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指的是( )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②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③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全面从严治军 ④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推进创新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2、2021年4月29日,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华民族的问天长歌又奏响了新的乐章。我国太空探索开端于( )
A.长征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七号
D.嫦娥五号
3、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这样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其中“日出东方”是指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南昌起义
D.遵义会议的召开
4、“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时机成熟”主要是指( )
A.我国已完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已经确立
C.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
D.我国已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5、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如果我们要研究屠呦呦的先进事迹,以下可以作为一手史料的是
A.屠呦呦的科研手稿和日记
B.纪录片《屠呦呦的传奇故事》
C.李源同学的课堂笔记提纲
D.书籍《屠呦呦传》
6、新中国成立后建成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立此碑的意义在于(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宣告中华民族以独立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
C.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雄精神,珍惜美好生活
7、“关于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通过借鉴苏联的过渡模式,中国共产党决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里的“道路”指( )
A.生产合作社
B.施行赎买政策
C.中外合资
D.增强企业活力
8、下列表格反映了建国初期的经济现状,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
A.我国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B.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新中国工业生产虽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基础仍然薄弱
C.这是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的背景,“大跃进”的目标是钢产量赶超美国
D.这是我国制订“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之一
9、“大跃进”时期的红旗渠被誉为“人工天河”,其干渠和支渠约1500千米,1960—1969年修建完工,参与民工7万人,先后81位干部、技工和农民献出了宝贵生命,削平了1250座山头,开凿211个隧洞,解决了全县干旱问题。材料反映了
A.“大跃进”对生态平衡破坏严重
B.中国人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
C.我国人民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
D.我国高指标“左”的错误的泛滥
10、有外国人描述洋务企业:“每部门都有一些衣服华丽而惰懒的士绅,各处偃息,或专心钻研经书。我们向英籍经理询问,才知道他们是主管官吏们的朋友;虽然对于工作一无所知……但是他们都领薪水,当监督、稽察和上司……机器没有人看护,坏了没有人管。”上述现象说明( )
A.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极力渗入洋务企业的管理
B.士子面临读经科考和参与洋务的两难选择
C.“中体西用”思想因士绅抵制而难以落实
D.官办经营体制导致洋务企业弊病丛生
11、“1842年8月29日,在英国一艘军舰上,中英双方签订了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个条约,外国侵略势力主要分布在
A.长江中下游
B.中国东南沿海
C.广东、广西
D.中国东北、西北地区
12、“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对该评论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揭示了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B.肯定了维新派的改革方向
C.宣扬了民主共和的观念
D.维新变法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13、中国的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以下各个方面的重大事件和主要领导人对应不正确的是
A.近代史的开端——虎门销烟——林则徐
B.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奕
C.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康有为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孙中山
14、十多年前,正是下图中的那双充满对知识渴望的大眼睛震撼了无数人的心,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一项救助失学儿童的活动中来,这项活动是
A.希望工程
B.春蕾计划
C.五个一工程
D.光彩工程
15、1899年,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了江苏南通大生纱厂。初期,厂子有长足发展;一战期间,又进一步发展;一战后,纱厂屡遭挫折,最后被吞并。对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早出现民族工业
B.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C.近代的中国民族工业难以得到正常发展
D.张謇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等教育机构
16、促使在中国存在了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有
①科举制度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科技文化发展的绊脚石
②戊戌变法运动对科举制度的冲击
③西方思想文化的涌入和近代新式学堂的举办
④为了适应与列强的外交需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7、在中国近代史上请求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 )
A. 李鸿章、张之洞 B. 奕䜣、曾国藩
C. 康有为、梁启超 D. 陈独秀、李大钊
18、人民大会堂的建立,是我国在( )时期取得的建设成就?
A. 过渡时期 B.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C. “一五”计划 D.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19、2017年2月21日,出席邓小平纪念地协作发展座谈会的嘉宾在四川广安了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近年来,邓小平理论与推动发展相结合,在广安得到了生动实践。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0、1983年3月23日,在福建省厂长(经理)研究会的成立大会上,55位厂长、经理提交了一封以《请给我们“松绑”》为题的联名公开信。一周后,《人民日报》对“松绑事件”作出报道,“松绑事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标志性事件。下列对“松绑”理解正确的是
A. 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
B. 加强国家对企业的监管
C. 承认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D. 放弃对国有企业管理
2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______的大城市;从总体上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______的特征。
22、填空题:
1.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_________。1862年成立的__________是第一所新式学堂。
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_______;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___________。
3.领导虎门销烟的_________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历史上发动金田起义、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人物是___________ 。
23、1900年,_________(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但他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1927年7月,_________(人物)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24、中国共产党成立于_____年
25、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中国 近代探索相关的事件名称。
(1)自强求富 开近代探索之先——
(2)变法维新 圆救亡图存之梦——
(3)三民主义 创民主共和之国——
(4)民主科学 启思想解放之门
26、观察上面几幅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人物分别被誉为 。
27、______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8、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______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
29、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最可爱的人”是指________。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年份
(1)公车上书开始于——
(2)中国同盟会建立于——
(3)五四爱国运动开始于——
(4)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
(5)黄埔军校创办于——
31、阅读下列题目,填上相关内容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_____
(2)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_
(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______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_____
(5)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_____
32、近代中国出现很多“第一”性质的事件,推动着历史发展的轨迹不断改变。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1)《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第一次割让领土。《南京条约》将哪个地方割让给了英国?
(2)鸦片战争催生了中国资产阶级,他们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革命政党是什么?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第一个在中国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的人是谁?
(4)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从血泊中爬起来、踏上武装斗争的征途,在哪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5)近代中国人民在列强侵略的炮火中,屡败屡战,终于取得了近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完全胜利。这次胜利指哪场战争?
33、请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邓小平在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历史地位?
3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些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能准确判断形势,作出正确的选择。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
(1)材料一中的图画和诗词反映的是哪两个历史事件?
材料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符合革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2)材料中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开创这条道路的核心人物是谁?他在这条道路上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材料三: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36年,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筑梦中国》(第一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