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屏东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钢产量)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歌谣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B. 中共“八大”的召开

    C. “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D. 实行改革开放

  • 2、下列内容可直接用于研究

    A.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中华民国的创建

    C.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D.军阀割据混战

  • 3、七七事变后,骄横的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的战役有

    ①淞沪会战

    ②武汉会战

    ③长沙会战

    ④百团大战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 4、1916年6月,北洋军阀分裂,其他各省也有大大小小的军阀。他们拥兵自雄,自成派系,连年混战。据统计,1916-1918年,军费增加5000多万元。这个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

    A.实行封建专制 B.推行民主共和 C.工农运动发展 D.军阀割据混战

  • 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6、2013年7月29日,新型导弹护卫舰梅州舰加入南海舰队,这标志着南海舰队基地防御兵力开始换代升级。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

    A.华东军区海军

    B.南海舰队

    C.东海舰队

    D.北海舰队

  • 7、“这本书叙述了中国自1840年到1919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作者对诸多广为人知的事件作了全新、独到的解读。”下列最适合作为该书书名的是( )

    A.《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

    C.《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D.《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

  • 8、被人们称为“状元实业家”的是

    A.张謇

    B.范旭东

    C.聂耳

    D.荣德生

  • 9、国民党要员郝柏村回忆说:“以武力营救蒋委员长的军事行动,幸赖蒋夫人大智、大仁、大勇的人格,使蒋委员长平安脱险,并停止了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十年内战。”他描述的事件是(       

    A.西安事变

    B.北伐战争

    C.七七事变

    D.九一八事变

  • 10、“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可以用来概括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其中“民国初年,飙转豹变”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②外国资本的支持是经济发展的保证

    ③良好的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                    ④思想的转变影响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1、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周年大会上指出:“这次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A.50周年

    B.60周年

    C.70周年

    D.80周年

  • 12、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贫富差距

    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人民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 13、甲午战争的惨败让我们认识到清政府骨子里的腐朽与没落,也让我们认识了许许多多为国家和民族甘愿牺牲的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下列人物不属于甲午民族英雄的是:

    A.左宝贵

    B.邓世昌

    C.聂士成

    D.丁汝昌

  • 14、1959年11月—1960年4月,河南信阳地区饿死了很多人。原因是由于信阳领导虚报粮食产量,上交太多,实际上粮食不够吃。事发后,当地领导封锁消息,不许农民外出要饭,不许上访,还派民兵日夜值班,控制民众。这就是著名的“信阳事件”。“信阳事件”产生的思想根源在于(     

    A.中共八大的方针政策

    B.“左”倾错误思想严重泛滥

    C.阶级斗争的新理论

    D.“二五”计划的编制

  • 15、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分析材料,不能够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材料中的“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

    B.革命爆发后建立了中华民国

    C.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D.革命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16、下图签订源自

    A.鸦片战争的战败 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败

    C.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战败

  • 17、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

    A. 毛泽东   B. 朱德

    C. 周恩来   D. 刘少奇

     

  • 18、外国媒体评价到:“中国共产党是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将是中国2017年的头等大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续前行。”中国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在

    A.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六大

    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八大

  • 19、下列各项,属于下图所示会议公报内容的是:(     

    A.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C.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D.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20、下列事件与其对应的内容或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八七会议—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B.三湾改编—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C.古田会议—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D.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__”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 22、1947年,西北野战军在_________的指挥下,采用“蘑菇”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1947年_____________,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 23、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发生的变化:将抗战时期的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的土地政策。1947年颁布___________(内容看书),随后制定___________

     

  • 24、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_____、上海为通商口岸;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_____》,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 25、填空题

    (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____;1860年10月,_____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

    (2)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____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提出____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工业。

    (3)_____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革命军在_____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4)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队伍到达_____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5)_____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1947年夏,刘伯承、_____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

  • 26、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_____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发现青蒿素,并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____

  • 27、1915年,袁世凯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________”,以换取日本的支持;1918年,鲁迅在________》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 28、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1947年刘邓大军______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 29、1988年,我国决定设立(_____)经济特区,该特区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 30、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共同作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请写出下列相关战役。

    (1)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破日本企图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会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的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八路军在华北地区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看图回答问题

    1.a中的人物是谁?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小说?

    2.b中的人物于1915年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他是谁?

    3.c中的人物又是谁?他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这三个人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参加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 32、简述三大改造的基本内容?

  • 33、简述洋务运动的目的、时间及主要内容。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好的歌曲往往记载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催人奋进的长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材料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1)材料一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袖是谁?“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

    (3)后来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怎样的“严重失误”?

    (4)材料四中的一位老人是指谁?“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 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