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的同学很苦恼:“为什么我在学习上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呢?”,结合图,谈谈给我们的启示:( )
A.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B.互帮互助,掌握各种学习方法
C.多花时间,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D.分清主次,重要的事情都要先做
2、“议事厅”“湾子会”“屋场夜话”……通过搭建多种议事平台,枝江市把议事场地搬到居民“家门口”,人民日报对这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作了专题报道。遇事共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这种形式是( )
A.民主协商
B.民主选举
C.民主管理
D.民主决策
3、“自治”精神是我们共同建设美好集体的精神,下列做法体现这种精神的是( )
①班主任生病了,全班同学自觉管理班级
②自发带领同学给参加运动会的同学送水
③迟到了但为了维护班级荣誉,在门卫处签了隔壁班同学的名字
④悉心准备,闯入了演讲比赛的决赛,为班级争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上海“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报名踊跃,新增志愿者持续破万,负责人说不是我们哪个岗位需要多少人,而是哪些岗位已经满了。在这些志愿者身上我们感悟到( )
A.生命能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B.践行诚信需要运用诚信智慧
C.每一种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
D.生命的意义在于战胜挫折
5、遭电击失去双臂的王争凭着毅力苦学16年,成为浙江大学博士生,他用嘴、脚书写了灿烂的青春。王争的事迹告诉我们,面对挫折与逆境,最重要的是( )
A.发掘生命的力量,增强生命的韧性
B.冷静分析,学会自我放弃
C.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不依赖他人
D.懂得自尊自信,放弃虚荣
6、2023年3月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新增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入听取基层群众和有关方面对法律草案和立法工作的意见。”这一规定有利于( )
A.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进程
B.确保每项法律都得到严格执行
C.保证法律制定的公平性与强制性
D.拓宽基层群众自我管理的途径
7、央视发布2024年甲辰龙年春晚的主标识(如图),晚会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为主题,“龙行龘龘”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从上古图腾到吉祥瑞符,生动描摹十四亿中华儿女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晚会用创新“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展现一台精彩的文化盛宴。材料体现( )
①主标识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增添人民内心自信
②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是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特点
④吸收世界文明、传承中华美德文化基因、构筑中国价值体系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8、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要( )
A.积极主动参与竞争,同时也要居安思危
B.与发达国家结盟,坚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C.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一切外来文化
D.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主导经济全球化的新格局
9、“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B.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C.个人对社会的发展影响甚微
D.每个人都会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10、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各级人民政府把政务服务搬到互联网上,及时向社会传递法律、法规、规章,向群众推送他们关注的信息和服务、有的部门积极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这些做法的意义在于它们( )
①扩大了公民的民主权利②提高了我国协商民主的实效
③促进了政府的依法行政④保障了公正司法的贯彻落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23年7月31日,北京遭遇140年来特大暴雨,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一刻不停“抢险、抢修、抢通”,全力做好“四通一保”、伤员救治、群众安置等各项救灾工作。这表明( )
①生命是宝贵的,必须重视人的生命②党和国家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③关注自己身体健康,是自私的表现④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可逆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今年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纪念日,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成功实践。对这项制度认识正确的有( )
A.可以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各种权利
B.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
C.我国已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D.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3、古语有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学会自律慎独②要自觉遵守规则
③君子必须学会独处④要提高道德修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4、“创建文明城市,人人有责”。学生小华对人们的交通出行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细致观察,发现部分司机在早晚高峰车行缓慢时心急火燎,即便排在队伍后段,也冲着头车大按喇叭催促;一些行人任性的过马路、任意闯红灯、边过马路边刷手机。解决小华发现的上述问题,你的建议是( )
①司机要提高驾驶素养,遵守交通秩序 ②行人要提高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
③司机和行人要相互礼让,共创文明交通秩序 ④交警要加重对违章行为的经济处罚力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华为发布了首款自主研发的5G智能手机MATE60Pro,标志着中国终于在芯片领域实现突破,不再长期依赖外部输入。这启示企业要( )
A.借鉴国外科研,长期依靠技术进口
B.加大科研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C.参与科技立法,注重研究成果转化
D.强化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16、“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只有喊着同一个号子,朝着同一个方向,同舟共济,才能奋力驶向梦想的前方。”这句话里的“时代”和“梦想”分别是指(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改革开放时代 振兴中华实现四化
D.全面小康建设新时代 基本实现现代化
17、国家统计局最新人口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为14.11亿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进入负增长区间。以下关于人口负增长的原因及影响的推导正确的是( )
A.人民生育意愿提高→人口负增长→资源环境面临危机
B.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调整→人口负增长→加剧人口老龄化
C.重男轻女思想仍然存在→人口负增长→导致人口结构失衡
D.鼓励生育的配套政策不完善→人口负增长→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
18、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 )
A.解决人类问题的核心价值所在
B.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C.建设国际新秩序的最重要途径
D.各国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19、“敦煌的女儿”樊锦诗面对物质条件匮乏、漫天的风沙和无穷的寂寞,她无怨无悔,把研究和保护莫高窟当成一份终生的事业。樊锦诗的事迹启示我们( )
A.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
B.要承担肩负的责任,不计代价与回报
C.只有自愿选择的事情,才能够做得很出色
D.责任意味着代价,承担责任会受到责备,甚至处罚
20、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为广大农民群众送来了政策春风和民生礼包。这表明( )
①推进乡村振兴就是党的初心和使命 ②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③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不高 ④我国关注民生,不断推动乡村发展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新闻评析】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李某驾驶外地牌照车辆至疫情检查登记卡口,工作人员要求李某戴上口罩进行测温,李某拒不配合,大喊“戴不戴口罩是我的自由,你们凭什么要求我这样做?”。几位当时从卡口经过的中学生,对李某所谓的“自由”产生了争议。其中,小张同学认为:“自由就是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请对“自由就是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2、【厉行法律与法同行】
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这意味着带娃这件传统“家事”从法律层面上升为重要的“国事”。
张鹏和刘明从网上查找了这部法律,进行了讨论:
法律条文: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导其珍爱生命,对其进行交通出行、健康上网和防欺凌、防溺水、防诈骗、防拐卖、防性侵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帮助其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从这些法律条文来看,家庭教育是纯粹的“家事”用道德就可以调解了,没必要上升到法律。请运用法律和法治的相关知识进行评析。
23、 材料一 12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方案指出,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好大中小学思政课,思政课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材料二 “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
有人认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是当前教育的当务之急,更能够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数理化等学科远比思政课重要。试进行辨析。
24、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谈谈我国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2017年12月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为亿万农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
材料二:“十三五”规划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1)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中国特色减贫之路体现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体现了当代中国的哪一发展思想?
(4)“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是什么?
26、请阅读漫画,运用道德知识回答问题。
结合漫画,谈谈你对漫画《寻人风波》的理解。
27、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28、为什么要让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利,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