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的失败证明了自上而下的进步改革是不可能的,在皇太后和重返政坛的顽固保守派的控制下,宫廷根本不具备领导能力,从而使人们感到彻底地推翻满人的王朝只有来自下层的流血革命才有可能实。材料中的“□□□□”应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成变法 D.辛亥革命
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内在原因是
①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②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
③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④无法抵抗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以上生产资料依法收归国有。”这个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A.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B.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曾流传着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究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此歌谣中“天父杀天兄”指的是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天京事变 D.南京事变
5、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法律。这部法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这部法律文献是( )
A.《资政新篇》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
A. 武汉 B. 南京 C. 北京 D. 重庆
7、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 21 倍。 这些成就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
A.完成了彻底的民主改革
B.达到了小康社会的标准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8、八年级(1)班的同学要举办一个“禁毒展览”的活动,与此展览主题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郑和下西洋
9、我国导弹事业发展的背景包括( )
①打破西方的核威胁和核讹诈 ②适应现代化条件下的战争需要 ③与美国对抗 ④当时得到苏联帮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0、在福州一纪念馆的檐柱上,挂着一副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楹联歌颂的是
A.魏源 B.林则徐 C.李鸿章 D.邓世昌
11、“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周恩来达到“此行的重要目的”主要是因为
A.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D.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下表是中国纱厂1915~1919年盈利指数情况。对表中数据所含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 )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
B.使中国民族工业从此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C.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D.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13、下列对李大钊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他较为系统的宣传马克思主义
B.他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C.他在上海创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D.他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14、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突破黄河天险,挥师南下,这次军事行动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从材料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A.战役发生的时间 B.战役的发起者
C.战役的战略价值 D.战役进军的地点
15、同仁堂创建于1669年。伴随着1954年的公私合营,同仁堂在公司面貌、医药生产、开发、研制、销售等方面都有极大发展,并且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也大大提高。这是因为公私合营后的同仁堂( )
A.变手工劳动为机器生产
B.变资本家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C.变资本家所有制为工人所有制
D.变资本家所有制为工人和资本家共有
16、毛泽东说:“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站起来了,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将压抑不住。”你认为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这场“暴风骤雨”是指
A.开国大典
B.抗美援朝
C.减租减息运动
D.土地改革
17、你使用的《现代汉语词典》的出版机构是( )
A.中华书局
B.京师同文馆
C.商务印书馆
D.人民教育出版社
18、民谣亦能证史。江西民谣“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C.井冈山会师 D.会宁会师
19、下图雕塑《较量》中折断的“烟枪”、有力的双手,诉说着“虎门销烟”的历史和不屈的精神。与之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
A.陈化成
B.林则徐
C.关天培
D.左宝贵
20、图一、图二、图三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新闻报道图片。这些图片反映了当时我国( )
图一 图二 图三
A.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B.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
C.对国内主要矛盾缺乏认识
D.强烈的富国强国愿望
21、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_____________召开,_____________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22、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历史证明,制度的僵化阻碍社会进步,制度的创新促进社会进步
(1)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 ______________ (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 新时期为完成祖国统一, 邓小平提出的创造性构想是 。
(3)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 ______________ 体制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3、____________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
24、彼得一世改革作用: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开启了俄国的________________进程。局限性:________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25、______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6、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______年,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
27、________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仗,________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地打击了日本的嚣张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28、1954年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出台于 (会议);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会议)
29、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 ),这是我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
30、列表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主要革命活动,请填写表格空白部分。
时间 | 革命活动 |
1894年 | 在檀香山成立①,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
1895年 | 与陆皓东等人发动②起义,起义失败 |
③年 | 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
1912年 | 创建④,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
1913年 | 发动“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
1915-1916年 | 发表《讨袁檄文》,掀起⑤战争 |
1917-1918年 | 组织护法军政府,开展护法运动 |
1924年 | 召开国民党一大,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 |
⑥年 | 创立黄埔军校,培养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
1925年 | 病逝,终年59岁 |
请填写: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31、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人民逐渐铸就了惊天动地、气贯长虹的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她激励中华儿女不懈前行,取得了一个个重大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五四运动的胜利,是全国人民广泛参与、共同斗争的结果。这一运动产生了怎样重大的影响?其凝聚成的“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2)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的精神之源,为中国革命撒播了燎原火种。如图她反映了哪一历史史实?该事件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长征》组诗“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更开颜”一句,反映了哪些史实?请你就此概括长征精神的内涵?
32、历史课后,李好同学大有收获,高兴地说:“我知道五四青年节和党的生日的来临了,我也即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大家庭,我太高兴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
(2)五四运动的中心先后位于哪两座城市?(必须按照先后顺序作答)
(3)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哪些准备?(写两个最主要的)
(4)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分水岭,在它前后的革命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33、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这次变法是怎样发动起来的?变革的内容有哪些?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变化 行业 | 1953年农轻重比例(%) | 1957年农轻重比例(%) |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
农业 | 52.8 | 43.5 | 4.5 |
轻工业 | 29.6 | 29.2 | 12.8 |
重工业 | 17.6 | 27.3 | 25.4 |
材料二: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 经济成分 | 1952年 | 1956年 |
公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19.1% | 32.2% |
合作经济 | 1.5% | 53.4% |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
私有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6.9% | 0% |
个体经济 | 71.8% | 7.1% |
——据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编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发展最快的行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所有制经济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