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这里所说的“无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是( )
A.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B.帝国主义国家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C.中国完全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
D.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佳得士拍卖行不顾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反对,在巴黎大皇宫拍卖从中国圆明园掠走的文物鼠首与兔首雕像,请问:鼠首与兔首是在哪次战争中被掠走的 (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011年)是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多少周年?( )
A.80 B.90 C.100 D.110
4、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开始于( )
A.中华民国成立 B.抗日战争胜利
C.三大改造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1912年,孙中山在哪里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武汉
6、据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回忆:张学良问,联蒋抗日行吗?周恩来立刻答道,可以,只要他放弃“攘外必先安内”,只要他能够同意合作共同抗日,我们就能跟他联合。这一历史场景的出现最有可能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西安事变 D.—二九运动
7、从1840年以来,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遭到完全失败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8、“中共八大”“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C.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赔款两亿两白银……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句口诀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1860年,洗劫北京城、火烧圆明园的侵略军是( )
A.英法联军
B.英美联军
C.法俄联军
D.美法联军
11、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一项是( )
A.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C.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
D.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12、中共中央、国务院 1月9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向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于敏颁发奖励证书。材料表明:( )
A. 科技创新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的根本原因 B. 我们必须优先发展科学技术
C. 我国科技总体水平不高 D. 我国正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3、签订《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
A.毁坏了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D.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4、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 )
A.奕䜣
B.曾国潘
C.李鸿章
D.张之洞
15、漫画不是客观实物的“写真”,但仍能反映特定时期的世事变迁与时代内涵。香港报纸刊登时事漫画《时局图》,反映出当时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瓜分的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局面出现是在( )
A.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16、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5日下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②这两个纪念日的设立体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与决心和纪念死难者。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和地位
④“南京大屠杀”体现日本侵略者的残酷的暴行。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
A.邓世昌
B.林则徐
C.曾国藩
D.左宗棠
18、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的三个多月时间里,临时政府颁布了39条除旧布新的法令。孙中山对此颇为乐观,确信“帝王思想”将会“不谋而绝迹于天下”了。这反映出孙中山()
A. 未能看清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图谋
B. 认为民族主义目标已经完成
C. 认为三民主义理论指导革命成功
D. 对中国的国情认识尚不充分
19、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克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八字方针( )
A.调整、巩固、发展、提高
B.发展、巩固、充实、提高
C.调整、充实、开放、公平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0、19世纪中期,法国的一名外交官对两个“联合的民族”在抢掠方面的“特点”进行对比:法国人毫无章法,甚至是一种无政府状态;而英国人则是有组织有安排、有条不紊。该“抢掠”发生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康熙年间
D.乾隆年间
2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战役,
(1)解放了东北全境—— ______ 。
(2)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一一 ______ 。
(3)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______ 。
2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________; 为了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________; 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的________
23、14——16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是______。
24、《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中①处是____,②处是____
25、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6、在中共十八大上,___________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_______________。
27、抗日战争:___________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___________后,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___________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___________是中国军队(共产党)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___________(时间),日本无条件投降。
28、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
(2)1487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___________。
(3)1492年,___________(国别)航海家哥伦布,从____________ (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他认为到达的地方是____________,所以称当地居民为_________。
(4)1497年,____________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98年到达____________。
29、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30、根据称谓写出历史人物
﹙1﹚“铁人”___________。
﹙2﹚党的好干部__________。
﹙3﹚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_______。
3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是在哪次会议上确定的?
(2)哪次会议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成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3)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哪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思想基础?
(5)邓小平理论与科学发展观分别在哪次会议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什么?
(7)“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8)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作为一名中学生将如何努力,去实现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32、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洋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其中央代表是谁?主张学习西方的哪个方面?
(2)请简写洋务运动的内容有哪些?其中哪支舰队规模最大?
33、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变法成功,进行了哪些宣传组织工作?戊戌变法的经济和文教方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4、《申报》于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见证了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历史变迁。
材料一 英美租界银楼、酒馆、茶食等铺招牌凡有满汉字样者前惟除去“满”字,昨日起则将“满”字一律改为“新”字,如新汉酒席、新汉首饰、新汉茶食等,颇觉气象一新。
——《申报》1911年11月6日
(1)说出材料一中令中国“气象一新”的革命的名称材料一的现象体现了该革命的哪一项政治纲领?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功绩。
(人物·评价)以下是《申报》对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事迹的评价。
(2)请你为历史人物选择相符的评价内容,将其填入对应的横线上(填写字母)。
李鸿章①: ____________
孙中山②: ____________
袁世凯③: ____________
A评价:
数十年来专心一志,以谋中国革命,其始之也,人人无此观念,而于彼独先继之也;屡仆屡起,人人无此坚忍,而于彼独不屈;人人不料有此伟大之结果。
——《申报》1911年12月24日
B评价:
以此等无能无谋之人,而欲妄行帝制,宜其半途而无成矣。
——《申报》1916年3月31日
C评价:
自知轮船之利,参用西人之法学造轮船,以为有西国船为之法式,而又悉心经理,加意学习,庶几可以与西船相衡,并驾齐驱于海道之中矣。
——《申报》1881年3月17日
(报业·使命)除了《申报》,中国近代还涌现出一批新式报刊,它们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材料三 1865-1895年各主要城市新办报刊统计表
| 上海 | 香港 | 澳门 | 广州 | 厦门 | 福州 | 汉口 | 天津 | 宁波 | 其他 | 合计 |
外文 报刊 | 41 | 12 | 14 | 5 | 2 | 5 | 2 | 2 | 1 | 7 | 91 |
中文 报刊 | 45 | 6 | / | 10 | 3 | 4 | 7 | 1 | 2 | 8 | 86 |
——刘文婷:《中国近代商业报刊研究》
(3)依据材料三,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没涉及”。
①上海是中国近代报业中心。 ( ) ②中国近代报刊都兴起于东南沿海。( )
③中国近代报刊主要是外文报刊。 ( ) ④中国近代报刊最先由外国人创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