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A.确定了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的主要方式
B.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C.成为解决我国经济建设问题的基本政策
D.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1896年的一天,一位民族资本家抱怨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我损失极大。”《马关条约》对中国民族工业影响最大的是
A.向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 B.开辟内河新航运
C.增辟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1959年,全国各地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表彰会。他获得了“全国先进生产者”的称号,并荣登天安门城楼,参加建国十周年的庆祝活动。请找出下列模范人物中的“他”(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钱三强
D.雷锋
4、罗伯特·奥古斯德在《有限战争》中写道:“当中国变成第一个在重要战役中取得打败西方军队胜利的国家时,似乎一夜之间,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国家
B.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包围
C.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5、中国有一座城市,它因近代史上有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受辱,它是( )
A. 南京
B. 天津
C. 北京
D. 上海
6、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对义和团)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这说明当时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基本态度是
A.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
B.支持义和团反侵略斗争
C.暂时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D.镇压、剿灭义和团
7、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驳斥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伦”的错误观点,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
A.《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论持久战》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8、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初中历史学习的要求之一。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
B.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
C.在维新派推动下,光绪帝宣布实行变法
D.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是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 衣着丰富多彩 B. 人民饮食结构单一
C. 自驾出游流行 D. 普遍使用移动电话
10、红军长征中,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是
A. 四渡赤水
B. 巧渡金沙江
C. 强渡大渡河
D. 飞夺泸定桥
11、《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称:“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义和团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北伐战争
12、“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歌词中“中国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胜利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3、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又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事变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皖南事变
14、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了中共七大延安革命纪念馆。关于中共七大说法有误的是( )
A.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B.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C.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D.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奋斗方向
15、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兴建的宏伟工程有( )
①南水北调工程
②青藏铁路
③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④西部大开发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④
16、2020年12月1日,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圆明园正觉寺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时隔160年后,马首铜像(下图)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这一文物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中流失的?(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7、孙中山称赞黄花岗起义“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它( )
A.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使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C.规模大、准备充分,坚持了七十二天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革命进程
18、1978年到2017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2.8倍,贫困人口减少了7.4亿,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就业人员翻了一番,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这表明我国:( )
A.政府对民生的关注
B.已彻底消灭贫困人口
C.社会保障制度完备
D.义务教育走在世界前列
19、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双十二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A. 取代蒋介石
B. 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
C. 向中共表示合作抗日的诚意
D. 满足各阶层处死蒋介石的要求
20、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在华兵力投入情况见下表,数据说明
时间 | 日军陆军总兵力 | 日军投入侵华战争的陆军军力 |
1937年 | 24个师 | 21个师 |
1938年 | 34个师 | 32个师 |
1939年 | 41个师 | 34个师 |
1941年 | 51个师 | 34个师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 |
A.中日之间战争规模日渐缩小
B.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速战速决
C.日本军队对中国军民进行残酷屠杀
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
21、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_____________。
22、“在那个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敌人的罪恶枪口被堵住了……”该诗赞美的抗美援朝英雄是________。
23、科学发展观是坚持________为本,全面、协调、________的发展观。
24、________年,海峡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5、1895年,_____(事件)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_____”的口号。
26、________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统一全国;________年,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27、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的历史事件是______。
28、_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派的第一枪。
29、“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特区,30年来,它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 迹。”这里描述的城市是______。
30、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在 ______ (会议)上制定的。1976年 ______ 被粉碎,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
31、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的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国民革命的合作: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进行了哪场战争?
(2)十年内战的分裂: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是谁?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的是谁?
(3)共赴国难的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全面内战的分裂: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5)从近代国共两党的关系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3、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什么?写出洋务派创办的两所近代军事工厂的名称。你认为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清政府签订的什么条约?有什么影响?对此,中国农民阶级由谁提出哪一个比较进步的救国方案?
(2)材料二是清府派谁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条约中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此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手段有何变化?
(3)材料三是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什么条约?条约的签订对中国造成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获得了哪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