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世纪早期,佛罗伦萨城的人口超过10万,其经济命脉是毛织业、银行和国际贸易,仅靠毛织业为生的人就占三分之一;与一般封建帝国和封建王国中的城市不同,佛罗伦萨城本身是一个国家。这一时期佛罗伦萨的发展反映出( )
A.欧洲商路与贸易中心转移
B.新生经济因素力量增强
C.西欧新兴民族国家的诞生
D.人文主义成为主流思潮
2、如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列举的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演变历程,省略号处可以填( )
秦——郡县制 汉初——郡国并行制 唐中后期——藩镇制度 元——…… |
A.皇帝制
B.盟旗制
C.行省制
D.分封制
3、“诸子”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夏官》:“诸子掌国子之倅。掌其戒令与其教治,辨其等,正其位。”其中认为职掌教导诸侯、卿、大夫、士之子的官员,是“王官之学”的重要参与者。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并纷纷著书立说,相互辩难,“诸子”逐渐成为他们的代称。“诸子”内涵的变化( )
A.体现了政府职能的不断优化
B.说明传统政治秩序逐步瓦解
C.奠定了华夷关系的基本框架
D.反映了官僚政治的迫切需求
4、二战后,美国鼓励移民的流入以弥补劳动力的短缺。1965年,美国取消了偏向于欧洲的移民限额,并彻底修改了相关法律,使得70年代和80年代的移民大量流入。该举措
①促使美国总人口中移民的比例增大
②造成美国的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发生变化
③推动美国的经济发展和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④带来高失业率、竞争、文化冲突认同等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民国初年,伴随政治上的动荡局势和帝制复辟的酝酿,思想界一度出现尊孔复古逆流,学术界注重传统风气的抬头……凡此种种,都与民国精神不相吻合。这表明( )
A.政治变革未促进思想解放
B.封建帝制受到人民的支持
C.儒学的独尊地位难以撼动
D.思想进一步解放迫在眉睫
6、司马光居家讲学时要求饮食为“每五日做一暖讲,一杯、一饭、一面、一肉、一菜而已”。陆游对饮食讲求“粗足”,力求清淡,主张多吃蔬菜,如白菜、芹菜、竹笋等都是他常食的,而荤菜少之又少。材料可以直接用于佐证宋朝士大夫( )
A.注重养生
B.俸禄较低
C.力行节俭
D.崇尚理学
7、20世纪初,上海电车初营运时,有人害怕“电车带电,乘客触电”,乘客不多。为此英国电车公司不仅花钱雇人在电车上终日乘坐,还向乘客发放礼品,车身上还大书“大众可坐,稳而且快”。后来人们感觉电车快捷、便利,逐渐接受。这说明( )
A.英商的宣传方式具有欺骗性
B.现代化的交通方式艰难发展
C.人们对城市化进程难以适应
D.中国工业化影响了社会生活
8、曲宴是宋朝君臣深度交往的独特场所。太祖朝统军将领受曲宴款待的记载屡见史籍:淳化三年,宋太宗“赐近臣及直馆阁官饮”,随后才召三衙将帅为之设宴;自真宗以降,历朝曲宴都延续了太宗朝的特点且日趋突出。这反映了( )
A.曲宴是当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B.宋朝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强化
C.曲宴以笼络控制统军大将为目的
D.宋朝治国方针逐渐发生转变
9、1871年,在围绕琉球引发中日外交争端中,日本反对清政府对琉球继续使用“中国”国号,清政府认为“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最终,双方妥协,在汉文文本中用“中国”,而日文文本中用“大清国”。据此可知( )
A.日本阴谋削弱中国
B.东亚宗藩体系瓦解
C.清朝外交观近代化
D.中日国力对比逆转
10、“自大历以来,节度使多出禁军。其禁军大将资高者,皆以倍称之息贷钱于富室,以赂中尉,动逾亿万,然后得之……至镇,则重敛以偿所负。”这说明唐代( )
A.资本性借贷关系获得发展
B.官僚成为高利贷盘剥受害者
C.私人借贷助长了藩镇恶政
D.节度使深度参与经营性借贷
11、1964年,我国50多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民族尚未离开传统聚居区,到2000年,有28个少数民族遍布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少数民族在全国分布范围显著扩大。这表明( )
A.民族区域自治难以为继
B.西部大开发取得显著成效
C.改革开放促进人口流动
D.民族迁徙促进了民族交融
12、《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士人追到洞庭不见,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描述此“戏”的是
A.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B.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
C.箫鼓声声且莫催,彩球高下意难裁
D.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
13、下面是关于清代农业生产和人口(1600—1887)的统计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朝( )
年份 | 总人口(千人) | 农业人口(千人) | 耕地 | 农业人口人均粮食(斤) | |||
总面积(千亩) | 农夫人均(亩) | 总额 | 净额 | 余额 | |||
1600 | 120000 | 97200 | 725464 | 27.52 | 1765 | 819 | 469 |
1766 | 200000 | 170000 | 1036109 | 25.22 | 1700 | 789 | 439 |
1784 | 300000 | 255000 | 1009354 | 16.75 | 1122 | 521 | 171 |
1812 | 350000 | 297500 | 1050436 | 14.94 | 1012 | 470 | 120 |
1887 | 400000 | 340000 | 1125960 | 13.88 | 855 | 397 | 47 |
A.农业技术水平得到根本性提高
B.导致环境恶化的可能因素增加
C.注重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推广
D.高产农作物引进并大面积种植
14、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科学技术革命的模式经历了一个由“土洋并举”向“以土为主”的变化过程。“洋”就是依靠尖端科技人才,实现科技革命性突破,土是依靠群众智慧,发明“土办法”,制造尖端产品。这一变化( )
A.激发了人民群众勇攀科技高峰的热情
B.打击了高科技技术人才的研发积极性
C.推动了新中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D.体现了在科技领域的不切实际之作风
15、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各版护照上的文字经历了不断的变迁,如表中护照文字的变迁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 )
1949年单页版、1950年版、1953年版、1958年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
1971年版、1975年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
1980年版将1975年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
A.多边外交是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B.中国外交方针随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C.中国外交注重观念更新
D.以发展与大国的外交关系为重心
16、《清仁宗实录》(1816年)记载:“尔(英)国距中华过远,遣使远涉,良非易事;且来使于中国礼仪不能谙习,重劳唇舌,非所乐闻。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人民,慎固疆土,无间远迩,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材料反映了( )
A.统治者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B.清仁宗缺乏长远的谋划
C.清王朝经济形态的封闭性
D.清朝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17、古埃及人宣称他们的国王就是神,国王不仅自己长生不老,而且能够把永生赐予他人,蔑视法老权威的人则被剥夺永生的希望。在更早诞生的苏美尔文明,虽然神的需求、性格和行为与人类相似,但神是只可感受而无法看见的。据此可以说明( )
A.生产力差异影响思想观念
B.苏美尔已经出现人文精神
C.古埃及借助神权维护专制
D.苏美尔和古埃及缺乏联系
18、下图为清初安徽《霍山县志》对当地经济的相关记载。据此可认定该地( )
◆土人素不辨茶味,唯晋赵豫楚需此日用。每隔岁,经千里挟资裹粮,投牙预质,及采造时,男妇错杂,歌声满谷,日夜力作不休。 ◆麻有火麻,早而皮韧……又有苘麻,亦可为绳索。有苎麻,可绩而为布。 ◆薯味略同山药而稍鬆,大者长尺余,围盈拱。出六西乡苏埠,霍地间有种之者。 |
A.高产作物得以推广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C.农作物种植多样化
D.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
19、鲁迅曾指出:“最初,文学革命者的要求是人性的解放……大约几年之后,阶级意识觉醒起来,前进的作家就都成了革命文学家。”对这一转变起到明确推动作用的是( )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文学革命论的提倡
C.民主与科学的普及
D.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20、列宁在谈及新经济政策时说道:“我不想预测依我看究竟要多长时间……我们能估计到5—10年的情况,就谢天谢地了,通常我们连5个星期的情况也估计不准。”还认为,新经济政策不可能一直存在,在其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使命后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 由此推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A.得益于“苏联模式”的推行
B.依赖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
C.取决于苏俄社会形势的发展
D.佐证了苏俄社会经济的落后性
21、为了增强说服力,雅典公民在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上演说的时候,常常借鉴戏剧表演中的肢体动作和情感手段,将听众引向“愤怒”“嫉妒”和“怜悯”。这种演说方式( )
A.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
B.丰富了公民文化生活
C.增加了城邦决策风险
D.塑造了公民理性精神
22、距今约4700年的浙江钱山漾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篓、篮、簸箕等竹编用具,饰有人字纹、梅花眼、菱形格等花纹。这体现了( )
A.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
B.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C.生产劳动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D.社会分工与权力斗争的复杂
23、2023年3月,在中国的斡旋之下,断交了7年的沙特和伊朗两国达成协议,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美国则公开表示,沙特与伊朗之所以会谈判,是因为内部压力,而不是外部的因素。这表明( )
A.美国失去了在中东地区的霸权基础
B.大国博弈竞争影响国际关系
C.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民族矛盾的和解
D.全球命运共同体已深入人心
24、据史书记献:“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关于侨置郡县的设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寄托了流民回归故乡的情感
B.能够有效解决侨土冲突
C.给东晋社会治理带来新问题
D.利于流入地区经济开发
25、建立
(1)政治前提:___________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
(2)《三年法案》:议会至少三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期限不得超过___________。
(3)《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继承顺序,且明确未来国王必须是___________。
26、厘清史事,推理分析,形成合理结论,是高中学生必备历史能力。下表史事和结论关联正确的是
27、时代、人物与儒学
时代、人物与时代与思想文化总是密切相连,中国古代历史中儒学的发展即受到重要人物的影响也受到时代的冲击,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人物 | 儒学地位 | 时代背景 |
孔子 | 学说难行,有“如丧家之犬”之感慨 | 实力竞争与争霸战争 |
秦始皇 | 2 | 4 |
1 | 独尊儒术 | |
朱熹 | 3 | 儒学应对佛教、道教挑战与自生局限 |
28、唐代文成公主远嫁他乡,留下了一段民族友谊的佳话。从下图选项中,我们可知文成公主远嫁之地是是
29、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文明成果中的代表之一,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步都有过重要影响。
完成下列提纲。(选择其中5个数字代码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①礼、②道、③敬天保民、④经学化、⑤法、⑥理、⑦哲学化、⑧法规化、⑨心古代儒家文化流变与外传
(1)儒学的源流(西周)
代表人物:周公旦(制度化)
核心思想:“ ”
(2)儒学的演变
①形成期(春秋战国)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道德化)
核心思想:“仁”、“ ”
②改造期(两汉)
代表人物:董仲舒( )
核心思想:“天人感应”
③重塑期(宋明)
代表人物:“二程”、朱熹、“陆王”( )
核心思想:“ ”
(3)儒学的外传
①辐射东亚
②远播西方
(4)若就提纲中的“(3)—②”展开陈述,应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30、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不仅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将下列“重要时期”与同时代的“重要史实”相对应(填写字母)。
31、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32、内容
(1)规定议会___________
①议会必须定期召开,___________权属于议会。
②下院议员___________产生,在议会内享有演说、辩论或讨论国家大事的自由。
(2)限制___________权力
①司法权:凡未经议会的同意,国王不得___________或停止法律的实施。
②财政权:国王不得找任何借口___________。
③军事权: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___________。
33、___________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___________、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___________给日本。开放沙市、___________、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___________的途径,阻碍了中国___________的发展。
34、中国道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年,是山河巨变换了人间的100年。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请将下列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填入时间轴中。(填写字母)
3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839年英国政府开始改变帝国政策,向英联邦转型。二战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转型力度继续加强,于是便有了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第一次非殖民化高潮,在此期间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主共和国。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者深受鼓舞,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该地区建立了一批民族独立国家,由此形成第二次非殖民化高潮。而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运动又给予英属黄金海岸人民以巨大支持,1957年,加纳共和国成立,这是在非洲的英属殖民地中第一个赢得独立的国家;受此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规模最大的第三次非殖民化高潮。
——摘编自潘兴明《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型探析》
材料二二战期间,大约有百万非洲人被征伍,非洲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从战争中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锻炼。……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中期,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即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了历史性的亚非会议。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末,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内,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茶地普遍兴起,出现了撒哈拉以南非洲30多个国家实现独立的高潮。
——据杨兴华《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简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三次非殖民化高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复辟时期,当时针对王位继承问题在议会内部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传统的两派,这就是后来的辉格党和托利党。此时的两大党“没有政党的组织和纲领,其内部也极不统一,只不过在某些方面达成一定共识”。光荣革命之后,议会的地位逐渐上升,两大党已露出现代政党的许多特征。在1832年议会改革中,两党为扩大在选民中的影响,最终突破了议会内部这个狭小的领域,成为深入社会的政治组织。两党为了拉拢选民实行更加贴近选民意愿的主张,两党阶级基础发生变化,成为现代政党。
______摘编自张赫《代议制的英国模式论析》
材料二:美国自南北战争结束至1932年,共和党占据绝对优势,成为“老大党”。从1932年到1968年,多为民主党执政。70年代以后,两大政党势均力敌,执政时间相差不大。美国历史上也出现过不少的第三党,他们多次向两党制发起挑战均未成功。美国政党在组织形态上无“形”可塑。但“实际上,政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们不仅操纵着选举,从中挑选自己的政治代言人,而且通过两大政党之间相互制衡维护着政治稳定”。当外患大于内忧之时,两党在国内外政策中基本保持一致与合作。
______摘编自禄德安《试析美国政党政治的特点及其对美国外交的作用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政党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政党政治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政治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37、元代四等人制度等级依次为蒙古人、畏兀儿人、汉人、南人。
3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丰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
白居易诗《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氤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自然经济的特征。
(3)根据材料二指出自然经济对中国古代王朝统治起到的作用。
39、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明]谢肇制《五杂俎》
材料二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三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日江陵、日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四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