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大约有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农民的这些变化得益于( )
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B.完成土地改革
C.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D.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2、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xiáo huǐ)鸦片的是( )
A.琦善 B.林则徐 C.洪秀全 D.左宝贵
3、图片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以下是中国近代史的三幅图片,请将图片的序号与相应的历史时期相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A.①—c②—a③—b
B.①—a②—b③—c
C.①—b②—c③—a
D.①—c②—b③—a
4、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于( )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下列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几件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设立京师大学堂②废止科举制度③创办北洋西学堂④开设京师同文馆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6、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次战争都是外国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B.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只有英国
C.两次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D.两次战争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7、“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这种夸张的说法出现在:( )
A.文化大革命期间 B.改革开放以后 C. “大跃进”时期 D.一五计划期间
8、教育部下发的2017年1号函件要求各地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的概念。郭德宏教授谈及此事时表示,若不把该事件作为中国抗战的开始,实际上就把“七七事变”以前东北、华北、上海人民的抗战,以及十九路军的抗战等中国人民英勇的斗争,都排除在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之外。“该事件”指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9、1950年,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
A.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B.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手工业的改造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0、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1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都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而发动的战争 B.都是因为鸦片的输入而引发的战争
C.两次战争的发动者都是英国 D.两次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一项内容是
A.赔款4.5亿两白银
B.拆毁大沽炮台
C.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3、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14、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周总理为封面人物,并在上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
A.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B. 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
C. 中美关系正常化 D. 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15、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中国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16、下面年代尺中,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A.党的诞生
B.曲折探索
C.历史转折
D.动荡岁月
17、制定“……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一政治路线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18、如图所反映出的内容是( )
A.“总路线”的内容
B.“大跃进”的高潮
C.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19、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直接为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20、2022年9月,第九批志愿军忠烈遗骸由空军专机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下列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志愿军忠烈是( )
A.黄继光
B.邱少云
C.董存瑞
D.罗盛教
21、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是_______。
22、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
23、_____________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作出重要贡献的日本首相是_____________。
24、请回答:指出图中A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两处的事件名称,
25、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在曲折中发展
(1)新中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的文献是《________》。
(2)使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到法律保护的法律是《________》。
(3)新时期我国的第四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 ________。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______。
(2)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是______。
(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______。
(4)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是______。
27、1978年12月,______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2年9月,邓小平在______(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28、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议是____________;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
2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____。
30、______年10月,毛泽东派遣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次年,______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31、法国大革命,请回答
(1)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2)它的经过请整理成历史年表(六件事例)
(3)简述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32、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迎来“短暂的春天”。请分析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有哪些?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曲折受哪些因素的制约?20世纪初,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企业家有很多,请举出两个例子。
33、说出抗美援朝的目的。归纳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国际意义,并简述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从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34、中国近代史是—部反抗外来侵略、救亡图存的抗争史,中华民族日渐觉醒,逐渐凝聚出强大的民族精神,并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
——摘自《山东大学精品课程》
(1)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是受哪一条约的直接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当时中国人民“最紧迫的要求”是什么?
材料二:1900年俄国趁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之机,出兵侵占了中国东北全境,同时他也力图将朝鲜据为已有,在各国列强勾心斗角你争我夺的背景下,日俄双方加紧扩军备战,意图一决雌雄。
——摘自《中国广播网》
(2)材料二中“运动”的斗争矛头指向谁?该“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 史实 | 历史意义 |
A |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极大地激发了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中国人民抱定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
|
B | 1941年后,日本投入陆军总兵力的80%用于侵华,而用于南太平洋战场的陆军只有10个师团,不及侵华兵力的20%。一直到1945年,拥有100余万兵力的日本陆军主力派遣军,在中国军民多年的打击消耗和最后的全面反攻下,不得不在中国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 |
|
C | 1945年4月,中国同美国、英国、苏联共同发起旧金山会议,共商建立联合国。随着《联合国宪章》正式出台,中国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
|
——摘编自《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3)根据材料三的史实,分别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 历史意义 |
A |
|
B |
|
C |
|
(4)综上所述,你对“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有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