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人前进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这句公益广告语告诉人们( )
A.个人的行为决定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B.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C.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
D.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2、如图警示青少年要( )
A.坚决抵制直播,主动远离网络
B.理性对待直播,学会辨析信息
C.健全法律法规,依法规范行业发展
D.学习带货技巧,加大货物审核力度
3、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下面是15岁中学生陈某步入犯罪陷阱的轨迹,这带给我们的警示是( )
A.预防犯罪,要杜绝不良行为,依法自律
B.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C.走向违法犯罪,都是“朋友”的责任
D.未成年人年龄小,违法犯罪也没关系
4、下列对“微行为”的“微点评”中,正确的有( )
序号 | 微行为 | 微点评 |
① | 考试时拒绝为同学提供答案 | 诚实守信,坚持原则 |
② | 嘲笑同学回答错老师提的问题 | 平等待人,与人为善 |
③ | 路上遇到长辈主动打招呼 | 尊重他人,文明有礼 |
④ | 未经允许翻动同学的物品 | 侵权行为,涉嫌犯罪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乘坐高铁和动车,明确规定“禁止吸烟”;在影剧院、图书馆等明确规定“禁止大声喧哗”。从这些规则中可以看出( )
①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②自由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③追求自由不得损害他人利益 ④自由就是依照自己意志行事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6、教育家陶行知说: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对于祖国,我们应该( )
①只需索取,无需奉献②地大物博,只管享受
③树立国兴我荣,国衰我耻的观点④具有最深厚的情感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7、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下列句子中,能体现与人为善和换位思考这一理念的是( )
A.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B.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8、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神州十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老师第一时间带领学生们通过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一起见证中国的辉煌时刻,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国的发展。这说明( )
A.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B.该举措创造了新文化,丰富了文化内容
C.网络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D.网络促进了文化传播
9、林女士在直播平台买了一袋香米,到货后发现香米变质了。对此,她正确维权的方式是( )
A.拨打119投诉电话
B.自行与客服协商解决
C.对商家进行恶意差评
D.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10、近几年网红主播带货“翻车”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虚假宣传,以主播辛巴的“糖水燕窝”事件为例。广州市场监管部门公布“辛巴直播带货即食燕窝”调查处理情况:辛巴方被罚90万,市场监管部门拟对燕窝品牌方广州融昱贸易有限公司作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罚款200万元的行政处罚。这表明( )
①诚信不仅是公民的道德准则,也是法律要求
②讲诚信赢得他人认可,不讲诚信必受法律制裁
③诚信是商家的无形资产,能塑造良好形象和信誉
④必须以诚信为根本活动准则,规范自身的行为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1、近年来,我国游客的文明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不管是巴黎街头“请勿喧哗”的中文标语,还是纽约地铁站台“请勿插队”的中文劝导牌,仍在警示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这是因为( )
A.文明素质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B.文明有礼只是利于个人成长
C.中文劝导语方便中国游客游玩
D.文明礼貌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和尊严
12、近日,邳州市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限令涉执行案件被执行人自觉履行义务的公告(2023第三期)”。公告指出,在规定期限内拒不履行还款义务的“老赖”将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呼吁全社会共同营造“失信寸步难行,守信海阔天空”的法治氛围。这一举措( )
①能够杜绝失信行为
②有利于推动人们珍惜自己的诚信记录
③有利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能够形成“人人守信”的社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晚三秒再关门是生活中的小细节。当朋友到你家做客离开时,目送朋友,待脚步声渐远后,再轻轻关上门。这种做法是( )
A.道德提倡、法律强制的责任
B.以礼待人、温暖他人的做法
C.明辨是非、弃恶从善的选择
D.尊重人格、包容他人的表现
14、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办。八年级学生彤彤和父亲一起用实际行动扮靓城市。中学生要学会关心参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应该向彤彤学习( )
①热心帮助他人②关注社会,了解社会
③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④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等成年后投身于社会实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1.4万节优质课免费取,深圳这个云端‘宝藏库’值得拥有。”深圳教育云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的在线教育服务。这说明( )
A.网络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B.网络时代应学会“信息节食”
C.优质课提升了学生学业成绩
D.在线教育必将取代传统教育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面世,该案对现行刑法作出多处修改,其中的亮点之一是将最低刑责年龄下调至12周岁。对这一调整理解错误的是( )
①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遵守规则只能靠他律
③未成年人不再受到保护 ④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11年1月5日晚,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文化中国——海外华人中华才艺展演”汇报演出在深圳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西班牙、马来西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48名海外华人文化社团的文艺骨干参加了本场演出。上述材料表明( )
A.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为世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B.中国在国际安全方面为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C.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D.中国为世界范围内缓解和消除贫困作出了积极贡献
18、小岩一家约了朋友一起吃晚餐。以下哪个行为不可以体现小岩文明有礼( )
A.等客人到齐之后再动筷
B.用公筷给朋友夹菜
C.站起来主动与刚到的朋友打招呼
D.与朋友交流时眼睛盯着屏幕
19、观察下面漫画,你给这两幅漫画选择的标题是( )
A.责任与角色同在
B.自己对自己负责
C.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D.服务社会,赢得荣誉
20、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下俗语与社会关系搭配正确的是( )
A.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业缘关系
B.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血缘关系
C.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地缘关系
D.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业缘关系
21、辨析题
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微信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更因有强大的功能深受大家的喜欢。有的人甚至三天不吃饭也要到群里看一看。八年级同学小强也认为:“微信方便又时尚,开阔视野长见识”。
请你运用课本知识对小强的观点加以分析。
22、我们大多数人既是公民也可是说是人民中的一员,所以公民和人民是没什么区别。这种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23、 在乐善好施的河南,志愿者团队和人数在全国都位于前列:截止到2018年底,河南省注册登记的志愿团队达5万多个,位居全国第三;发布志愿服务项目26.7万个,志愿服务总时长1.2亿多小时,位居全国第三同学们对志愿活动的意义有深刻认识,但是对于青少年是否应参加志愿活动,大家意见不一
24、“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国有经济是主导,致富路上带头跑。公有制是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不可少。初级阶段齐奋斗,共同富裕奔小康。”
这段歌词说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什么经济制度?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25、材料一:礼仪规范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适应。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礼仪也发生着变化。请完成下列表格
礼仪发生的变化 | 变化原因 | 举例 |
礼仪消失 | ① | ② |
礼仪融合 | ③ | ④ |
(1)写出上述表格①②③④处相应的内容。
材料二:周末小明跟爸爸妈妈去听一场高雅的音乐会。乐队演奏了一首又一首优美的乐曲。在时而激昂、时而低缓的乐曲声中,小明完全沉醉了,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没想到,他一个人的掌声打扰了会场安静的气氛,小明顿时感到很尴尬。
(2)请结合“入乡随俗”的相关知识,对小明进行帮助。
26、“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这不仅是庄严的仪式,更是神圣的承诺,以责履誓、以行践诺、依宪施政、依法行政,不负党和人民重托。
学习完有关宪法的知识后,八(1)班学生召开“模拟宪法宣誓,保障宪法实施”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简要说明宪法宣誓仪式的必要程序。
(2)请你感悟誓词,写出举行此次模拟宪法宣誓活动的意义。(至少两个方面)
(3)模拟宪法宣誓后,谈谈你打算如何把宪法至上的原则落实到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至少两个方面)
27、材料一:2011年12月15日23时30分,陵川县杨村镇初级中学初一宿舍内,牛某等7人正在殴打秦某。起因只是琐事纠纷。牛某等7人拳打脚踢、使用木棍等工具对秦某进行殴打……
材料二:2011年12月3日下午4时,在晋城市实验中学,李某纠集数人对同校郭某进行殴打,起因同样只是琐事纠纷。当晚7时,郭某回家的路上又被李某纠集来的9人再次殴打。殴打中将郭某的肩胛骨大动脉刺破,致使郭失血过多死亡。据了解,郭同学在汶川地震中,多次在学校和社会上捐款,每次见到流浪者,他都会给一定的捐助。
(1)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它有什么危害?(3分)
(2)请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为制止材料中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请问:
(1)我们党和政府的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制定了哪些方针和政策?(3分)
(3)我国各民族间的团结友爱、合作互助有什么意义?(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