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九世纪末期,有人在北京城门上题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其中“三军败绩”指的是中国在哪场战争中失败:(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毛泽东的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描绘的是以下哪个事件(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三湾改编
D.广州起义
3、下列与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无关的是
A.
B.
C.
D.
4、小艳同学在复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个单元的内容时,绘制了下列年代尺,年代尺上呈现的内容反映的主题最确切的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5、1911年10月15日,法国某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山的“中国革命”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二次革命
D.护国运动
6、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分别是( )
A.毛泽东、朱德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
7、胡适在《文学改良当议》中提到“吾主张今日作文作诗,宜采用俗语俗字。与其用三千年前之死字,不如用二十世纪之活字……”由此可见,他主张( )
A.平等自由
B.文学革命
C.尊孔复古
D.君主立宪
8、“一船红天下,万众跟党走”。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A.80周年
B.90周年
C.100周年
D.110周年
9、“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 )
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B.左宗棠收复和治理新疆
C.关天培抗英
D.林则徐虎门销烟
10、下表中的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 历史史实 | 历史解释 |
A | A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
B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
C | C南方谈话 | 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
D | D香港回归祖国 | 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
A.A
B.B
C.C
D.D
1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三民主义”
B.“自强”
C.“求富”
D.“变法”
12、下图是民国时期的一幅漫画。在一张“国民政府”的餐桌上,摆放着几个佐料瓶,瓶上分别贴有“苏俄”“工人”“学生”等标签。该图反映了( )
A.五四运动的参与阶层
B.辛亥革命的胜利原因
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北伐战争的顺利推进
1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在2020年实现 ④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4、“打倒一切”“停产闹革命” 这类口号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5、下列照片按拍摄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军队在 卢沟桥上自卫反击 | ②日军装甲车 进入沈阳城 | ③中国军队在 台儿庄与日军巷战 | ④彭德怀在炮团 哨所指挥作战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16、1924年至1927年,国共两党合作进行了一场来势汹涌、似滚滚洪流的国民革命。以下是其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国民党一大召开
②黄埔军校建立
③第四军独立团夺取贺胜桥
④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A. ②①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①④③
17、吴老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板书“三步走战略”、“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教学的内容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C.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8、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 中国禁绝鸦片 B. 中英贸易受到威胁 C. 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 D. 虎门销烟使英国遭受重大损失
19、“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直在不断的探索,我们成功过也失败过,但最终我们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正确的道路”指
A.资本主义道路
B.新民主主义路
C.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科教兴国道路
20、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家里有一名成年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未成年男孩,一名男奴隶、一名女奴隶。根据当时的民主制度,可以参加投票的有
A. 5人
B. 3人
C. 2人
D. 1人
21、1884年,清政府在____ 设立行省;1885年,又在____设立行省。
22、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交接入列。1966年,中国组建____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2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具有_____性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_____类型的宪法。
24、状元实业家______回到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25、1987年__________(会议名称)明确概括了党的基本路线,即以__________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__________。
26、____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清政府颁布“____”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27、______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8、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________、陈毅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______________,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29、经过:________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约100万人参战,并在江西________重创日军。
30、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的制度或政策。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历史性决策——
(3)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制定的基本政策——
31、新时期的理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逐步发展起来的,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完善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感悟中的历史】
材料一: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实践到理论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材料一中的“伟大觉醒”开始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重要会议?
【邮票中的历史】
材料二:
(2)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首次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上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歌曲中的历史】
材料三:
《春天的故事》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3)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逐渐形成了哪一科学理论?在哪次会议上把这一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综合上述内容,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32、西安事变是发生在我省的重要历史事件。请你简述其发生的原因,并说明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态度以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33、请根据下面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能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34、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近代史上,不同阶级先后提出过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兄弟所最信的民生主义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贏利八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材料四:解放区翻身农民丈量分配土地(图片选自现行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什么文件?这份文件的做法最终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5)
(2)材料二中“民生主义”在同盟会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做法?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结合所学知识,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对农村带来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