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70年5月28日,英国《约克郡邮报》在题为《中国的胜利》社论中说:“这个围绕地球旋转的装置的最重要的作用,是它最清楚不过地表明了中国现在是一个强国——一个走在前列的强国。”此社论评论的是( )
A.中程导弹技术研制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载人航天愿望顺利实现
2、为义和团运动时期流传的揭帖,据此判断义和团运动是( )
“拆铁道,拔线杆, 紧急毁坏火轮船, 洋鬼子尽除完。 大清一统靖江山” |
A.爱国官兵的反帝运动
B.反帝反封建运动
C.农民的反封建运动
D.反帝爱国运动
3、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 )
A. 徐州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平型关大捷 D. 百团大战
4、大生纱厂的创办者是( )
A.张謇
B.李大钊
C.陈独秀
D.李鸿章
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中心工作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建立民主共和国 D.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6、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一次重要会议是在与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召开的,同时这次会议还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7、周恩来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红军长征
8、从下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得知( )
A.在红军时期,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国民党占据明显优势
B.在抗战初期,中日两国力量对比,中国处于明显劣势
C.三大战役后,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共产党占据明显优势
D.在内战初期,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国民党占据明显优势
9、1961年,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使各项生产、建设事业在发展中得到“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该方针旨在( )
A.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现状
B.克服我国经济困难局面
C.加快我国对外开放步伐
D.促进教育文化事业发展
10、如图中的人物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C.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D.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11、2020年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真实记录了中国抗疫的艰辛历程。中国抗击疫情的胜利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是( )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开始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12、给下面的表格设定一个题目,最恰当的应该是
时间 | 不平等条约 | 割占领土范围 | 割占领土面积 |
1858年 | 《瑗珲条约》 |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 60多万平方千米 |
1860年 | 《北京条约》 |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 约40万平方千米 |
1860年1864年 | 《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 44万多平方千米 |
19世纪80年代 | 《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 | 中国西北部 | 7万多平方千米 |
A.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B.英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C.法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D.日本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13、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任务是国内斗争。”你认为此斗争主要集中在
A. 国共两党内部的派系斗争
B. 内战与和平之争
C. 建立什么样的国家之争
D. 是否争取外援之争
14、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
A.中共七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15、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最早始于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16、下表展示了1978年及1992年非国有工业和商业的增长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年份 | 非国有工业占工业总产值 | 非国有商业占商业总产值 |
1978. | 20% | 10% |
1992 | 52% | 70% |
A.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中国加入WTO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7、人民空军建立的基础是
A.海军航空兵
B.海军陆战队
C.导弹部队
D.陆军
18、它最初的目的主要是在当时列强纷纷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情况下,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为美国工商业打开中国的市场,保护美国商品和投资在中国的平等待遇,从而赢得最大的利益。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门户开放”政策
C.划分“势力范围”
D.各国领事裁判权
19、2001年,袁隆平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袁隆平的突出贡献表现在
A.水稻良种培育
B.信息技术
C.农村改革
D.航天技术
20、在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多次侵略中国的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这些条约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
A.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B.证明“弱国无外交”
C.均涉及割地、赔款、开埠
D.是炮舰外交政策的结果
21、抗日故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______的土地政策;______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信息。
(1)使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是____
(2)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的历史事件是____
(3)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____
(4)解放战争时期,为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提供法律依据的文件是____
23、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_____。
24、《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____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
25、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______ 。中共 ______ 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6、____(地点)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____(地点)。
27、由陈独秀创办的《_____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阵地;中华民国建立后,颁布了《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重要文件。
28、他们沿途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罪行,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等方式,并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这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是________运动。
29、______ 所率先锋第四军在北伐战争屡破强敌,第四军被称为“铁军”,他也因此被誉为北伐名将。
30、土地永远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在党领导人民奋斗的历程中,为适应不同时期的要求,都适时的调整了土地政策。1947年,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__》,之后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3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部以国共两党合作与对抗为轴心而转动的历史。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什么?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请从社会矛盾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国共两党能够实现“由内战到联合抗日”,中国共产党为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3)从1948年9月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抓住时机同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决战包括哪几次战役?战略决战的意义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战胜了装备精良、实力强大的国民党军队,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统治而建立了新中国,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2、请列举新文化运动所提倡和反对的相关内容。
33、2017年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召开,回首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始终站在历史的潮头,审时度势,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把握着正确的航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何时,它的成立有什么意义?
(2)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党召开的一次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什么?红军长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3)1945年,党召开的为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什么?
34、毛泽东的诗歌大气磅礴,许多作品也是反映中国近代革命的壮丽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起义?这次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军建立了哪个革命根据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红军不怕远征难”,“难”有哪些表现?“三军过后尽开颜”,“三军”在哪个地方胜利会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49年4月南京解放有何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