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如下图剪纸表达的主题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平型关和台儿庄战役同时进行
B.平型关大捷是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
C.台儿庄战役胜利迫使日本宣布投降
D.国共团结合作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的关系是( )
A.扩大
B.继续与扩大
C.继续
D.没有关系
3、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八七会议
D.中共七大
4、“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中华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诗句,这里的“新潮”是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工人运动的高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五四运动的爆发
5、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宣布放宽对华人员来往和交流的限制,减少美国舰队在台湾海峡的活动。此举意在( )
A.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B.使中国重返联合国
C.促使中国改革开放
D.离间中国与苏联
6、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曾召开过许多重要的会议,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①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发动农民运动
②中共二大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7、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七七事变爆发于( )
A.1917年
B.1927年
C.1937年
D.1947年
8、近代印度考古研究者通过查阅中国古代的一部著作,先后找到了印度那烂陀寺的废墟、王舍城的旧址等遗迹。这部中国古代著作可能是
A.《东周列国志》
B.《史记》
C.《三国志》
D.《大唐西域记》
9、1840-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低谷”“上升”三个阶段。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就主义表现为“上升”了。下列选项能作为“上升”趋势最好理由的是( )
A.五四运动使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D.新文化运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动的闸门
10、“中国工人阶级、学生群众、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和部分农民都参加到了运动中去。”据此可知,五四运动是( )
A.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 B.成功的资产阶级改革
C.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D.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
11、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新路,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①林则徐、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②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③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④孙中山—辛亥革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13、“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这句西方谚语中的“罗马的宏伟”得益于( )
A.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
B.罗马人吸收和传承了希腊文化
C.罗马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D.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14、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下列四幅图(两位著名人物,一个机械厂及一本杂志的封面)请给四幅图片选出一个恰当的主题。( )
A.屈辱——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B.探索——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C.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15、观察下图,请判断佩戴这种臂章的军队应该存在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16、5G时代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深受人民青睐和购买,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步于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改革开放后
17、1940年8月,美国合众社驻北平的记者发出电讯:“自华军部队在河北开始大规模进击之后,北平四周之华军,亦实行响应,甚为活跃。现北平日军极为震动,平津铁路,昨日不通。”该电讯报道的事件
A.推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振奋了国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D.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8、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独立自主原则
B.共同发展原则
C.互不侵犯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从下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
时间(年) | 创办人 | 企业 | 类型 |
1861 | 曾国藩 | 安庆内机械所 | 军事工业 |
1865 | 李鸿章 | 江南制造总局 | 军事工业 |
1872 | 李鸿章 | 轮船招商局 | 民用工业 |
1890 | 张之洞 | 汉阳铁厂 | 民用工业 |
1890 | 张之洞 | 湖北织布官局 | 民用工业 |
A.整个运动以创办军事工业为主
B.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20、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有
①平型关大捷 ②七七事变 ③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④百团大战 ⑤台儿庄战役 ⑥中共七大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21、今天我国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________。
22、意义:____________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3、学校组织介绍“我心中的名人”活动,你作为一个小主持,如何正确介绍以下名人。
(1)图一是( ),他的主要成就是培育成功( ),他被誉为( )。
(2)图二是( ),在 70 年代她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 )。2015 年她荣获( )。
(3)图三是( ),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 )。
(4)图四是( ),在2012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4、_______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_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5、____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____》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26、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_____)、李大钊、(_____)。
27、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____________”政策。通过“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的过渡
28、太平天国运动中,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______。
29、把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__________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
(2)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是__________。
(3)1924年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成立,__________担任政治部主任。
(4)__________指挥了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31、国共两党在近代曾经两次实现合作,都取得了重大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的标志是什么?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国共两党合作进行了哪场战争?
(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第二次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名称是什么?
(3)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哪场战役?哪场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4)国共两次合作取得的成果,对你有何启示?
32、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理论不断创新,指导党和国家的发展建设。根据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统一的思想。
(2)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带领党和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后形成理论。请说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党代会和这一理论的名称。
(3)列举确立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党代会两例。
(4)说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5)说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中国梦)是什么?
(6)结合所学谈谈你的感受。
33、简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34、革命实践铸就革命精神。
【红船精神】
材料一:
嘉兴南湖红船 | “红船精神”从嘉兴南湖升起,带领着这个年轻的政党改变城市、祖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格局。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九十九年来,红船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党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 ——戚红蕾2020年《读懂“红船精神”的价值意蕴》 |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__的诞生,结合所学,说出其诞生的历史意义。
【井冈山精神】
材料二: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些起义都是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②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并于1928年2月建立起革命根据地,4月下句,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于井冈山。③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地区运用游击战开展武装斗争。④随着根据地的逐步巩固,边界各县掀起分田高潮,……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探索出了一条的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简史》
有人将井冈山革命“道路”的产生和发展壮大归纳为三大阶段,其三大阶段分别为:
| 阶段特征 | 相关史事 |
第一阶段 | “寻路阶段”——武装反抗攻城市 | A(填序号) |
第二阶段 | “开路阶段”——开辟井冈新道路 | B(填序号) |
第三阶段 | “守路阶段”——武装割据燃星火 | C(填序号) |
(2)将材料二中的史实序号(一例即可)填写到材料二表格的相应位置。
【长征精神】
材料三:中央红军长征示意图
(3)材料三《中央红军长征示意图》中,长征出发地点在A;长征途中召开B会议,此次会议挽救了C、挽救了D、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请在横线空白处补上合适的内容。
材料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谈谈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