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钢的前身为西北炼钢厂,筹建于1932年。1996年1月,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1998年10月,“太钢不锈”股票成功上市,兼并临钢,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20世纪90年代太钢的变革体现了
A.“一五”计划的工业成就
B.大跃进时期的大炼钢铁运动
C.允许外资进入中国建立合资企业
D.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2、我国政府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
A.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
B.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培养建设人才
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3、1937年底,六周之内,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到 30万人以上。这场惨绝人寰的杀戮发生在
A.沈阳 B.武汉 C.南京 D.徐州
4、“(他)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甲午战败后,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大生纱厂,获利颇丰。除纱厂外,他还创办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创立了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机构,有些在国内还是首创的,如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这则材料里的“他”是指
A.张謇 B.荣氏兄弟 C.卢作孚 D.侯德榜
5、解放战争中,揭开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洋务运动没能挽救腐朽的清王朝,但在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下列选项中最能说明该结论的是
A.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B.创建了三支近代海军,增强了海防力量
C.修建铁路,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 D.创办大生纱厂,成为实业救国典型代表
7、诗歌与口号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②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
8、下面照片中的将军曾指挥了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仗。这位将军是( )
A.李宗仁
B.徐向前
C.张自忠
D.粟裕
9、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最基本的前提是( )
A.维护民族平等
B.维护国家统一
C.维护民族团结
D.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10、如下图,下面是在进行探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两幅图片。据图片的内容判断,这个探究性学习的主题应是
A. 列强的野蛮侵略 B. 中围人民的抗争
C. 列强的正义行为 D. 中国人民的探索
11、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殖民扩张的序幕拉开了。在早期的殖民扩张中,首先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两个国家是
A.英国、法国
B.英国、葡萄牙
C.葡萄牙、西班牙
D.法国、西班牙
12、为悼念在战争或其它灾难中的死难者,许多国家都设立悼念活动日。今年,我国将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是因为1937年的这一天( )
A. 日本在南京开始大屠杀 B. 签订《南京条约》
C. 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市 D. 日军占领东三省
13、①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②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③1839年6月,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④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以上文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14、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材料表明梁启超
A.主张自下而上进行革命
B.倡导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C.否定君主存在的必要性
D.意识到思想启蒙的重要性
15、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基于此认识,他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发动新文化运动
C.主张社会改良
D.领导武装起义
16、“五四”运动之所以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它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7、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美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虎门条约》
B.《黄埔条约》
C.《尼布楚条约》
D.《望厦条约》
18、下列哪一社会现象,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 )
A.1908年,一位学子赴京参加科举考试
B.1913年的南京街头,一对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热烈握手
C.1919年6月,《申报》报道了上海工人罢工的情况
D.民国19年,一位生活在南京的男孩着中山装去学校读书
19、下列歌谣曾经流行于改革开放前的是
A.吃不愁,住无忧,无事花钱去旅游
B.吃安全,重营养,绿色食品重健康
C.乘火车,坐飞机,出门办事不发愁
D.中山装,铁饭碗,粮食布匹凭票买
20、吴于廑先生在《世界史•总序》中这样写道:在战争失败之后,中国微弱的开明派开始推动维新,但是仅仅“百天”而已,转瞬失败。“微弱的开明派”代表有( )
A.康有为、梁启超
B.张之洞、李鸿章
C.陈化成、丁汝昌
D.陈独秀、李大钊
21、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法律文件是____。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____,这是 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2、日本改变侵华策略是在___________沦陷后,内容:见104页
结果:国民政府内的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___________;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___________。
23、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____。
24、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_______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
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当时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陕甘宁边区首府( )。
26、洪仁玕在《______》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一系列主张;邹容的《_____》宣传了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
27、1905年,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并决定创办(_____)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8、识图《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
(1)写出洪秀全开始发动起义的地点。
(2)写出太平天国的都城。
29、1856年,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支持下,分别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借口,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30、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 )运动。1966年夏,( )全面发动起来,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
31、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使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请回答下列各问:
(1)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什么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______。
(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下一个奋斗目标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行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请问新发展理念的内容是什么?
(5)2017年,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那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呢?
(6)2020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之际,开启了新征程。
(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正在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哪些努力?
3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红船精神)
(1)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点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长征精神)
(2)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长征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毛泽东指挥红军跳出敌人重重包围的军事行动是哪一次?
(延安精神)
(3)延安是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1940年,哪次大规模战役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写出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战后奋斗方向的会议。
(学习感悟)
(4)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传承中国精神?
33、(探究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一)
(1)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这次革命首先在哪里取得胜利?
(探究二)
(2)试从政权和政治制度的建设方面,简要评述孙中山领导的这次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功绩。
(探究三)
(3)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4、探究问题。
孙中山毕生致力于国民革命,不断追求革命真理,在与封建势力的斗争中,完成其伟大的革命思想转变。
材料一;1894年6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一)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之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孙中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是什么? 对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起了什么作用?
(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主张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孙中山先生一生中两次转变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