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曙光”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2、根据材料以下选项,哪个正确( )
姓名 | 家庭背景 | 个人事迹 |
宋玉林 | 怀远县人,家庭富裕,怀远“宫宋杨林”四大家族之宋氏继承人。 | 早年参加反清革命组织“岳王会”,后加入同盟会,参加浙皖起义失败壮烈牺牲 |
程良 | 怀远县人,家境贫寒,父亲以瓦工为业。 | 曾就读于安庆陆军小学,赴广州参加黄花岗起义时,弹尽被俘,英勇就义 |
石德宽 | 寿县南乡集人,家境中上。 | 同盟会员,曾留学日本。随黄花岗起义期间壮烈牺牲 |
A.家境富裕
B.留学海外
C.接受了革命思想
D.参加了黄花岗起义
3、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为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
4、1924年至1927年间,今龙华区观澜片区的樟坑径、君子布、大布巷、章阁等村,相继成立了农民协会,参与到反帝反封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斗争中。出现这种形势的背景是( )
A.新文化运动影响
B.五四运动的推动
C.抗日斗争的进行
D.国民运动的开展
5、19世纪60年代以来,当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世界历史发展主流的时候,处于内外交困的清政府,仅仅从“器物”层面进行了一场“师夷长技”的运动。下列关于这一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19世纪70年代开始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D.主观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富强起来
6、1972年2月,敌视中国的佐藤首相在观看某一电视实况转播时,称自己仿佛在做一场噩梦,并不加掩饰地说:“他(美国总统)自己不是说了吗?这是本世纪的伟大事业。他自己说了别人还说什么!”随后,他歪着嘴一声不吭地离去了。佐藤首相的这一反应是针对
A.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发表
C. 中美建交
D. 尼克松访华
7、在中国近代史上请求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
A.李鸿章、张之洞 B.李大钊、胡适 C.康有为、李鸿章 D.梁启超、谭嗣同
8、2020年11月,习总书记在参观南通博物苑时指出:“他在兴办实业(大生纱厂)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材料中的“他”是( )
A.张謇
B.侯德榜
C.荣宗敬
D.卢作孚
9、1940年,人们通过报纸了解抗战的相关情况,下列内容不能从当年报刊中获取的是
A.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B.中国军队在华北敌后战场主动出击日军,发动百团大战
C.中共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抗战处于战略相持阶段
10、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
A.黄花岗起义失败了
B.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C.1912年中华民国创立
D.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11、“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A. 南京大屠杀惨案 B. 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C. 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 重庆大轰炸惨案
12、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被誉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理论”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3、“南美解放者杯”是南美足球俱乐部间的重要赛事。这项赛事冠名的原因是为了纪念下列人物中的( )
A.哥伦布
B.华盛顿
C.卡斯特罗
D.玻利瓦尔
14、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材料中的“粤匪扰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15、1954年,《人民日报》出现“社会主义”一词的社论占比明显得到提升,这主要是因为( )
A.三大改造
B.人民公社化
C.大跃进
D.对外开放
16、海峡两岸关系打破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开始于( )
A.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1990年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C.1993年“汪辜会谈”
D.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17、下列人物与事件有直接联系的一组是:
A. 詹天佑——福州船政局
B. 谭嗣同——创办《新青年》
C. 魏源——发起公车上书
D. 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
18、鸦片战争前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是( )
A. 中国 B. 英国 C. 俄国 D. 日本
19、美国《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三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卡住“日本的战争机器”的战役是( )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淞沪会战
D.九一八事变
20、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两者的相同点是( )
A.指出社会主义本质
B.促进了思想大解放
C.冲破了“个人崇拜”
D.推行市场经济体制
21、_____、_____发动了西安事变。
2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口号:________。
24、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建立了第一支海军——__________海军。
25、请把下列事件发生地点的英文字母番号填入图中相应位置。
A.武昌起义发生地点
B.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诞生地点
2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中国共产党的重大会议。
(1)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______。
(2)确立“三个代表”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______。
(3)确立科学发展观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______。
27、完成下列相关知识填空。
(1)他,是大庆油田石油工人,为我国石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被誉为“铁人”。他是_____
(2)他,是我国核武器研究工作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被誉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__
(3)他,是一名军人,默默无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称为“解放军好战士”。他是_____
(4)他,专注于田畴,毕生的梦想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______
28、填充表格
战争 | 条约 | 影响 |
鸦片战争 | 《南京条约》 |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北京条约》 |
|
甲午中日战争 | 《马关条约》 |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辛丑条约》 |
|
29、实现中国梦需践行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_____
30、请你给材料图片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31、列举两例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海军部队。第二炮兵部队担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新时期,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了怎样的新格局?
3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有何重要影响?
33、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双方全面规划了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共同努力构建中美大国关系。中美关系是大国关系的典型代表,具有全球性影响。
材料一 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尼克松在《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1960年11月4日)
材料一中尼克松反对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能不能成立?请列举表明新中国“爱好和平”的外交史实予以反驳。
材料二 尼克松总统向迎候在机场的周恩来总理首先伸出手去,两位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多年没有交往啊!”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尼克松对华态度有何变化? “两位领导人实现 了历史性的握手”是在哪一年? 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在上海签署了什么文件? 请写出中美正式建交的时间。
材料三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双方要始终坚持合作共赢、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坚持不懈地推进两国各界友好交往,共同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和探索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杨洁篪《纪念尼克松首次访华座谈会》(2013年5月3日)
(3)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中美关系应如何发展的认识?
34、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开始结合,通过马克思主义实践改变中国历史的进程和中华民族的命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五四起风雷)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雄辩地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指出“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撤冷”。发言在代表们的掌声中结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外交要求?请至少回答出两点来。在这些要求遭到拒绝后,五四运动爆发。该运动发生于哪一年?请写出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五四运动成为中国什么革命的转折点?
(政党来引导)
材料二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这次会议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2)材料二所述会议在当时“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什么方向?
(思想广传播)
材料三 中国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到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促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3)如图人物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书中,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请问:他是谁?
(实践出真知)
材料四 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共举行大小罢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人以上。
(4)第一次将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是哪次工人运动?这次罢工遭到了哪个军阀的血腥镇压?从该事件中应吸取什么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