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形象地反映了近代资本主义的一种民主制度。该制度与下列哪一历史文献直接相关?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1787年联邦宪法》
2、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十分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雨果却严厉的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
A.发动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强占中国领土
D.对华倾销鸦片
3、西方列强的枪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迷梦,新中国的诞生,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新”在( )
①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③开始朝着社会主义道路迈进 ④召开了政协会议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③④
4、2013年12月26日建成通往潮汕地区的动车线,盘活了整个广东经济。在近代,作为广东籍的著名铁路工程师修建了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他是 ( )
A. 侯德榜 B. 詹天佑 C. 严复 D. 魏源
5、下列四部影视作品反映了抗日故争时期的中国军民英明抗敌的事迹。其中,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敌为主题的有( )
①《地道战》 ②《血战台儿庄》③《铁道游击队》④《地雷战》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 英国“宪章运动” B. 马克思《资本论》的出版 C. 巴黎公社的诞生 D.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7、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孙少平的姐夫王满银,从一个河南手艺人那里买了些老鼠药,在集市上倒卖了其中的十几包,每包赚了五分钱,总共得利不到一元。人家说他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和那些扩大了几尺自留地或犯了点其他“资本主义”禁忌的老百姓等,都被强制“劳教”。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土地改革的开展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D.中共八大的召开
8、下列是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
B. 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C. 加重人民负担,是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D. 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9、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宣传阵地是( )
A.北洋大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北京大学
D.福州船政学堂
10、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以下口号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是( )
A.“扶清灭洋”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反对华北自治” D.“民主与科学”
11、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学生们高呼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2、如图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运动中重要的思想理论成果,下列选项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图为孙中山亲自题签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书
A.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B.是辛亥革命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C.是兴中会的政治纲领
D.是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13、“日头一出(就)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就)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啰)功!”这首民歌中“两军会师”指的是( )
A.井冈山会师
B.吴起镇会师
C.甘孜会师
D.会宁会师
14、“毛泽东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上述评论中“这里”,指的是
A.井冈山 B.南昌 C.上海 D.庐山
15、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采取的主要作战方式是( )
A.运动战 B.地雷战 C.地道战 D.游击战
16、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这幅宣传画最可能出现在
A.土地改革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7、雨果曾提到: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我们使用教堂的宝库加起来也比不上这座光辉奇异的东方博物馆。……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雨果所指的东方博物馆是( )
A.故宫
B.圆明园
C.颐和园
D.明十三陵
18、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下人物中,为结束分裂,建立统一国家作出过杰出贡献的有( )
①汉谟拉比
②穆罕默德
③伯里克利
④孝德天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9、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之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
A. 武昌起义的胜利 B. 中华民国的成立
C. 宣统帝下诏退位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20、鲁讯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其中“民国六年”指的是
A. 1915年
B. 1916年
C. 1917年
D. 1918年
2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建立了________制度,此制度在全国推广开,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我国农村迅速富裕起来了。
22、国运兴衰,基于教育。
(1)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指 ______ 。
(2)1897年在上海创办近代中国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指 ______ 。
(3)1905年,清政府谕令停止存在1300年的 ______ 制度,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23、美国在甲午战争后提出”_____________”,主张利益均沾。
24、请根据题干写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
(l)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厂____________
(2)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_____
(3)中国抗战期间第一次大捷_____________
(4)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______________
(5)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___________
25、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________;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________。
26、____________年4月,黄花岗起义爆发,黄兴率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苦战一昼夜,起义失败。后来,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__________”。历史上称这次起义为“黄花岗起义”。
27、20世纪20年代,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青年们相信军队是国家的基石和支柱,为了参军救国,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源源不断地奔赴广州报考________。
28、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_______发展的特征;鲁迅的《_______》,深刻剖析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29、完成下列表格
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 | 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 | 意义 | 存在的问题 |
| 走合作化道路 | 标志着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_____________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 由于工作过于粗糙、急促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一些偏差。 |
对手工业的改造
|
|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
|
30、1937年的______(战役)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1938年的______(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能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31、简述西安事变爆发的时间、发动者、和平解决的意义。
32、简述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视察过程中发表的重要谈话的内容。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有什么重要影响?
33、回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国共两党关系决定了中国政局,两党合作与分裂都对中国 革命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两党联合开展的重大军事活动是什么?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国共关系破裂,请写出其失败的标志。
(2)随着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共两党再次走向合作,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什么主张?促成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3)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为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付出了哪些努力?综上所述,谈谈国共关系的变化给你带来的启示。
34、[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一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热爱祖国,一生追求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的理想,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中山先生有着深厚的为民情怀,一生坚持以“天下为公”为最高思想境界,致力于“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眼界宽广、胸襟开阔,一生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一生坚持“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你怎样看待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我们应该学习和继承孙中山的哪些宝贵精神?