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开展的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
A. 《天朝田亩制度》
B.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历史上国共两党共谋福祉的事件有( )
A.北伐胜利进军、抗战胜利
B.五四运动、抗战胜利
C.北伐胜利进军、辛亥革命
D.黄埔军校、五四运动
3、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自此流亡海外。2020年12月1日,在外飘零160年的马首铜像,终于回归阔别已久的家。十二生肖铜像流失海外是在( )
A.十八世纪后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中法战争时期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4、“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歌词反映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
A.开国大典
B.抗日战争胜利
C.西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5、“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取消“二十一条”
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D.取消对德和约
6、某同学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时列了一个大事年表,请你给这个表选个恰当的标题
A.农民阶级的抗争和局限
B.农民阶级发展资本主义
C.农民阶级的英勇与智慧
D.农民阶级抵制外来侵略
7、建构立体的历史时空认知体系对学习历史十分重要。新中国经历了若干历史时期,以下历史时期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
B.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
C.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
D.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8、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下列属于其内容的有( )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平等互利 ⑤和平共处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9、费正清、费维恺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一书中写道:“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下列属于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淞沪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0、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中,居于南北舆论界领导地位的是( )
A.《中外纪闻》 《湘学报》
B.《时务报》 《国闻报》
C.《湘学报》 《知新报》
D.《知新报》 《直报》
11、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第三次分离的原因是:
A.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B. 日本割占台湾
C. 抗日战争胜利
D. 南京解放,国民党退守台湾
12、“它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它”是( )
A.“一带一路”的倡议
B.科教兴国战略
C.西部大开发战略
D.“863计划”
1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历史新阶段,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据此可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A.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新空间
B.宣告我国全面迈入了小康社会
C.标志深化改革开放成为时代主旋律
D.为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奠定基础
14、2014年12月4日,我国迎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依法治国。那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十八大
D.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5、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搭配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可爱的人”——雷锋
B.“解放军好战士”——焦裕禄
C.“党的好干部”——邱少云
D.“铁人”——王进喜
16、“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下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信息是 ( )
A. 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 B.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
C. 日军在旅顺烧杀抢掠 D.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
17、《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的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100万元
C.开放广州等五个通商口岸
D.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8、出现南京政府倾覆这样的结局,根本原因在于,导致战争胜败的不只是双方军事和经济力量的对比,更重要的是谁能得到最大多数民众的支持。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获得民众支持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 )
A.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
B.主张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实行耕者有其田政策
D.采取运动战等战斗方式
19、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 )
A.“一带一路”
B.“三步走”
C.“四个全面”
D.“两个一百年”
20、如图所示文件的颁布( )
A.表明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B.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制定了新中国的施政纲领
D.标志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
21、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____________(地点)、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____________(地点)。
22、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调整_____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3、请写出与下列信息相对应的历史知识。
(1)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并放火烧毁的皇家园林是________。
(3)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________。
(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
(5)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场胜利是________。
(6)解放战争中,东北全境获得解放的战役是________。
24、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______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______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25、同盟会:________年8月,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了“________,恢复中华,________,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________为总理。创办《________》作为机关报。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________。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6、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以“求富”为口号,在上海创办了_________。《马关条约》割______、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7、甲午中日战争的目的:侵略中国、称霸____。
28、从19世纪60-9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_____”的洋务运动。
29、民主科学为旗识,思想解放颂马恩的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抗美援朝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是_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的是_________
31、“九二共识”的实质内涵是什么?
32、对外开放的“窗口”指的是哪里?此后我国又是如何一步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对我国和世界发展有何意义?
33、请写出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医学和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4例即可)
34、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若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革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发’指大平军、‘捻’指捻军起义军),可以勤远略(抵抗外国侵略)。”
——曾国藩
请回答:
(1)你知道这两则材料表述的是什么运动吗?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2)请列举该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及民用工业各一个。
(3)这场运动的目的有没有达到?请你举例说明此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