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03-1908年全国注册的新工业公司有265家,平均每年约44家。1912-1921年注册的公司有794家,平均每年约80家。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商业公司,1914年有169家,1915年增至206家。”该材料说明了辛亥革命
A.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 结束了封建帝制
C. 带来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D.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2020年9月3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会上他强调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下面能够体现“抗战精神”的有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②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④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辛亥革命的主要事件的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中第一次取得重大胜利的武装起义,它发生于公元
A.191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3年
4、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有关( )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粉碎了“四人帮”
C.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这反映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
A.工业门类齐全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地区分布均衡
D.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6、外国列强在中国获得的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
①在通商口岸设厂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④外国进出口关税,中国需要与外国协商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7、下列诗句中,适合用于描述下图事件的是
A.“南湖集会党旗扬,从此黎民始见光”
B.“泣鬼惊神第一枪,从来弱小变强梁”
C.“秋收起义路漫长,举兵反蒋道苍茫”
D.“消息忽传倭寇败,漫卷诗书喜欲狂”
8、每个年代都有其特殊的生活记忆。“走资派”“红卫兵”“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等词语应该流行于( )
A.19世纪50—60年代
B.19世纪60—70年代
C.20世纪50—60年代
D.20世纪60—70年代
9、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中写道:“ 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弄得敌人扑朔迷离,处处挨打,疲于奔命。”横线处应填写的最恰当的历史事件是
A.长征开始 B.渡过湘江 C.遵义会议 D.会宁会师
10、下列栏目是某班同学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依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
剧本名称:________ | 第一幕:武昌首义 |
第二幕:清朝告终 | |
第三幕:民国建立 | |
第四幕:约法颁布 |
A.师夷长技
B.国家统一
C.军阀割据
D.走向共和
11、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导致中国出现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军阀割据 C.水土流失 D.疾病流行
12、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分量。这表明这场战争( )
A.为中国赢得稳定的环境
B.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削弱了美国世界霸主地位
13、中国有一座城市,它曾经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工人阶级在这里首先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从这里开始踏上革命征程,这座城市是( )
A.上海
B.重庆
C.天津
D.北京
14、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战争打击的对象是
①张作霖 ②吴佩孚 ③孙传芳 ④袁世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下列图片反映的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事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②③④① D. ③②④①
16、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17、1961年,董必武写了一首怀念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诗中“四十年前”的“会上”通过的决议不包括( )
A. 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B.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
C.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D. 确定党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18、下列关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工人成立了京汉铁路总工会
B.把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C.遭到帝国主义和吴佩孚的镇压
D.罢工取得了胜利
19、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A.《狂人日记》
B.《阿Q正传》
C.《故乡》
D.《呐喊》
20、“双亲大人膝下敬禀:……近来山东、青岛二问题均大失败,京津学界大为愤恨。而今,若不极力争之,则将一落千丈,吾国之无日矣!”该信件叙述的事件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21、现代马拉松长跑起源于哪一场战争:____________
22、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______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______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3、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按下列提示探究问题
(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
(1)中国近代史上台湾问题的有关史实回顾:
1895年《( )》签订,台湾割让给( );1945年( )战争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年,( )(原因),造成台湾与大陆分离现状。
(2)两岸关系发展历程:
①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对台基本方针是( )。
②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 );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实行“( )” ;同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
③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④1990-1991年,两岸分别成立“( )”和“( )”(民间组织)负责两岸经济型、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⑤1992年,两会各自以口头的方式达成了共识,称为“( )”。
⑥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 )。
⑦2005年,( )访问大陆。
⑧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加坡与( )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综上所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风愿,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3)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署( ),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详细时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 );经过( )两国共同努力,于( )(详细时间),澳门顺利回归祖国。
(4)请你至少从两个方面阐述港澳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
(5)概述港澳回归的重大意义?
24、历史的发展、社会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滋养和引领。歌曲《_______》以抗日救亡为主题,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将它定为国歌。
2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订通过了一系列重要法律,初步建立了以_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26、14——16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是______。
27、请按要求写出相对应的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的条约: 。
(3)中国近代赔款最多的条约: 。
(4)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条约: 。
28、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 )建立。2008年9月,( )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9、________(会议)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________(会议)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0、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人物留下足迹,对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句话中“本大臣”指________。
(2)“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翻。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
(3)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创办了汉阳铁厂,使“汉阳造”闻名天下。“他”是指________。
(4)“做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这是孙中山为________撰写的挽联。
31、“九二共识”的实质内涵是什么?
32、近代,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哪场战争?
(2)火烧圆明园发生在哪场战争中?这场战争中,西方列强通过哪一条约获得了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特权?
(3)1895年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条约是什么?
(4)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是什么?
(5)通过以上学习,你有何感想?
33、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新中国政权所采取的三项措施。
34、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倘若当时没有恭亲王及文祥在京内主持,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在京外推动,那么,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以后的中国还要麻木不仁,好像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一样。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的是近代的哪一运动?“虽未达到目的”,该运动作为一场自强运动,其根本目的是什么?“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指的是该运动在客观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二 窃闻与日本议和,有割奉天沿边及台湾一省,补兵饷二万万两及通商苏杭,听机器洋货流行内地,免其厘税等款,此外尚有缴械、献俘、迁民之说……
——康有为《公车上书》
(2)材料二提及“与日本议和”的背景是什么?签订了哪一条约?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3)根据材料三,以康有为为代表的哪一政治派别主张学习西方的什么为此,在他们的积极推动下发起哪一运动?该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