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6年底,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
A.农业实现了合作化生产
B.手工业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
C.工商业实现了公私合营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
2、1924年,在广州建立的革命军事学校是( )
A.京师大学堂
B.黄埔军校
C.时务学堂
D.农民运动讲习所
3、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统计,1894年前的50多年间,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到1913年,外资企业增加到300余家。外商企业骤增的主要原因是
A.鸦片战争爆发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马关条约》签订
D.《辛丑条约》签订
4、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之处的讨论,正确的是
A.都经过长期的起义准备
B.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D.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
5、电影电视剧作品中,经常出现与史实不符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属于“穿帮”的是
A.光绪皇帝下诏建立京师大学堂
B.长征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C.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
6、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曾流传着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此歌谣反映了( )
A.清军向太平军反扑
B.天京变乱造成悲剧
C.太平天国北伐失败
D.天京陷落
7、“第二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一宪法条文的首次出现表明( )
A.政治协商制度建立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C.国内主要矛盾转变
D.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形成
8、2020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这场在中国持续了14年的侵华战争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9、中国近代史上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 ( )
A.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10、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下面关于戊戌变法的线索中,对应错误的史实是
A.A
B.B
C.C
D.D
11、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材料描述的是以下哪一事件?( )
A.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B.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C.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
D.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12、《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一文中写道: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这笔巨额赔偿相当于当时日本4年的国家财政预算额。日本把这笔巨款的84.7%用于军事,其他部分用于皇室费用及教育基金等。以下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 日本利用这笔巨款,开始向欧美国家学习
B. 日本利用这笔巨款,建立了一支效忠天皇的军队
C. 这笔赔款为日本扩充海陆军军备提供了大量资金
D. 这笔赔款为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扩张奠定了基础
13、1898年,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一座新式学堂,这座新式学堂是
A.万木草堂
B.京师大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北京大学
14、如下图所示的遗迹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的耻辱
B.英法联军的暴行
C.沙俄侵华的罪证
D.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
15、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B.提升了清朝军事力量
C.抵制了列强经济入侵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6、在历史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观点。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1949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B.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C.1956年的中共八大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7、1860年安庆陷落后,率领太平军在沪杭一带抗击洋枪队的将领是 ( )
A.李秀成
B.陈玉成
C.关天培
D.洪仁玕
18、红军长征,摆脱了蒋介石军队围追堵截的是( )
A. 四渡赤水后 B. 巧渡金沙江后
C. 强渡大渡河后 D. 翻越夹金山后
19、1949年,渡江战役之前,人民解放军向各国发出通告:“所有外国军舰必须于1949年4月20日前撤离长江,否则视为挑衅”。4月20日上午,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并向解放军开炮。人民解放军奋起还击,毙伤英军百余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A.是中国人民海军建设的发起点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彻底切断了国民党的军事外援
D.为打过长江去奠定了基础
20、《复兴之路》解说词中提到:“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初所遭受的国耻。”下列对“国耻”说法正确的是(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沙俄侵占北方大片领土
C.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21、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交接入列。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______、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22、
(1)自古以来,状元最受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偏偏有一个状元“舍本逐末”办起了实业,此人是 。
(2)是“中国人的光荣”——周恩来。 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3)中国西学第一人—— ,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
23、填空题
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_______。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创办了机关刊物《_______》,作为宣传革命的刊物。
24、____________(会议)上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5、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革命是:______。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革命是__________。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__________。
(3)__________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7、(1)汉武帝接受 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汉武帝接受 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3)汉武帝派 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
(4)汉武帝建立 制度,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5)下图是汉代农民使用的一种播种工具,它的名称是 。
28、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_____。
29、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_》,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在《______》中,清政府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30、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________年代。标志:_______的广泛使用, 。特点:_______同_______紧密结合。 时代特征:人类社会进入“________”。
31、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不断探索,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路线上确定指导方针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4)中共十五大、十九大分别将哪一理论成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5)概述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的内涵。
32、中国近代史上有许多以“2”结尾的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1842年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名称。
(2)写出1872年创办的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3)写出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重要成果1例。
(4)1922年召开的哪一会议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5)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见证了日本侵略者对东北的奴役侵略,写出在东北地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爱国将领一位。
(6)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汇演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出怎样的方针?
(7)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的感悟。
33、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从在野到执政的艰难历程,探索出了革命和建设两条辉煌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了巨大贡献。
(1)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在指导思想和阶级基础上焕发出怎样的新面貌?
(2)哪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3)中国共产党探索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分别是什么?
(4)哪两大伟人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做出了巨大贡献?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涵有哪些?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确立的最后的时间节点是哪一年?
34、阅读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1895年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三: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的读书人唾骂,也因为洋务,被天下的世俗功利之人崇拜,而我之所以推崇他,责备他、惋惜他,也是因为洋务…李鸿章出生以来,实为中国与世界发生密切关系的时代,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艰难的时代。
──梁启超《李鸿章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等洋务派的作为主要涉及哪些领域?
(2)材料二中李鸿章如此“伤感”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读书人、世俗功利之人和梁启超对李鸿章分别是什么评价?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