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广大人民和部分爱国官兵英勇抵抗
B. 清朝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
C. 经济落后,旧式的刀、矛、弓箭、抬枪等武器抵挡不住英军新式的步枪和大炮
D. 清朝腐朽的封建制度不敌英国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年少离家,一世乡愁”台湾老兵高秉涵曾陆续将一百多位台湾老兵的遗骨运回大陆原籍,使他们魂归故里,被评为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其当选的主要原因是( )
A.推动了两岸“三通”
B.消除了两岸隔阂
C.实现了祖国统一
D.彰显了两岸亲情
3、下图是日本《东京日日新闻》在1937年12月报道的消息。它客观反映了灭绝人性的(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秘密细菌战
4、“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是哪一派别的观点?( )
A. 地主阶级顽固派 B. 地主阶级洋务派
C. 资产阶级维新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5、下列有关解放后土地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农民脱贫走向小康 D.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6、河南为新中国的工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第一个拖拉机制造厂定址洛阳,并于1958年7月诞生了中国第一台拖拉机,填补了我国农机工业的空白,成为当时中国工业战线最闪亮的“明星”,“开”上了1元面值的人民币,与上述成就相关的是( )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大改造
D.建立经济特区
7、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表是吴斌同学整理的一张表格。你认为这个表格的主题是
事件 | 时间 | 影响 |
一五计划 | 1953-1957年 |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954年 |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三大改造 | 1953-1956年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 |
大跃进 | 1958年 | 国家受到重大损失,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1958年 | 挫伤群众生产积极性,妨碍了农业生产发展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D. 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8、揭示历史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以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下表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 原因 | 结果 |
A |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B | 真理标准问题的打讨论 | 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
C | 文化大革命结束 | 全面拨乱反正开始 |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 |
A.A
B.B
C.C
D.D
9、法国某报刊上有一幅政治漫画(见下图),内容为“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据此判断,此漫画的创作背景是
A.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C. 鸦片战争爆发
D. 甲午战争爆发
10、19世纪末《纽约时报》对某场战争的评价: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这场战争使外国人获得了中国内地游历经商等特权
B.文章作者认为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C.这场战争刺激了资本主义列强在华的新一轮侵略扩张
D.这场战争导致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1、辛亥革命前,“进化”“民权”“自由”“平等”等语词,虽然为大多数爱国者革命家反复宣扬,但并没有得到晚清社会的普遍认同。辛亥革命后,“进化”“科学”“革命”“民主”等词语不仅广为流传,而且深人人心。这表明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君主制 B.扩大了人民的政治权利
C.促进社会思想解放 D.消灭了封建制度
12、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A.抢劫北京的财物
B.镇压义和团运动
C.灭亡和瓜分中国
D.推翻清政府统治
13、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一首歌曲振奋了民族精神,它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是
A. 《松花江上》
B. 《黄河大合唱》
C. 《义勇军进行曲》
D. 《毕业歌》
14、“这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通过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将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这里的“根本政治制度”指( )
A.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15、下列是列强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如果贵港市处于那段时期,它属于哪个国家的势力范围?
国别 | 强租租借地 | “势力范围” |
德国 | 胶州湾租借地 | 山东 |
沙俄 | 旅大租借地 |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
法国 | 广州湾租借地 | 广东、广西、云南 |
英国 | 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 | 长江流域 |
日本 |
| 福建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沙俄
16、“总司令部根据敌强我弱的客观情况……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方针,即“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的方针。材料描述的这场战争( )
A.洗刷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B.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使袁世凯被迫取消称帝的计划
17、“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超出境!……今天攻下来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座城,叫鬼子顾东不顾西,叫鬼子军力不集中。”这些作品共同谱写的“时代强音”是( )
A.甲午战败,民族遭殃
B.红军长征,声震全国
C.日本投降,内战爆发
D.救亡图存,抗击日寇
18、太平天国前期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太平天国后期的《资政新篇》中却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太平天国纲领前后的这一变化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
A.已经由盛转衰
B.竞争西方经济
C.适应社会发展
D.促进社会改良
19、1960年,邓小平在某个场合曾说:“四年前的那次会议,本来是开了个好头的,可惜后来的探索过程中,还是忽视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走了不少弯路,造成了太大的损失…”他说“四年前的那次会议开了个好头”主要是因为会议( )
A.作出了工作重心的调整,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B.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
C.制定了相关法律,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追求
D.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明确了党和人民以后的主要任务
20、“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下面属于先生“未竟(完成)之功”的是
A.建立中华民国
B.颁布《临时约法》
C.结束君主专制
D.实现民族独立
21、请根据下列提示的内容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
22、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______。解放战争时期,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事件是______。
23、1875 年,清政府任命_____为钦差大臣,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成功收复新疆。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24、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的战败,刺激其开展(_____),重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_____) 战争后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_____)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 ”道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辛亥革命之后,因封建制度受到冲击而得到发展;(_____) 期间,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 短暂春天 ”。一战后,(_____),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近代民族工业受到(_____)、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推残,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25、历史遗迹记录着一个民族的荣耀与屈辱。
(1)圆明园残迹像一座纪念碑,记录侵略者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这里的“侵略者”指的____________。
(2)“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描述了中国守军与侵华日军激战的情形,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
(3)________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26、民族英雄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纪念的是牺牲于黄海大战中的爱国将领____(人名);电影《八佰》讴歌的是,淞沪会战中____(人名)率部孤军坚守四行仓库,与日军展开血战,激发了中国人民斗志的英勇事迹。
27、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_______的号角,_______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28、新中国成立初,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9、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敬慕的名人,根据提示写出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 。
(2)“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事迹: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他是 。
(2)他甘做无名英雄,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在我国国防科技战线上奋斗了28年。他是 。
(3)他曾说:“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他是 。
30、美国内战根本原因:南北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焦点是_______的废存问题).转折点:1862年9月,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颁布______和_________。作用:激发了___________的革命积极性。踊跃参军,____了战场不利的局面。美国内战影响:①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_______________。(性质)②美国维护了___________,废除了_________。③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19世纪中期,_______率先打开日本国门,强行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港口。
31、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但它却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写出洋务派创办的两个近代军事工业的名称。
(2)你认为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32、请阅读下列材料:
(1)张謇投资实业的目的是什么?
(2)张謇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3)分析张謇的企业在一战中发展和一战后走下坡路的原因是什么?
33、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农民起义,它与历史上的其他农民起义有什么不同?
34、“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为此他们兴起了什么运动?目的是什么?
【立宪之梦】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时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共和之路】
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其胜利果实被谁篡夺?
【思想风暴】
(4)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简述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规律揭示】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