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葬花吟》诗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写出了黛玉以花自比,认为自己的人生可能与花的命运一样,写出了她对死亡焦虑,对于人生幻灭的一种感慨。
B.“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寄黛玉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黛玉虽然得到了贾母怜爱与宝玉的爱慕,但却也寄人篱下经受冷暖。
C.“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黛玉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D.《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体现了那种不屈不挠、冰清玉洁,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性格;“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以落花为喻,体现了她对大观园内女儿们前途命运的忧虑与绝望。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人们怎么会忘记,在那大雪封门的日子,他带着党的温暖走进了贫农的柴门;在那洪水暴发的日子,他拄着棍子带病到各个村庄察看水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切,多么熟悉,多么亲切啊!
①是他喊出了“锁住风沙,制伏洪水”的号召
②是他带领兰考人民扭转了兰考的局势,激发了人们的革命精神
③是他发现了贫下中农革命的“硬骨头”精神,使之在全县发扬光大
④是他高举着毛泽东思想的红灯,照亮了兰考人民自力更生的道路
A.②①④③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④③①②
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李商隐以前,诗人运用典故,________,不会句句都用典故。而且一般的用典故,都是明用,读者看得出,这一句中包含着一个典故。只要注明典故,________。但是,李商隐的诗,________,即使都注明白了,诗意还是不易了解。因为在运用典故的艺术手法上,他也有所独创。他在诗中运用典故,________。________,常常不是李商隐企图在他的诗中所显示的意义。
①诗意也就明白了
②典故本身所代表的意义
③常常是暗用、借用或活用
④往往是逐句都用典故
⑤不过偶尔用一二处
A. ⑤①④③② B. ③①②④⑤
C. ③②④①⑤ D. ⑤①②④③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墨尔本电影节组委会不顾中国民意的反对,执意为疆独分子做宣传,中方对这种险恶用心 。
②他是我大伯的老邻居,大伯有几个孩子,谁几岁,谁的性格怎样,他都 。
③李警官在办案过程中十分细心,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真可谓 。
A.洞若观火 明察秋毫 了如指掌
B.了如指掌 明察秋毫 洞若观火
C.洞若观火 了如指掌 明察秋毫
D.明察秋毫 洞若观火 了如指掌
5、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一系列藩篱的不断消失,游戏行业的天花板被不断突破,整个行业又将迎来黄金期。
B. 新版《鹿鼎记》将于2018年6月开拍,制作方所选的演员都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明星。
C. 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嘉宾们就如何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达成了共识,那就是用好政府、市场“两只手”,让政府和市场各行其是,相得益彰。
D. 小明买了一束玫瑰花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小丽,但被她毫不客气地退了回来,他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学海珠玑,唐音永存
2017年2月1日,农历正月初五,我的导师霍松林先生逝世了,他逝世的消息一下子震动了学界,震动了艺坛。先生走过了人生的第97个春秋,他的一生平淡而又非凡。他曾说:“我这一辈子很简单,就是围绕文学,做了读书、教书、写书三件事情。”
霍先生12岁以前是在父亲教诲下苦读、苦学的。父亲先教霍松林背诵《三字经》《千字文》,然后循序渐进,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古文观止》《千家诗》等。那些经过反复背诵、后来逐渐弄懂了的东西,涉及文史哲等许多方面,这就在不知不觉之中给他培育了广泛的学习兴趣。
1945年7月,霍松林考入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钱仲联先生评价霍先生这段学习时说:“时胡小石、卢冀野、罗根泽各以一专雄长盘敦,松林俱承其教而受其益。于诗尤得髓于汪方湖,于词则传法乳陈匪石。”在大师级教授的熏陶下,他在文学的海洋中恣意畅游,对音韵学、训诂学、诗学、词学、曲学以及文学理论批评史等刻苦钻研,而且逐渐“由博返约”,形成了研究中国诗史或中国诗歌理论批评史的想法。
霍先生教书生涯长为70多年。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到辞世,他在陕西师范大学执教半个世纪。在文学院的文汇楼大厅,先生题写的“扬葩振藻,绣虎雕龙”八个大字寄寓着他对人才培养的热切期望。20世纪50年代初,教书首先从编写教材入手,当时,霍先生接手文艺学,无教材、无参考资料,但他克服困难,从头搜集和阅读有关资料,至1953年秋,几经补充修改,先生完成了26万字的《文艺学概论》,就这样,我国便有了最早的一部新型文艺理论教材。
霍先生被教育界同仁誉为“关西孔子”“海内儒宗”。2014年,鉴于他几十年来为学校发展与建设作出的杰出贡献,先生被授予“陕西师范大学杰出贡献奖”,奖励100万元人民币,他随即拿出奖金设立了“霍松林国学奖学金”,奖掖后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到2015年,霍先生先后培养了20多名硕士和70余名博士,遍布全国各地,大都成为所在单位教学科研的骨干或新一代学术带头人,学界称之为“霍家军”。
所谓“写书”,就是从事学术研究。霍先生有句名言:“我的岗位工作是教学,所谓研究,其实是备课。” 学术研究、著书立说,必须求真求是,甚至要敢冒风险。
自1958年开始,霍先生就因他曾经出版的《文艺学概论》受到冲击。“文革”之初,又因曾发表《试论形象思维》一文,抄家、游街、扫厕所,到最后关牛棚、劳动改造,然而,十余年的“蹲牛棚”,也没能改变霍先生的学术个性。平反之后,霍先生又写了《再论形象思维》的长篇文章,表明自己的学术观点。
霍先生的古典文学研究,建立在他雄厚的文艺理论基础之上。他自己除撰有《文艺学概论》《文艺学简论》等著作之外,还整理了大量古代文艺理论著作,如校注《滹南诗话》《瓯北诗话》等,主编《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详注》等。霍先生经常引用《南齐书•文学传论》的一句名言鼓励学术创新:“若无新变,不能代雄。” 霍先生与弟子傅绍良合著的《盛唐文学的文化透视》,开辟了盛唐文学研究的新领域,给后来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学海珠玑光简册,诗坛星月耀乾坤”,这是霍先生1982年献给首届全国唐诗讨论会的诗句,今天用来概括先生的学术风范也十分恰当。先生离开我们了,但“唐音”永存,他的著作将永远流传、光照千古。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围绕“读书、教书、写书”三件事情,展开,行文简练自然,为我们呈现了一位忠于治学的中国传统儒士形像。
B. 霍松林先生幼年在父亲教诲下苦读、苦学的经历,给他不知不觉之中给他培育了广泛的学习兴趣,为他以后专业于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C. 2014年,鉴于他几十年来为教育作出的杰出贡献,先生被授予“陕西师范大学杰出贡献奖”,奖励100万元人民币,他随即拿出奖金设立了“霍松林国学奖学金”,奖掖后辈。
D. 如果没有霍松林先生的《文艺学概论》,我国第一本新型文艺理论教材会延迟出现,这将是我国文艺理论研究的一大遗憾。
【2】霍松林先生曾说:“我这一辈子很简单,就是围绕文学,做了读书、教书、写书三件事情。”请简单概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3】在霍松林先生身上具备哪些中国传统文人所具备的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勾勒出阿房宫占地面积广、凌空蔽日的宏伟气势。
(2)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述了人们行走在蜀道之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3)“酒”在唐宋诗词中常常成为诗人笔下的抒情载体,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
(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5)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山坡羊·潼关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概括了封建王朝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说明历史是不断发展的。
(2)《师说》中认为“愚人之所以为愚”是因为那些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写乐声已停,听众却仍久久沉浸在美妙情境中,侧面烘托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__________, ___________?” (《论语·克己复礼》)
(2)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 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王勃《滕王阁序》)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5)____________,上有黄鹂深树鸣。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11、按要求填空。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劝学》)
(2)____________,破灭之道也。(苏洵《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对大自然雄奇景象的赞叹,引出英雄豪杰的事迹。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①化枯枝。
湘东一目②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释】①蜩甲:蝉蜕。《庄子》中有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蝉,意志专一,竟把身子当作枯枝。②湘东一目:据《南史》,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此处喻指围棋局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公事之余,双方开始下棋。既呼应题目中“弈棋”二字,又能自然引出下面内容。
B.颈联“诚甘死”和“尚可持”构成转折,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
C.尾联写感慨,一向珍惜光阴的读书人下起棋来竟把时间忘记了,突出了下棋的紧张与专心。
D.整首诗歌重点摘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心境状态,而没有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2】请简要赏析本诗中颔联和颈联所用表现手法的作用。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鲁有兀(注)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常季曰:“何谓也?”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常季曰:“彼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 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将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犹若是,而况官天地、府万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者乎!彼且择日而登假,人则从是也。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
(选自《庄子•德充符》,有删改)
(注)兀:断一足称兀。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 遗:遗忘
B.而游心乎德之和 和:和谐
C.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鉴:照镜子
D.而况官天地、府万物 官:主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
B.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
C.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
D.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明孔子对王骀佩服的一项是
①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
②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
③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④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
⑤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
⑥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国有个叫王骀的人,被砍去一只脚,可是跟从他学习的人竟然跟孔子的门徒一样多,因此,常季非常气愤。
B.王骀站着不给人以教诲,坐着不发议论,这在常季看来非常疑惑:难道真的有不用言语的教诲,就能使学生于无形中心里领会的吗?
C.孔子认为,如从事物的差异面看,即使事物邻近得如同一人之肝胆,也会像楚国和越国那样相距很远;但从事物的相同的一面看,万事万物又都是同一的。
D.在孔子看来,王骀就是那种把六骸作为自己的寄托之具,把耳目等器官看作形式,视万物为一致,而且没有丧失木真之心的人。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2)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
【6】王骀令孔子佩服的思想或言行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多闻曰博,少闻曰浅;多见曰闲,少见曰陋。
(荀子《修身》)
材料二:
专己(固执己见)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
(《后汉书》)
材料三:
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泰戈尔)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