国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排斥
12、罗马共和国时期,候选人成为执政官需要得到公民大会的选票,执政官拥有民事权力和军事权力。执政官在组织对外作战时,需要获得元老院的物资支持,同时,公民有权批准或拒绝执政官提出的媾和条件和媾和条约。由此可知,罗马共和国( )
A.公民决定国家政治
B.政府机构分工明确
C.具有一定民主因素
D.实行了民主集中制
13、1898年,康有为将撰写的《法国革命记》进献光绪。他认为路易十六是个好皇帝,只是因不能顺乎民情进行改革维新,所以才被处死。康有为意在( )
A.将历史研究与救亡图存斗争相结合
B.强调帝国由盛转衰的血腥残酷现实
C.恐吓光绪尽快推进改革以实现自强
D.说明不肯实行变法维新的严重后果
14、以下先秦诸子中,不属儒家学派的是( )
A.墨子
B.荀子
C.孟子
D.孔子
15、某时期的报纸上出现了一首题为《相隔一层纸》的诗:“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咬紧了牙齿对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请问这首诗最早可能创作于什么时期(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16、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这源于我国享有的“丝国”的称号。我国获得“丝国”称号是在(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17、下表归纳了古希腊著名思想家的出生地及其思想贡献。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思想家 | 出生地 | 思想贡献 |
普罗泰格拉 | 古希腊阿布德拉城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苏格拉底 | 古希腊雅典城邦 | 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 |
芝诺 | 古希腊埃利亚城邦 | 人生而平等 |
A.地理环境决定人的思维方式
B.古希腊城邦公民兴趣广泛
C.政治体制左右人的思想观念
D.西方的人文精神逐渐形成
18、19世纪60年代,容闳、冯桂芬、王韬等都对传统经学教育进行批判,极力推崇西式教育。然而此后30年间,他们对全盘改革旧教育、建设新的现代教育闭口不提,仅提一些补缝堵漏的主意。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社会缺乏教育全盘变革的条件
B.西方近代教育不适合中国需要
C.知识分子的变革思想尚未成熟
D.经济结构落后制约着人才需求
19、如表为先秦史料记载。这反映出当时( )
记载 | 出处 |
若国有大故(大故:大事故),则致万民(国人)于王门,令无节者不行于天下 | 《周礼·大司徒》 |
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 《周礼·小司寇》 |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 《尚书·洪范》 |
A.政治权力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B.集体议政避免了决策的失误
C.周天子具有礼贤下士的风范
D.原始民主仍具一定的影响力
20、《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评论道,他曾以为欧洲找到了正确的道路——生活方式的超级大国,但现在忽然发现了这一战略的巨大缺陷——欧洲负担不了如此舒适的“退休生活”。该评论( )
A.指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
B.看到欧洲推行福利政策阻力重重
C.揭示了高福利政策存在的弊端
D.希望欧洲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1、管子曰:“今铁官之数(办法)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大锄),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聋(车)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材料所述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B.铁器使用比较广泛
C.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D.政府大力推广铁器
22、2010年10月,温家宝在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上致辞时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和‘经籍西传’曾为欧洲近代社会文化的发展、演变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四大发明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使封建统治阶级实力增强
C.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
D.四大发明对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3、有学者指出:某事变无洋不反,凡外皆仇,以中国(实际上是以华北、东北甚至是以京津一隅)对抗各国,致成了一个小型的“世界大战”。结果京师再陷,朝廷狼狈出亡。该“事变”是
A.义和团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卢沟桥事变
24、如图所示为东晋至唐朝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图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唐代( )
A.人才选拔机制成熟
B.世家大族退出政坛
C.政权统治基础扩大
D.政府行政效率提高
25、____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
26、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主张________和人民主权思想,其代表作是________
27、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中国改革
请填写下列表格中数字所对应的空格。
两次改革 | 戊戌变法 | 清末新政 |
主要举措 | 政治上:广开言路,改订律法,______;经济上:提倡________________,开矿筑路,改革财政;军事上:________________,改习洋操;文化上:________,兴西学,派留学生等。 | _____办学校、____________、改革官制、修订刑律等。 |
主要成就 | 积极倡导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宣扬________和资产阶级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 | 促进了________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触及根本的________。 |
改革的结局 | 除________________外,其余新政措施都被废除。 | “________”成立,清政府企图维护专制集权的目的完全暴露。不久后,辛亥革命爆发。 |
28、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________的时代。
29、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大会战中,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企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是___________________。
30、鲁迅与《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________小说,也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又是一篇声讨旧势力的战斗檄文。《____________》一文,揭露“忠、孝、节”伦理道德的危害性。
31、中国古代商业在________的大环境下,发展缓慢;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________.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32、连线题(注意:把选项填到括号里,连线不给分)
浪漫主义文学( )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现实主义文学( ) B《悲惨世界》
康德 ( ) C《基督教原理》
加尔文 ( ) D《红与黑》
牛顿 ( ) E《纯粹理性批判》
33、成就
(1)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⑨_________。
(2)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4、特点
(1)关注⑧__________,再现社会风貌。
(2)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
35、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农业式作,他曾多次指出:“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产业”,“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结合所学知,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历代王朝大都推行怎样的经济政策?
(2)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针对农业及农民问题提出过什么主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对农业及农民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 义改造,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在农业科技领域,哪一项科技成就极大提升了水稻产量,对缓解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做了历史性贡献?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国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为何能极大地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5)综合上述问题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业建设的认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代化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材料二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提高了国际竞争力,这其中有科技因素、市场因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两个“低价获取”,一个“牺牲”。第一个“低价获取”指户籍制度把农民强制性限制在农村,以此为企业和城市发展获得了廉价农村劳动力。第二个“低价获取”是地方政府多年来都是压低土地价格来为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及地产商发展创造条件,降低他们的投资成本。虽然提供了许多劳动机会,但也使收入差距拉大。用低价的土地和低价的劳动力,形成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牺牲”就是环境的牺牲,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对中国环境造成了一些不可修复的破坏。
——摘编自财经网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与西方城市化相比,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城市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低价获取”、一个“牺牲”做出简要评价。
(3)综合上述材料,就近现代中国工业化、城市化方面的问题简要提出你的建议。
37、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和平共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总原则是什么?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制定了哪一外交基本方针?
(2)包容共济50年代初,我国又提出什么外交新原则?有何特点?
(3)有所作为70年代初,我国积极开拓外交新局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4)复兴筑梦新时期,我国积极发挥国际影响力,开展了哪些外交活动?体现了什么外交新理念?
38、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有百年历程,这一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的哪篇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对当时的中国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2)20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到此时,毛泽东思想已形成哪两个理论成果?
(3)20世纪晚期,邓小平围绕哪一根本问题展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性探索?这一探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呈现怎样的基本特点?
39、近代欧美各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呈现出多样性,了解其利弊得失,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西方民主的客观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国是近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17世纪英国议会通过的哪部法律文件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18世纪上半期,这一政体发展的典型表现是什么?1832年议会改革适应了资产阶级哪一阶层的需求?
(2)英国君主立宪政治体制有哪些特点?
(3)作为近代民主政治创新试验的一个部分,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民主制度原则和国家结构形式分别是什么?该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违背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一主张?
(4)综上所述,概括近代西方国家确立代议制的共同手段,指出这些国家代议制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